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新神加冕!(第2/3页)
“当然,批判可以,但不能否定一代电影人的集体努力,不能否定老一辈电影人的集体努力!”
张艺谋绝口不提电影细节,因为他知道这是死穴。
张伟平坚持用“倪妮玉墨情欲戏”做宣传噱头,甚至买热搜词条#十三钗尺度突破#,彻底将严肃题材庸俗化。
必须避重就轻。
也足够了。
官方这方面很宽容,只要他立场不出问题,细节都是小事情。
强调历史成绩只是一方面,重点是“电影人的集体努力”。
沈三通才多大?
二十来岁,不管他们有什么样的问题,作为后辈依然是在前辈肩膀上往前走的,就这么急着把他们这些前辈无情的踩在地上吗?
老张忽然插话道:“张导的贡献,行业有目共睹。”
张艺谋立刻接住:“是,奥运开幕式后,我本可以退休,但为什么还要拍《金陵十三钗》?因为我想证明中国导演既能驾驭家国情怀,也能处理复杂人性。”
他扫视全场,目光停在老张脸上,说:“就像当年《活着》被禁,我却从没停止用电影记录这片土地。”
老张微微颔首,算是同意。
老谋子历史记录很好,受委屈了没有往外跑,不至于撂挑子。
散会后。
张艺谋钻进保姆车,对陪着来的付璐璐苦笑道:“沈三通说的对,我确实踏过了线。”
付璐璐自然不会说老谋子的不是:“我看是他会扣帽子。”
张艺谋望着窗外,摇头:“一会给沈三通去个短信,事情差不多结束。”
他想起沈三通在《诛仙》剧组说的话。
冯小刚也在拍历史战争片,题材很是文艺,华谊陪着他,也不得不陪着。
相比之下,他就像是张伟平编织的网上的小虫子,挣脱不得。
此刻,张艺谋从未如此迫切地想要切断与张伟平的联系。
没人比他更清楚,真正让他狼狈的不是沈三通,而是张伟平。
没有床戏没有炒作,说破天也在艺术表达之内。
张艺谋不惧任何质疑。
偏偏越过了这条线。
相比于业务庞杂的华谊,只有他能依仗的新画面,张伟平,却把他掌握的死死的。
中午。
沈三通的私人手机震动。
来电显示“老韩”。
沈三通调侃道:“哎,您这大领导不会是来当说客的吧?”
韩三平:“……你小子就喜欢堵我话,真飘了?”
“没,没有。我就是猜测。”
韩三平正色道:“三通,张导毕竟做过奥运总导演,适当退一步对你有好处,你年轻急什么?”
“我对张导没意见,直播的时候我一再强调这点。”沈三通不想背上抢班夺权的名声,说:“当年在学校里我为了维护他差点挂科。”
“你知道就好。”见他知道轻重,韩三平挂了电话。
挂断电话的沈三通,下巴抵住佟丽婭的发丝,摸着她隆起的肚子,
佟丽婭问:“谁啊?”
“韩三。”
“谁,哪个韩三,韩寒……”佟丽婭想着刚刚打电话时的神态,至少地位是对等的,或者尊重的,迟疑问:“不是韩董吧?”
沈三通平静的嗯了一声。
“好吧。”佟丽婭习惯了他偶尔的小嘚瑟。
挂断电话之后多轻狂,打电话的时候就有多矜持。
刚温馨没一会,沈三通手机铃声又响了,还是私人手机,沈三通不好意思:“说好陪你的。”
“你去忙。”佟丽婭无奈,也习惯了。
谈了十来分钟,见他谈完了,佟丽婭问:“这次谁啊?”
沈三通故作平静道:“张艺谋那边的。”
佟丽婭很意外:“啊,他给你打电话了。”
“没有,是他女儿。”沈三通道:“不过给我写了封信,还在路上。”
佟丽婭不解:“什么意思?”
沈三通简单说了下今天的座谈会:“直白点来说,低头了,看在他以往的贡献上,放过他。”
佟丽婭惊讶的合不上嘴。
沈三通炮轰张艺谋已经够劲爆,张艺谋竟然低头了。
“你这什么表情?”沈三通乐了。
佟丽婭没好气:“这是张艺谋,张艺谋啊!”
“张艺谋怎么了?”沈三通故意反问。
佟丽婭难以置信:“那可是张艺谋!”
改开之后的电影史,如果没有沈三通的崛起,至少一半内容都是关于张艺谋的。
公众层次也许没有深切体会,身处其中的圈内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震撼——新神加冕了,以屠戮旧神的方式。
沈三通见她激动,也不逗了:“行行,我知道张艺谋是谁了。”
其实沈三通自己也意外,炮轰《金陵十三钗》没想这么多。
从私下里到半公开,再到公开,不是他揪住不放,而是问题很大。
不过现在来看,有很多意外收获。
很丰厚的收获。
首先,展现了三通娱乐的力量。
力量是需要用一次的,哪怕只有一次,也要使用。
三通娱乐悄然间,通过票房成绩、内容创新,成为了行业“定海神针”,华谊、学院派逐渐边缘化。
行业生态重构,商业公司转向本土化类型片,青年导演拥抱市场逻辑。
文艺片的“跪姿叙事”失去生存空间。
文化自主觉醒,公众与从业者开始反思“西方标准”,中国电影从“迎合”转向“自觉”。
沈三通见证了变革,同时是这一变革的推手,变革也给予了他无尽的力量。
在这股强大的力量面前,张艺谋要十分小心的辩解。
炮轰《金陵十三钗》正好展现了一次。
不用雷霆手段,怎知菩萨心肠?
张艺谋还要说声谢谢!
不知不觉间,沈三通成为了规则的制定者。
走到这一步沈三通靠的不是垄断地位,不是来自于公权力,也没用任何见不得台面的手段。
依靠的只有内容,干干净净的内容。
以银幕为剑,劈开时代的暗疮与谎言!
此刻迎来了收获!
沈三通理解了“大音希声”四字的意思,没有轰轰烈烈,舆论悄然发生了转向。
此后也许不需要嘶吼,只需轻轻一推,那些垃圾电影,便会如多米诺骨牌般倾倒。
沈三通有一股难言的成就感。
一路走来,遭遇的攻击不可计数。
至少在电影领域,这一块阵地是打下来了,远谈不上文化脊梁,但是说一句重塑电影文化脊梁绝对当得起。
他撕开的不只是张艺谋的遮羞布,更是切断囚禁自身创作的枷锁,甚至是中国电影的锈锁。
面对这股力量,张艺谋不管心中如何想,也必须要退让,成了沈三通前进路上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