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点燃电影市场!沈三通之问!(第4/4页)

“同时,这也是一部合格的电影,一部作者电影。他充满了导演自己的认知,并且大体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比很多作者电影来说,至少能理解,也有美丽图画。”

有网友指出电影所宣扬浮夸、奢靡、空洞、无物的价值观,有百害而无一利,整天无病呻吟、拜金装B,玷污了电影艺术。

沈三通没有回避:“我之所以认为这是作者电影,因为导演有自己的表达。”

“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上海在我眼中,有30%是十里洋场,也就是《小时代》电影里的风气。”

“有30%是工业,工业占上海经济比重在三成往上。我们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当年一些领导的付出,同时还有很多院所。”

“30%是全国人的,另外有一成,发挥着定海神针的力量,是党的领导。”

“在我眼中,上海有七成不是十里洋场,但也有三成是。”

“《小时代》不全面,但是它侧写了那三成,所以我认为原著算是文学作品,电影也是合格的电影。”

沈三通最后提了一个问题:“我一年两部戏,今年公司还出了点问题,发展方向需要调整,我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培养出了大量导演,但是依然不够,三国时期电影成熟,需要人来做,续集也需要人,大量的工作需要人。”

“电影圈各种神仙都有,有要教育观众审美的,有要教育观众三观的,有要教育观众艺术品味的,甚至还有很多自成体系,形成内循环的电影。”

“自己拿官方补贴拍电影,上映票房惨淡,但座谈会开的欢,得大奖,赚奖金,然后再有一批学生研究,一条龙服务,根本就不需要观众。”

“文学何尝不是如此,《小时代》第一部讲的是,林萧、南湘、顾里、唐宛如四位主角在大学期间的生活和友情故事,第二部是以经济飞速发展的上海为背景,继续描绘四位主角在职场和生活中的挑战与成长。”

“我想问一下,我们那些大作家们,有多少人是在写乡土,写停止不动的黄土地,写扒灰、写踹寡妇门、写鸡奸。”

“他们去看一看我们日新月异的工业发展了吗,听到轰鸣的工厂了吗,哪怕是十里洋场,他们可曾描写?”

“就算是农村,也和过去不一样了!多少农村修了路,办了工业!”

“农村有了新面貌,城镇化率快要过半了啊!但是我们的文学呢?”

“我觉得更值得反思的,我们的电影,我们的文学哪里去了,刻画时代的文艺作品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