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甘棠遗爱(下)(第2/2页)
这是怎么回事?
他故意这样说后,又转过身笑对徐照白道:“我可没有徐大人判卷不公允的意思,只是多少有些好奇,不过这样一看,徐大人做主考,果然是梅宰执慧眼识英。”
先抑后扬在别人那里或许有用,但徐照白这里也就算个场面话。
“梁国舅的学识与文采如虹霓吐颖白玉映沙,如果不为了避嫌,你来做这个主考也未尝不可,有连中三元的当世英杰来评断,也是这些晚辈的福气。不过我们在朝为官,难免有忌讳在,下次若有机会,再请梁国舅一展长才。”
果然,他的这位老上司平静如常,礼节性互相吹捧完毕,回手从试卷里寻觅抽出了一份递给梁道玄:“对了,这篇答卷,我想请国舅品读一二。”
梁道玄双手接过,目光只触及了开篇,已是怡然可欣,再读下去,更是齿颊有芬:“文采清雅之余不失厚重,懂得以史入笔,先后再前,拿后人评断反推先人功绩,句句落在周召的贤德与才干之上,甚好。”
读毕初评,梁道玄再看已撕开糊录的名讳,是三个端正的字——沈玉良。
在宗正寺这两任六年,梁道玄早把那些在册的宗室与公卿背了个遍,没有哪家姓沈,那这孩子只能是出自为官为臣之家了。
“这孩子今年一十三岁,我盲点他做头名。”徐照白虽在谈话中始终保持得体的笑容,但笑容里除了礼貌,没有任何意味,“只是犬子碰巧识得此子,于是我也略知一二。”
能让徐照白单独提及,此子必然有值得谈及之处,梁道玄等待答案揭晓,只是顺势跟了句不疼不痒的:“可是有何不妥么?”
“倒也没什么不妥的。”徐照白一面收拾自己用了几十年的掉漆老提盒,一面道,“能进来这场考试的孩子,出身与家世都是经得起查问的,若有不当,至少明面上过得去,可要是事后细细分明,总会有人能找到纰漏。比如这个沈玉良,他原名叫做沈平,父母如何具体不知,但舅舅家里出了个县官,后到州府任职。这人有些本事,子弟里却没有得意的,于是在沾亲带故的几个人家中挑中了这孩子,拖关系寄送到帝京来,指望飞黄腾达了以后能提携自家。于是孩子跟着名师改了名讳,用心读书,后又经老师人脉的举荐,到了国子监读书,因成绩斐然,入选此次考举。”
盒子啪一声扣得严丝合缝,徐照白不紧不慢,将盒子放在常日里惯用的位置,收纳整齐,拂去灰尘,而后略正了正衣冠,预备归家,可他话还没说完,于是在门口停下,开门前最后一次看向了梁道玄:“这些都符合此次选考的条范规章,所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一同父异母的兄长,如今正在内侍省权柄在握。”
“沈宜。”
梁道玄平静地说出已了然的答案。
徐照白听罢只是笑笑,不作他声,抬手礼别:“梁国舅,更深露重,早些回府,我就此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