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第二轮攻击(第2/2页)

对于这位军官的分析,很明显指挥官比较认同,他点了点头说道:

“没错,一定是这样的。”

“如果是我,是任何的指挥官,都会这么决策。”

“在发现的第一时间,把所有的弹药都发射出去,以求达到最好的攻击效果。”

“所以,他们的攻击结束了!”

“那么接下来,就轮到我们进行反击了。”

指挥官的话刚说完,就直接扭头看向了前来报告的那位军官,那军官迟疑了一下,赶紧解释说道:

“需要一些时间,最少五分钟,指挥官。”

“我们需要先排查我们的武器系统、雷达系统、通讯系统等各个方面,只有全部能够正常的工作,或者能够保证我们所需要的工作比例,我们才能开始进行反击。”

“否则的话”

很明显,指挥官并不想听到这些讨厌的声音,所以冷冷说道:

“三分钟!给你三分钟时间。”

“迅速进行排查,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立刻发起攻击!”

“明白吗必须!必须反击!”

“否则,我们的脸就丢光了!懂吗”

面对指挥官的咆哮,那军官有些垂头丧气的说道:

“明白!”

说完之后,转身小跑去安排了,随后整个舰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自检环节

“第一波攻击结束!”

“发射完毕的战斗小组开始撤退!”

“报告!神经网络雷达确定,目标舰队移动方向和坐标,火控计算机已经开始计算,结果正在生成!”

“结果已经生成,坐标开始分发!”

“收到坐标!”

“收到坐标!”

“收到坐标!”

“”

“各作战小组,开始调整射击诸元!”

就在导弹艇的第一波攻击结束,通讯频道里面回荡着整个导弹艇编队的通话声音,从整个交流就不难听出来,整支导弹艇部队虽然说面对第一次实战略有紧张,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井然有序的,并没有出现什么不应该出现的失误。

此时此刻,第一波攻击的导弹已经飞了出去,发射结束的导弹艇们也开始撤退,至于剩下的导弹艇们,则开始进行第二波的攻击。

因为导弹艇的体积有限,再加上目前的红星联合体的技术,所以导弹艇的雷达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先进,在这样的基础上,想要能够精确的找到敌方目标的位置,确定敌方战舰的目标,要么需要空中支援,如果没有空中支援,就需要导弹艇自己想办法,而这个办法当然不是临场去想,而是科研人员们提前想一个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最终,这个问题也想了出来,被王烨命名为“神经网络雷达系统”。

其实说来也简单,既然一艘导弹艇上的雷达碍于体积性能不够,那如果把多条导弹艇上的雷达给串联起来,岂不是就性能足够了

不过,虽然说是串联,过程可不简单。

因为雷达不是计算机,可没有通过电缆连接这个说法,所以这里的连接,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处理系统,并且数据的传输还需要非常低的带宽,否则就导弹艇这个数据通讯模块,也不可能支持大量的数据流通。

总之,在这样的硬性条件基础上,最终诞生的这套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导弹艇原本就分散的坐标,对着一个大概确定的目标发射雷达的波束信号,通过彼此之间互相接受信号,再加上数据流通的互相对照,然后确定敌方目标的较为精确的位置。

简单来说,类似于手机时代,通过信号塔的位置来进行手机定位。

最终,通过这套系统,导弹艇编队的雷达定位精确度,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这套系统也有缺点,那就是首先不能在静默状态使用,其次必须有一个大致确定的目标范围,不能进行大面积的扫描,其实导弹艇们和目标的距离也不能太远。

但是不管怎么说,通过这套系统,导弹艇的战斗力再次得到了增加。

其次,通过这套系统获得了目标的准确坐标信息之后,直接开始射击是不行的,因为在使用这套系统的时候,其实基本上已经确定,己方已经被敌方发现,敌方一定会采取紧急的机动措施,所以这时候得到的坐标,等反舰火箭弹飞过去,其实已经是一个曾经的坐标了,如此一来,就需要在进行一个“预判”的过程。

而想要预判,就需要实时获取敌方目标在发现我方导弹艇、并且已经开始机动之后的一个时间段内的多个目标,最终绘制一条地敌方目标的机动航线,通过这条航线,再加上移动速度,通过火控计算机,计算出一套坐标和发射时间、落点相结合的最终目标坐标,也就是一个预测火箭弹抵达时敌方战舰可能存在的概率学坐标。

这时候,这个坐标被分发到各个导弹,各个导弹艇开始瞄准这里进行发射。

“报告!准备完毕!”

“准备完毕!”

“完毕!”

在一片确定的声音之后,通讯频道里再次传来了指挥的声音:

“发射!”

伴随着导弹艇编队指挥官的一声令下,剩余的导弹艇们,对准那个新的坐标,把所有的反舰火箭弹,再次一股脑的全部发射了出去!

“嗖嗖嗖嗖嗖!”

那一刻,尾焰的光芒,再次照亮了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