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昼日 药炉常寂,眉黛常舒(第2/2页)
他抱紧她,想要陪伴着她好起来的决心更甚。
在心里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她都能这么生动,这么娇纵,他实在太想看看从前的她是什么模样了,没有心理疾病的侵扰,没有动不动孤独破碎的折磨,她是不是摇曳生姿,纯粹又快乐。
camellia,像她的英文名字那样。
是一朵娇艳欲滴,需要人疼爱呵护,活在阳光下,美得不可方物的山茶花。
这一晚,他们都睡了个好觉。
领证后,婚礼的事正式提上了日常,只是中间横跨了一个农历新年,耽误了一些时间。
这是丛一第一次在京城过新年,也是她嫁到文家来的第一个新年。
文家虽然是高门大户,但其实乱七八糟的规矩并不算多。
平常文时以的爷爷奶奶也并不在文家别墅这边,都是回到老四合院久居,除夕的时候,文家下面的各个分支也都会齐聚在这边,一起过节。
文家的老四合院坐落在京城西边一处静谧的胡同深处。
四合院丛一去过不少,但能同文家这处相提并论的,实在是少。
朱漆大门庄严肃穆,门楣上悬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提着“积善余庆”四个苍劲大字。两尊青石狮子镇守两侧,狮口含珠,鬃毛卷曲如浪,历经百年风雨,石面已被摩挲得温润如玉。
门廊下挂着两盏宫灯,灯纱上绘着工笔花鸟,烛光透过薄纱,在青砖墁地上投下摇曳的光影,与满院积雪遥相呼应。檐角飞翘,覆盖着深灰色的筒瓦,瓦当上雕刻着“福寿双全”的纹样。
推开厚重的大门,迎面是一道雕花影壁,壁上镶嵌着整块汉白玉浮雕,刻着“松鹤延年”的吉祥图。绕过影壁,方正的院落里在眼前展开,青砖铺地,严丝合缝,四角各植一株老梅,枝干虬曲如龙。正值寒冬,老梅枝头已缀满红蕊,隐隐有暗香浮动。
正房五间,坐北朝南,前出廊后抱厦,檐下悬挂着一排鎏金铜铃,风过时叮当作响,清越悠远。廊柱漆成深红色,柱础雕刻着缠枝莲纹,梁枋上施以彩绘,格外讲究。
东西厢房对称而立,窗棂皆是步步锦纹,窗纸新糊,流露出屋内的暖光。最南面的那间倒座房前,有一株亭亭如盖的海棠树,看模样起码有几十年,冬日里虽无花叶,但枝干苍劲,姿态如画。
院内张灯结彩,人员流动,管家周润先站在前院,不时整理着深蓝色中山装的领口,目光扫过院中忙碌的佣人们,各种督促。
“东厢房的那边的灯笼得再高些,对,再往左一点。"周润先指挥着,语调带着浓重的京腔,“老爷子最看重这些细节,别马虎了!”
“还有那两棵红梅,到底有没有修剪好啊,这枝丫乱七八糟的,岂不是被人看了笑话。”
丛一跟着文时以是下去过去,迈进白雪皑皑的院子,正巧听到指挥声。
早就听说文家的老四合院别有味道,今日亲自看过,果然是名不虚传。
“周叔跟着爷爷二十多年了,整个老四合院这边都是他在管。”文时以多解释了一句,握着丛一的手,直接去了东厢书房,“走吧,先去给爷爷奶奶拜年。”
东厢房并不远,两人进去的时候,屋内已经来了不少人。
这也是丛一第一次以文太太的身份,正式见过文家上下所有人。
说实话,她周旋一圈下来,她几乎都没对上脸和名字。
文家和丛家一样,上下皆有传承,百年家族繁衍生息,但丛家人少亲缘关系简单,文家人太多,关系也自然是更复杂。
为了今天这场见面,也为了更贴合老四合院风格,丛一今天这身打扮也花了不少心思。
一袭红色真丝提花长袄,面料她特意同罗意璇聊了很久,托她订了老字号绸缎庄的定制织锦,暗纹选用了传统的“缠枝莲”纹样,远看低调素雅,近观则能见其细腻光泽。立领斜襟,盘扣采用金镶翡翠的小如意扣,既端庄又不失贵气。宽阔的袖口微微外翻,露出一线象牙白的内衬,边缘绣着极细的金丝回纹,走动时若隐若现,含蓄优雅。
下身搭配一条深赭色的织金马面裙,裙门上的图案是“海水江崖”纹,寓意家族基业稳固。裙摆宽大却不显臃肿,行走时如流水般垂顺,只在转身时微微漾起,露出裙襕处暗藏的缂丝云纹,精致又独具匠心。
新中式的衣裙自然也要配相应的首饰和妆容,早上她选了一圈,都没选到比那串老坑玻璃种翡翠珠链更合适的,最后她还是忍了这令她膈应的绿,又选了一只羊脂玉镯,将发髻挽得一丝不苟,斜插一支金丝楠木嵌螺钿发簪,上面的木纹如流水,螺钿点缀成兰草纹样,与整身搭配再和谐不过。
站在文时以身边,丛一神采奕奕,礼数周全地同文家人打过招呼。
“爷爷,奶奶。”
文时以向大家介绍过丛一后,主动走至桌案前。
“来了,今年打算写什么?”
悬在东厢的字每年都会换上一副新的,最早是由文时以的太爷爷亲笔,后来到了文时以的爷爷,父亲,这几年,已经变成了由文时以来题。
新岁固定节目,算是文家为数不多的规矩和传统。
文兆锡和沈映蓉夫妇俩站在一边同看着,文家这一辈几个小的也赶在一起凑热闹。
文时以接过文斯华手中的笔,想了一会儿,其实来之前他心里已经有数,但在落笔前的那一秒,他抬眼意外与丛一对视了几秒。
就是这几秒对视,他忽然推翻了之前的想法。
脑海里闪过了这些日日夜夜,他抱着她入眠的碎片和画面。
这一刻,心莫名变得柔软,落笔所致,行云流水地写下了他此刻的所思所想。
一愿夜雨莫扰,
二愿岁寒无忧,
三愿烛影共书老,
白头祈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