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万亿市场!时间之主!大法师!(第2/3页)

但又有一套非常强大的逻辑。

记者问:“小清新?”

沈三通解释:“小而美的故事,比较舒缓,不太调动情绪,像是珠帘听雨,青青草地。”

“这些,我统称为‘历史映像’系列。”

“明年上映的《盗梦空间》,是超凡宇宙系列开端,做些基本概念。”

“还有神话系列,我选择齐天大圣作为开篇,动漫电影,还在做。”

“十年磨一剑,13年大年初一和观众见面。”

“历史是祛魅的神话,神话是文学化的历史。”

“历史和神话,我将之称之为对趾点,也就是对跖点。”

记者介绍:“对跖点,从地球上的某一地点向地心出发,穿过地心后所抵达的另一端,就是该地点的对跖点。”

“按照你的说法,历史和神话,正好是相互对应。”

沈三通继续道:“国别、历史、神话,准确的说,是外国历史、中华古代历史、中华史前历史。”

“除此之外,还有‘工业化映像’系列,也就是新中国历史。”

“航天、登月这些重大工程,可以是‘星辰大海系列’,还有修建三峡、高铁等各种工程,可以叫做‘脚踏实地系列’。”

“大豆战争,我们吃了一个大亏,可以做成‘商业系列’。”

“如三线建设有关的,也是很好的题材,在拍《盗梦空间》的时候,我在一个工程取景,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

“描绘未来,释放想象的,是科幻系列。科幻不急,我打算先把过去和现在做好,再做未来。”

“神话是文学化的历史,历史是写实的神话,而科幻是未来的历史。”

“神话、历史、科幻,是三位一体的。”

记者惊叹:“你有一个宏伟的计划,也有一个不同寻常的认知。”

是真的赞叹。

沈三通伸出手掌,看着自己的手:“你仔细体会,能感受一股贯穿自过去、现在、未来的强大力量。”

“隐隐约约,却又如影随形。”

记者觉得沈三通神神叨叨,有股疯魔气质:“能不能具体说一下?”

沈三通道:“我的信仰是历史信仰,在我看来,我们有一个叫做‘历史长河’的文明瑰宝。”

“每一个中华文明的苗裔,畅游在历史长河之中,从中获取启迪和传承,获得智慧和荣光,而当历史选中我们时,我们也成为历史,成为历史长河的养料,滋养后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所有的光辉,终会汇聚到历史之中。”

“从族谱到地方志再到正史,浩浩荡荡,化为一条‘历史长河’,咆哮在时间和空间之上,和每一个华夏子民共鸣。”

“是想象共同体,也是真实存在。”

沈三通兴致勃勃道:“75年底,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的秦墓葬中,出土了战国末期到秦代秦墓时的竹简,共一千一百多枚,4万余字……”

“墓主人‘喜’,曾先后担任令史、狱史、御史,还曾三次从军,参加过多次战斗,最后在任上殉职。没有挑选任何其他值钱的陪葬品,只有‘工作笔记’跟自己葬在了一起,头下、右侧、腹部和足部,堆满了竹简。”

“这些竹简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有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

“02年,在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发现了三万多枚里耶秦简。竹简有秦律的部分抄本,还有对秦律的问答体的解释,相当于秦朝的法律答问。”

“《封诊式》是关于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和查封的规定和文书程式。此外,还有秦昭王元年到秦始皇三十年间国家和墓主家庭的大事年表、格言和字书的抄本、两种讲时日禁忌等迷信的《日书》。”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记者:“意味着什么?”

沈三通:“一个体系,一个庞大的体系,郡县制不是一个设定,不只是简单的制度,有一套配套措施。”

记者:“你提了好几次设定,能具体说说吗?”

沈三通:“比如电影,文艺和商业的划分,就是设定。伤痕文学也是设定。”

“一个领域认知概念是二元的,是对立的,是撕裂的,不是从实实在在的物质出发的,没有一个漂亮的曲线,也没有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

“很突兀,似乎孤零零的独立存在,就是设定。”

沈三通继续道:“我们古代历史是个最好的例子,一看就不是伪史,可以相互对照,相互印证。”

“59年至75年间,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发掘出大致为十六国至唐西州时期,多种文字的大量文书。”

“其中在唐景龙四年,现在吐鲁番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12岁的小学生卜天寿终于写完了他的家庭作业。”

“在一份5米多长的卷轴上,他用稚嫩的书法誊抄着《论语郑玄注》和古代少儿认字读物《千字文》这两本书的几个章节。或许是当时卜天寿年龄太小,抄卷中有不少错别字。”

“有趣的是,他在抄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写下了两首充满童趣的打油诗。”

“一首是抱怨先生拖堂的: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明朝是贾日(假日),早放学生归。”

“另一首写字姿势不对找理由的:他道侧书易,我道侧书难。侧书还侧读,还须侧眼看。”

“你看,这和我们上学的时候也没什么不同之处,甚至很多字我们还能认的。”

“仔细感受,百年、千年,我们依然可以读懂我们的祖先。”

“这就是历史长河!我们文明的力量,穿透时空。”

“正是如此,使我们可以穿越千年的风雨,从沉沦中走出,在废墟中崛起。”

“百年前,被列强分食,到了建国初,直接以农业国战胜工业国。”

记者提醒:“打平,停战。”

沈三通:“战略我们赢了。能做到,肯定不是人海战术,必然有物质的支撑。”

“我们那时候只是农业国,是通过强大的制度,让我们效率翻倍,弥补上了工业差距。”

“说个简单例子,打冷枪冷炮,吃着冰冷的炒面,几十个小队,分散开来进行穿梭,然后到了预定时间,可以到达预设战场。”

“仅仅这一点,世界上大部分部队做不到,现在通信那么发达,依然很多做不到。我们当时可以做到。”

“穿插几十里甚至几百里的战士,他们有空间感,有彼此感知的能力,知道,也相信,其他人会到。”

“这里面有我们制度有优越性,但肯定不只是这一点,还有来自于历史长河沉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