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斗争取得胜利,始终坚持如一(第2/2页)

而这就是利益斗争,不可能温和。

诸葛亮的态度,让孙权态度发生了变化,知道必须平等的对待刘备。

更加尊重作为刘备使者的诸葛亮。

沈三通电影的主题,在蜀汉阵营中展现。

赤壁之战中,曹魏阵营占据非常强势地位。

只要不浪,稳扎稳打,蜀汉和孙吴很难存续。

而孙吴相比较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压制投降派。

总体而言,孙吴阵营是有许多选择的。

蜀汉阵营局面就差多了。

夹在中间,刘琮那个死孩子,投降之前不知道说一声,又遭遇了军事失败,局面不要太差。

像刘备刚刚失败的时候,曹操大军来袭,刘琮献上荆州。

要是换个只知道空谈的文人墨客,那就完了。

天塌下来了,死定了,没有活路了。

只有投降。

大概率投降曹操,小概率投降孙权。

反正就是投降。

等到要去和孙权合作,寻求帮助的时候,又会自我贬低,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上。

就是从没想过,定下神分析得失,寻找机会。

没有从危险中看到机会,去努力寻找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说白了,只知道空谈的文人,不理解力量来源。

兵马粮草只是符号,没有具体的感知。

在他们眼中,强和弱是绝对的,是静止的。

但实际上,只要善于斗争,敢于斗争。

强弱是可以转变的,是动态的。

斗争取得胜利。

哪怕没有胜利,斗争本身就有意义,斗争本身就是胜利。

沈三通把自强不息的信念通过蜀汉团队传递给观众。

可以清晰的看到,经过斗争赢来他人尊重。

沈三通还做了一组对照,刘琮献上荆州之后,受到各种嘲弄,连个基本尊重都没有。

蜀汉室内戏结束,沈三通这组完成。

拍摄时间表制定的很合理,其他两组室内戏也基本拍摄完成。

室内文戏,他想要呈现一个鲜活的历史面貌。

如曹操,大一统在握,不摆谱,就不真实。

如孙权,一方面曹操来势汹汹,感受到很大压力。

另一方面,有可能收编刘备,也有贪婪的一面。

刘备,军事失败,面对生死危机,会恐惧。

只是恐惧之后不是丧气,而是生出更大的勇气。

曹操团队的自信威严,孙权团队的愤恨与勇气,刘备团队的自强不息,把这些呈现出来。

1月18日。

《赤壁》进入外景部分,先文戏后动作戏,战争戏留在最后。

依然采用分组拍摄。

随着转入外景,剧组人数开始增多,沈三通对于剧组的管理更加严格。

他自我要求同样严格,从不在剧组和女演员,做点什么。

导演buff加持的沈三通,哪怕自我要求降低,盾防也很高。

然而,陈好来探班,一下子把他轰翻在地:“我不是你剧组演员,你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