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道都磨灭了!(第2/3页)
他本来就擅长做人的工作,互联网有很多关系,房地产也有,都比电影强。
光线传媒也在行动。
和华谊不同,华谊主业是电影,然后是影院投资以及艺人经纪,再往后数才是电视剧等等。
而光线传媒主业是电视栏目,广告,光线影业是后来发展的。
03年加盟光线传媒任职艺术总监的张昭,在06年创立了光线影业并任总裁。
也是他一手打造了光线的发行团队,做出了独特的矩阵模式吗,也就是在每个城市都有发行人员驻地。
光线对于电影的投资很小心,大部分都是以发行形式投资的,或者加磅投资。
王长田曾阐述过光线矩阵发行模式:“以往通过电影公司发行,别管多大的电影公司,发行公司都只有十来个人,他们跟院线打交道。你根本不知道影院怎么排片,什么时候播?十几年来一直是这样的。”
“我们就在全国70个票房最高的城市,每一个城市都安排发行人,每个影院都有。这个系统建立以后,他们发现我们这个系统可以提升30%的票房,但是仍然没有这么做,说我们劳民伤财,没有什么意义,多宣传就完了。”
“他们不明白我们在当地干什么,我们可以和当地媒体合作。别人去一个城市都人生地不熟的,我们的人都驻在那里。这个营销的系统,别人真的没办法相比。”
在电影上映后,依赖各个城市当地发行人协调当地影院和媒体的资源,相比于传统模式,矩阵模式效率颇高。
哪怕是烂片,也能有一定票房收益。
光线利用这种模式拉来了很多影片发行权,也搞出了一些保底票房。
后世发展出了包黄金场刷票房。
此刻,三通娱乐和好莱坞发生摩擦,王长田是“胸中块垒酒难浇”。
如今的影视公司,三通娱乐是老大毋庸置疑,华谊凭借过往优势牢牢把持老二。
博纳凭借着和三通娱乐的关系,发展的也很好,连后发的小马电影制作能力也比光线要强。
第二做不了,第三第四似乎也做不了了,掉到老五去了。
王长田觉得不行啊!
从2006年开始涉足电影,一路平稳,却没有一部被人所称道的佳作。
光线最弱的就是这一点,拿不出一个代表作来。
因公司估值分歧,王长田的融资计划泡汤了不止一次。
他总是觉得自己卖低了,和华谊不同,他把娱乐当做生意,把光线当做自己的孩子。
随着三通娱乐和华谊的双双上市,如今是资本追着影视公司跑,看谁都是独角兽,何况像光线这样的老牌企业,让光线获得了很好的融资条件,不缺钱了。
但好莱坞磨刀霍霍,老王也想从大热的电影里分一杯羹,至少招股书上要把影业算上去,这样才不算辜负一帮员工跟自己干了那么多年。
内心深处,他不认为自己比大小王差多少,未来光线的市值绝对会超过华谊。
王长田盯着办公室里长长的黑板许久,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剧名、片名、人名。
有100多个名字,大多是港台导演的名字。
“必须做出改变了。”
王长田下了决心。
再不变好莱坞一刀砍下来,恐怕以后只能干发行,核心的电影制作无法涉足。
华谊盯住大片大导大明星那套是没有前途的,寄托于港台也没有前途!
三通娱乐是沈三通一手缔造的,本身就是超级大导演,没法复制。
不过三通娱乐有很多可以学习的点,《生日快乐》《疯狂》系列、《囧途》《失恋33天》这些成本低的小制作,值得模仿学习。
光线要追求新类型的开发,下赌注于中小制作,敢用新演员,敢用新导演,要有意识地偏向内地的新导演。
观众和电影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内地新导演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培养新导演是光线目前迫切需要去做的一件事情。
刻不容缓!
导演缺口很大,内地老导演基本都不行,很难支撑华语电影工业发展的未来,只有挖掘新导演。
光线之前也在变,但太慢了。
等不了!
必须全面调整电影项目战略。
“第一,全面发掘培养内地导演,发掘新导演,让电视剧导演、广告导演、演员等来执导电影,让更多导演处女作出现。”
“第二,坚持商业类型片,我们不会为获奖而拍片,不为传达价值观、教化大家而拍片。”
“第三,品牌化运作策略,我觉得,未来可以容纳20个品牌,希望光线成为拥有最多品牌的一家公司。”
三通娱乐和好莱坞巨头之间的碰撞,掀起的波澜开始促使影视行业不得不为之改变。
而大陆国产电影公司不是最惨的。
因为市场依然看好,再加上大放水,各种钱都有。
最惨的是文艺片。
不是!
你们!
沈三通这家伙一边喊着要传承艺术,一边心口不一,重拳出击,还都是从中层末位淘汰下手。
都是我们中坚力量,一边剔除中坚力量,一边留下还不成熟的年轻人。
这是要把年轻人都拐跑了啊!
快来人!来人看一看!看一看啊!
你们都关注什么了,你看看我们多惨!
可惜,没人搭理。
业内关注度全被吸走了,艺术片追求的就是边缘化,大众关注度本身就低。
而一些给钱的外部,欧盟穷了。
至于美国那边,完全陷入了狂喜之中。
预期爆炸,这些年投入的各种渗透是真有用!
上市的公司股价暴涨!
没有上市的公司,也有各种融资渠道,在美国这片土地都可以金融化。
市场还未兑现,利益先吃到了。
对于好莱坞各路公司来说,当下最重大任务,是让这个天下掉下的馅饼,以百分之五十增长的全球第二大市场的收益,一直持续下去。
游说力量开始上强度,中国这边的做的很好,现在要给自己内部一些政客上上强度了。
用我们的传媒资源,接受我们的捐赠,还要我们给各种明星享用。
赶紧干活!
至于中国艺术片如何,真的没人在意。
门已经开了,踹门工作完成啦!
好莱坞电影能够长驱直入,这些养的狗都不需要了!
然而。
最惨的另有其人。
还不是大陆文艺片!
本身大陆市场都处于扩大期,再加上市场大,文艺片还有官方拨款,官方地位。
只是说话语权丢失,该有的还是有。
最惨的是港台。
最近两年,大陆电影圈是一天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