第94章 航模集训
航航好哄,一块点心就堵住嘴了。
候机厅里有卖糕点饮料的摊点,只不过,外面几分钱一个的条头糕,这里卖到一毛。搭配面包卖的掼奶油,普通西饼屋卖两毛,这儿三毛多。只在中秋前后卖的鲜肉月饼,这里也有,因为太小,不收粮票肉票,高桥食品厂五分一只,它的价格高了一倍。
正广和橘子汽水、柠檬汽水,山楂汁露、杨梅汁露等也都比外面价格高。
邱秋一块钱,买了十只鲜肉月饼,塞了一只给航航,小家伙立马不哭了,小身子也不挣扎着往登机口扑了,拿着月饼翻来覆去地看了看,试探地送进嘴里小小地咬了一口,小嘴蠕动几下,品出味了,眼睫上还挂着泪珠呢,小脸一扬,笑眯了眼:“香。”
邱秋掏出帕子给他擦泪,轻声道:“吃吧。”
两手捧着,航航认真地吃了起来。
昭昭大了,吃的哄不住,她爸便承诺等会儿回去,带她去南京西路翼风科技航模材料商店,买做波音707飞机模型的材料。
等飞机飞得彻底看不见影了,夫妻俩抱着孩子,带着青丫往外走。
鲜肉月饼一分,大家都尝尝味儿。
虹桥机场外面是大片的农田,站在公交站牌旁,往田沟里一瞅,便见不少野菜,荠菜、草头、马头兰、车前草。
见公交车还没来,邱秋放下航航和青丫一人捡了根枯枝,蹲在田头挖起了野菜,天热了起来,昭昭哭闹一场身上出了汗,两用衫外套脱下来了,正好拿来包野菜。
很快两个孩子站不住了,一人寻了根小棍,学着邱秋的样子到处找野菜挖了起来,玩兴一起,车来了,没一个愿意走的,挖野菜挖上瘾了。
玩到11点多,挖了一衣兜、一围巾野菜,大家坐车回家。
中午蒸了一锅野菜团子,烧了盆小米粥,弄了三个蘸碟,一个辣酱,一个蒜汁,另一个是用酱油、醋、香油、味精、盐、白绵糖调的。
蘸着辣酱,咬一口野菜团子,邱秋不无怀念道:“三月三,毛香粑。这会要是在老家,干田里、沟坎上,稀稀疏疏长着的鲜嫩毛香菜,可以采回家,做毛香粑吃了。”
“洋荷也可以吃了,”青丫接话道,“屋边竹林里,每年都会发很多,做饭前拔一把,择洗干净,炒腊肉最下饭。”
“我喜欢吃黄鳝煲,干煸黄鳝,香辣田螺,”昭昭想了想,又道,“田螺和猪蹄一起炖,也好吃,妈妈以前做过,我老喜欢了。”
褚辰揉揉闺女的头:“爸爸想办法买些回来。”
昭昭双眼一亮:“去郊外买吗?我也要去。”
“行。”
吃罢饭,褚辰碗一撂,带着她闺女骑车走了,先去南京西路翼风航模店买波音707飞机的材料,然后去郊区。
沪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缘,河网密布,水系发达。郊区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地,都有众多河道、港汊,更有大片的水田。
有几户农家汉子,跟他打交道多了,一见人来,便取了最近的收获给他看。
鲫鱼、鳊鱼、黑鱼、黄颡鱼、青虾、小长臂虾,除此之外,自然少不了黄鳝、田螺、河蚌、泥鳅。
褚辰让闺女挑,想吃什么买什么。
昭昭要了四条黄鳝,五个河蚌,半桶田螺,半桶泥鳅,小家伙想吃油炸泥鳅了。
小长臂虾体型小,适合做虾酱。褚辰要了几斤,青虾也要了些,另外又拎了两条黑鱼,准备拎一条上楼看看孙老。
除了两条黑鱼和四条黄鳝值点钱,其他的算不上账,汉子们见此,忙又拎了自家养的鸡鸭来。
看着拎来的老母鸡,褚辰不自然地摸了下鼻子,上月买了两只,第二天便下个蛋,邱秋说要养呢,结果,当天便被青丫杀了只,另一只也没活几天。
昭昭没看上老母鸡,她瞅中人家院里摇摇摆摆啄食的小鸡小鸭。
最后,小鸡小鸭各买了两只,老母鸡用化肥袋子装了四只回来。
父女俩骑车到家,五点多了。
邱秋背着医药箱,刚从俱乐部给史大华和他爸看诊回来。
航航见了小鸡小鸭,上手便抓,鸭子逃了,一只小鸡落在他手里,惊得啾啾直叫,昭昭心疼得来抢,姐弟俩差点没把小鸡折腾死。
邱秋给两人的屁股各来了一巴掌,让他们放手。
妈妈脸一虎,两人没有不怕的,忙松开手,站在一旁不敢吭声。
邱秋捧着小鸡,抚了抚它身上的羽毛,小心地放进纸箱里,揉了些馒头碎屑给它,另寻了个小碟子盛了些开水放进纸箱。
另三只很快啄食起来,这一只颤颤地缩在一角,不敢动。
邱秋瞪眼航航:“看把它吓得。”
航航垂着小脑袋说了声“对不起”,偏头看向姐姐,那意思该你了。
昭昭蹲在纸箱前,伸手抚了抚小鸡的头,“对不起。”
“好了,去玩吧。”邱秋说着,抱起纸箱,给搁在两人够不到的斗柜上。
昭昭拉了航航去厨房看青丫炖鱼贴饼子。
两条黑鱼,自家吃一条,另一条褚辰拎着,唤了邱秋上楼看孙老。
他女儿孙玉英开的门,一见褚辰便笑了:“小辰来了,快请进。这是你爱人吧?”
孙玉英看着邱秋,眼里闪过惊艳,她自小便是美人坯子,又懂得穿搭保养,外貌上从没输过谁。
没想到这一次回来,前天在电梯里遇见一个姓俞的姑娘,那脸蛋、那身段,比她略胜一筹便算了,褚辰家这位不是从大山里出来的吗,皮肤怎么能这么白、这么细腻呢?近距离看,脸上一个毛孔都瞅不见,皮肤白得发光。
褚辰给两人介绍。
“你好,邱秋。”孙玉英伸手笑道,“我一回来,便听袁伯伯说,那天要不是你帮忙施针,我爸的情况只怕更坏,真是谢谢你啦。”
邱秋客气了句,伸手与之轻握了一下,笑道:“孙大伯还好吗?”
孙玉英接过褚辰递来的鱼,请了两人进屋,苦笑了下:“手术都做了八个小时,怎么也得养个小半年。”
一进屋,邱秋才发现,客厅里的小凳上坐着七八个十三四岁的孩子,看着黑板上的英语单词和短语,或抄录或默记,这是正上课呢。
没敢多待,进屋看了看孙老,两人便告辞出来了。
“孙玉英这是不走了吧?”走出孙家远了,邱秋才小声问道。
“她是想留下,她姆妈不同意。”褚辰解释道,“当年支援三线建设,中华冶金厂部分迁至四川自贡,玉英姐和她爱人便是那会儿去的,现在回来,得有充分的理由。若是以父母无人照顾为由,她一家回来了,那是不是得住过来,占了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