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帝王之象和绝地反击(第2/2页)

“所以,孙权的历史评价绝不会低。而且孙权确实是关键时刻没怂,换成庸人在位,打都不打被吓住是很有可能的。”

黄晓明认真听讲。

有些内容听不懂,后续要请教剧组配备的历史老师。

但沈三通的最后总结,他听懂了。

抓住了表演重点。

孙权这个人物,关键时刻具有极大的勇气。

时间到了中午,众人一块吃了午饭。

下午。

梳理完演义和历史。

沈三通开始讲戏,他讲了总体要求:“我们要明白,赤壁之战以前,中原基本统一,就意味着南方该投了,没有例外。”

“包括曹操,当时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那么大意。”

“于是形成了两个阵营的平衡。”

“曹魏阵营,实力强、过往历史来说,赤壁之战一定赢。”

“孙刘阵营,实力弱,以往要投降,但结果我们知道孙刘赢了。”

“戏剧效果上,有了张力,一个当时强,结果惨。一个当时弱,结果强。”

“而我要求,演戏的时候,绝不能有前后眼。”

沈三通看向陈道明道:“曹操的威压要铺天盖地,他笃定自己即将登临皇帝之位,威加海内。自觉或不自觉有了帝王之象。”

“初战失败,才有所回落,但依然自信。直到火烧赤壁才输的干干净净。”

“每个阶段的转折,希望陈老师把握好,我要求前期阶段,要气场全开。”

沈三通看向冯远征、周杰、陆毅、黄晓明等人道:“而孙刘退无可退,门阀家族还有倒戈的可能,个人绝无幸免之理。”

“对于孙刘来说,这就是生死之战。”

“我要那种紧张感,史诗版的对峙,雷霆即将落下,天将要塌陷,只有战斗。然后绝地反击!”

表演只是基础,后期还要配乐渲染气氛。

但表演不好,弄成儿戏,轻浮,后期工作再好也是无用之功。

这部戏的戏眼,曹操是一个,周瑜是一个,诸葛亮是一个,孙权算半个,赵云算半个,刘备算半个。

其实诸葛亮也算半个,但沈三通经过设计,让他变成了一个。

演义大部分虚构的,沈三通基本没有采用,只有武侯的高光适当采用。

谁让他是武侯,三国历史,没有武侯,不会那么出名,C位就要适当加戏。

定下基调之后,过后的排戏沈三通也只是偶尔到来。

有陈道明和冯远征带着,演员上他不用过于费心,能把精力用在了其他事情方面。

时间一点点过去。

陆续其他角色开始加入排练。

12月1日。

前期筹备耗时一年半的历史大片《赤壁》,在无锡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