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天命昭然(三)(第2/2页)
但也有近十年来科举入选的年轻官员,出类拔萃,已然可以列入殿中,他们自诩少年天子的门生,此时心中血勇当腔,竟有人上前怒斥梅砚山与洛王是乱臣贼子,但很快就被禁军拿下。
“即便陛下在,有人面谏,也无此等待士之道,莫说陛下,便是先帝乃至太祖太宗都未有此行,你们满口列祖列宗和社稷江山,却行悖逆之道,真是让祖宗蒙羞。”太后对洛王与梅砚山说道,“你们所求,无非是废掉哀家,自行代立幼子,然而行此废立,必须出师有名,你们说哀家是一面之词,你们的又何尝不是?”
梁珞迦字字有理有节,让洛王姜熙额头直跳,余光里,他看见梅砚山轻轻摇头,于是说道:“既然如此,太后请出陛下来面责本王如何?”
“陛下此时不在宫中,待陛下归来,自要问罪。”梁珞迦平静道。
“陛下下落,本王自有证据,今日对峙,也绝非妄图僭越。这手谕,乃是陛下许本王行使禁军之责的证据,独一无二,陛下若泉下有知,想必也希望天下承平无有干戈,请太后念在先帝旧情与母子恩深的份上,降下还政凤诏。”
说着洛王姜熙举起自己手中的手谕,抖展开来,果然上面加盖了玉玺,绝无作假。
“请太后降诏。”
梅砚山俯首。
“请太后降诏。”
……
一时之间,殿内半数臣子均已跪下齐声,梁珞迦被围在当中,进退维谷。
“独一无二么?臣手中,却也有陛下临行前所留手谕。”
梅砚山本是颔首,听到这个声音,几乎心脏都要停止跳动,他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向自己一直以来最信任的学生——也是开口说出他预料之外言辞的徐照白,一双瞳仁跳动不止。
“启禀太后,此乃陛下赐臣手谕。”
情势箭在弦上,徐照白不紧不慢自袖口抽出一张手谕,双手奉于梁珞迦面前。
“你!”
洛王姜熙没有梅砚山那般的镇定,他目眦欲裂,此时一个字也说不出。
“徐大人。”梁珞迦似乎也诧异徐照白居然这个时候主动站出来,她原本以为不到尘埃落定的最后一刻,这位仁兄会一直保持可贵的沉默,等待任何一个他能接受的结果,“圣上手谕,请于众臣前宣读。”
然而,徐照白的“是”字尚未脱口,就听一声清越却振聋发聩的声响自殿内回廊传出:
“还是让朕亲自来读吧!”
小皇帝姜霖身着大朝该穿的帝袍御衣,已然走出后殿通往此际的内廊,带着年少帝王青春的焕发,几步走到龙椅前,端坐于上,俯视临下。
而自他身后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已换回内侍省大太监朝服的沈宜,还有一个穿着紫色朝服,走路慢慢悠悠,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的梁道玄。
那个欠揍的表情,仿佛在说:今天好热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