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文化现象,媒体狂欢(第2/2页)

“汉奸眼神坚定,风流倜傥。抗日女英雄被汉奸用肉体和钻石征服。爱国人士个个像傻蛋,而且自私猥亵……”

“也许李安的重点真的不在这方面,但是他已经强烈地传递了这个符号……”

也有出来质疑床戏意义在哪?

没有那段,很多人还会老老实实看电影。

有那段导致大多数人对剧情是啥根本不在乎,只会拉到那段来看,床戏毁了这部戏。

不反对还好。

越反对,一些媒体越来劲。

罗列李安的成就,奥斯卡导演,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外面人认可了,普通人也配批评?

《三联生活周刊》立刻反驳:《色·戒》是伟大的!

此片颠覆了华人社会对于抗战的历史论述,也超越了原著小说张爱玲的框架,因而光芒夺目。

缠绵的“小叙事”中,彰现了家国命运与时代命运交织的“大叙事”。

让《色·戒》多了一道人文光束,照射历史的盲点,也照出人性幽微的角落,成为一股启蒙的力量。

好一个启蒙!

也幸好这波人所谓的三十年启蒙失败了。

陈冲回应:“《色·戒》并不想阐述易先生的政治观点和他理想死亡的过程,只是想让他在这特殊规定情境中遇到王佳芝。人性是很复杂的,在《色·戒》这面镜子里,我们看见的自己是有缺陷和阴暗面的,我们寄予希望的、理想化的情感原来是有污迹的!”

陈冲,就是春晚的时候,来了一句“你们”的陈冲。

李安自己解释:“拍摄《色·戒》是为了抢救一段可能会被逐渐被人们所淡忘的历史,是为了还原原著小说作者张爱玲所亲身经历的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积贫积弱、战火频仍的中国近代史的面貌,如果我这一代人不拍后人就没机会拍了。”

沈三通只能说,说的比唱的好听。

比《嫁给大山的女人》更恶劣,被拐,到最后爱上拐卖罪犯。

要是截取这个片段,能说是事实,但是未免没有良心,也没有道德。

放在《色·戒》里连人性都没有。

最让沈三通无语的是,一些媒体左右横跳,办起了专题。

《色·戒》,成为了当年《无极》《馒头》那样的文化事件。

媒体狂欢,弄成了文化现象。

这种电影搞成了文化事件,谁敢信?

可就是事实。

所有关于《色·戒》内容,来自于报道,没有加工成分。不存在任何曲解、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