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合作敲定(第2/3页)

甚至,在房间里除了王烨和三井惠,还有两位气场十足的女同志。

“不好意思,上次没有进行的工作,这次得补上。”

“三井小姐应该没有意见吧?”

对于王烨的话,三井惠没有任何语言上的表示,只是把厚重的棉袄脱了下来,然后张开了双臂,一副准备过安检的动作。

就在那两位女同志上下其手一番的时候,王烨把房间里的炉子捅了捅,让它燃烧的更加剧烈,让整个房间里变的更加炎热,似乎在照顾脱掉了棉袄的三井惠,等两位女同志仔仔细细的检查完毕,最后连三井惠的皮鞋都脱了下来,给了她一双灯芯绒棉鞋,很明显防止女士鞋跟里面有什么窃听装置,这两位女同志非常的专业。

“厂长,检查完了。”

听到她们的报告,王烨点了点头说道:

“行,你们先出去吧!”

随后这两位特别的女同志离开了房间,其实她们和周边那些负责保密和安全的其他工作人员一样,并不属于联合体,是临时调过来的。

等这两位女同志离开之后,房间里只剩下了王烨和三井惠,伴随着火炉子燃烧的“轰轰轰”的声音,王烨笑着说道:

“这下好了,绝对安全。”

“我们可以开始了!”

随后在这间小小的会客室内,王烨和三井惠开始了深入的交流,关于双方合作的一些要点问题,虽然看起来似乎不够规模,但是这也证明了这场合作的保密等级,在合作真正的开始之前,知情者几乎做到了屈指可数。

终于,晚上八点钟,双方的谈判才结束了。

房间内只有炉火燃烧的声音,王烨和三井惠同时松了口气,面前摆放着一份已经签订了的合同,阴阳合同。

在长达四个多小时的交流中,双方一共确定了五个问题。

第一,关于工厂本身,第一阶段的目标。

在这个方面,三井方面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谋划和希冀,毕竟人家是技术出让方,整体来说比较专业,预估的也比较透彻。

基本可以概括为:三井方面接下来会转让大量一轴和两轴、以及各种专用机床的相关技术,并且派遣至少三百人的工程师团队过来,协助整个厂子的消化和吸收,最终达到这些技术的全面生产转化,可以向市场提供多种机床。

整个计划的时间和周期,确定为六个月到一年。

换句话说就是,在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内,这个工厂就会具备这样的生产能力,可以大规模的向市场投放这种机床,而投放的市场初期只在国内,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为了防止西方国家和八筒发现什么端倪。

毕竟以现如今国内的机床水平,突然能出口精度非常高的基础机床,也是很值得怀疑的事情。

随后第二个阶段开启,厂子付出相对应的代价,比如支付足够的美元,三井开始转移二轴和三轴的机床技术进来,这个厂子的规模再次扩大,开始量产这两种二轴和三轴的机床,并且将其推向市场,供应整个国内的需求。

至于更后面,则属于走一步看一步的情况了。

第二,关于股份的问题。

按照双方的要求,最终这个厂子会以“红星制造厂”为基础进行搭建,其中王烨个人占股百分之六十不变,联合体占股从百分之二十变成百分之十,云台市工业局占股也从百分之二十变成了百分之十,双方共同给三井让出来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而这些股份,将会由三井惠代持,理论上和日本方面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第三,名义方面。

毕竟机床的合作肯定是不能公开的,但是如此大规模的合作又无法真正做到悄无声息,所以这次合作的名义是“石油化工领域”,换句话说就是那套石油设备的衍生合作,而签署的阴阳合同,表面也只有关于石油化工领域发展的合作。

至于机床方面的合作,甚至没有述诸纸面,完全没有任何文字留下。

第四,投资方面。

按照三井方面根据国内物价的精算和预测,王烨需要为这个工厂注入至少一个亿的人民币,同时联合体方面也全力配合供应链,才能达到最高效的发展速度,但是很明显王烨个人是没有一个亿的,当初和两位领导汇报的时候,王烨就说过这个问题,而那两位给出的答复,是上报之后听领导的意见。

而最后这个问题的解决,其实在今天上午,在送萨特勒离开之前,王烨见到了魏青山和周金烈两位领导,然后王烨才得到了确切的答案,按照周金烈的说法就是,领导吩咐,重走大集体承包旧事即可,特事特办。

总而言之,这个钱的来源还是联合体。

王烨需要以自己拥有的百分之六十股份为质押,从联合体贷款一个亿的人民币,投入到这个合作的厂子里面,作为这个厂子实际的原始资产。

第五,进度方面。

按照三井方面的要求,他们四月初就会开始派遣工程师过来,而技术资料运输过来的时间要更早一点,所以这个厂子必须尽快搭建起规模,然后完成相关的土建,等待他们的工程师们过来,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工作。

按照三井惠的说法,三井方面希望在今年秋冬季节,第一批产品就能上市!

“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最后俩人握了握手,如此说道。

随后,王烨派人把三井惠和她随行的两个工作人员送了回去,而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左右了,王烨甚至没有留她共进什么晚餐,因为根本没有必要,反正大家都是奔着利益去的,那就不要搞什么花里胡哨的活动了,简单点。

坐在皮卡车里,三井惠看起来脸颊有些通红,毕竟对于她而言,这个项目的成功落地,对她而言也是人生中的一大步!

当初之所以要参加三井家族内部的“试练”,不外乎因为躁动的内心,不甘于平凡的宿命,不愿意接受相夫教子的生活,不想成为家族培养婿养子的“培养皿”,而后续之所以决定读书,也不过是因为短时间的失意和挫折。

现如今,她感觉自己再次看到了美好的曙光!

“未来!未来”

黑暗中,她的眼睛中有熠熠的神采,低声念叨了一句什么。

与此同时。

刚才谈判的小楼里,王烨正在吃饭。

“厂长,你哪天回去?”

陪同王烨吃饭的,是目前负责整个燕京项目部的李保军,俩人正在吃老燕京炸酱面,每人一头蒜,吃的稀里哗啦,同时李保军如此问道。

听到李保军这么说,王烨含糊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