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爆炒猪肝,桂花茶,蛋炒……(第2/4页)
若是家中有茅房就不一样,隔一段时间,让人来清理便好。
一般只有王闯家的那种宅院,家中才有茅房。
像他们巷子里的人家,自家的宅院不够住,根本没地方盖茅房。现在是乔家宅院扩大了一倍,有了多出来的后院。
乔有福说他无所谓,“我这样过了一辈子,盖不盖的,随你们。”
张氏想了想,犹豫道,“还是等你们娘回来,一块商量了再说。咱们今日,先把中间的围墙拆了,拆下来的砖头先留着,可以之后用。”
说到拆围墙,乔家旺和乔家兴早就准备着了,兄弟俩找来锤子、梯子,立马开始干了起来。
“咚咚咚”的一声又一声,巷子里的人都能听到。
青酒过来时,看到乔家兄弟爬在梯子上拆墙,他立马道,“我也来帮忙,有什么要我做的?”
而陆昭看青酒半天没回来,他自个儿寻了过来,看青酒已经在清理砖块,挽起袖口准备干活,却被乔有福拦着。
“不用不用,有他们几个就好了,不敢劳烦大人您。”乔有福笑得殷切,“您来喝茶。”
陆昭已经挽起袖口,“没事,我来搭把手。”他本来让青酒过来问问,今日他没当值,乔家人要不要早点过去认字。
现在看到乔家人都在拆墙,他跟着一块忙活起来。
很快,许家、春生家都来帮忙,墙虽然很高,但来了那么多人,一会儿便拆完整理好。
乔绵绵端来桂花茶,她加了一些糖,茶里带着桂花香,含在嘴里一会儿,桂花香可以持续好久。
“大家快来喝茶。”她先递给祖父祖母,看陆昭没动,主动递了一碗过去,“这是自家做的桂花酿,平常我娘舍不得拿出来吃。今日她不在家,我偷偷给大家尝一下。”
金氏听了笑道,“那我得多喝两碗,你娘是个节省的,等她回来我便尝不到了。”
“嫂子正月来,我娘一定会给你泡。”说着,乔绵绵给金氏又倒了一碗。
桂花酿甜甜的,二龙喝完还要,人还没桌子高,举着碗、踮着脚,小胖手拿不稳,张嘴喊着“姐姐要。”
喝完桂花茶,天色不早了,其他人散了回去,乔绵绵准备去做饭,“陆大人,天快黑了,你们别回去了,在我家随便吃点吧。今日我不做菜,大家伙都累了,用中午
剩下的饭做个炒饭,随便吃一点,您别客气。”
陆昭说不用麻烦,“我们回家吃就行。”
“那哪成?”乔有福过来拉住陆昭,“您都来帮忙了,怎么也得留下吃个饭。若是你家有个会做饭的,我就不留了,可你家好几次烧焦味飘过来,我闻到都觉得胃口少几分。”
陆昭:……是不是巷子里的人都知道他家常吃焦了的饭?
而这时,青酒已经屁颠屁颠地去后厨帮忙,陆昭想走也没机会了。
乔绵绵晚上做蛋炒饭,鸡蛋先放锅里翻炒,猪油炒熟的鸡蛋带了荤香,加入米饭和酱油后,快速地翻炒。
米粒颗颗饱满,染上酱色后,呈现出诱人的颜色。最后出锅时来上一把葱花,简简单单的蛋炒饭就做好了。
中午吃的莲藕骨头汤还剩下一部分,乔绵绵给它热了一下,便能开饭。
吃饭时,乔满仓安排明天各自的任务,“明日我要出摊卖肉,家旺你和绵绵一块出摊。家兴你留在家里打扫,最好先把瓦顶补补,再收拾屋子里。”
“好的爹。”乔家兴和乔家旺异口同声道。
一家子吃了饭,陆昭在乔家教乔绵绵他们认字。
到了今天,乔绵绵能认识大部分的字,乔家兴能看懂一般的书信来往,也能写。乔家旺差了一点,一封信里,一百个字,他只能读出来一半。
乔有福乐呵呵地和张氏道,“我真没想到,我乔家的子孙,还有认字的这天。”
“那你想不到的多着呢。”张氏看了眼院子里的小辈们,拉着自家老头到后院,“老三真没事吗?”
乔有福去看了三儿子,这才知道三儿子从树上摔下来,腿受了伤,这才没能来城里送柑橘。
说到小儿子,乔有福叹了口气,“我给他留了钱,他说养一段时间就好,我哪里知道真的假的。等林氏回来,你再去一趟?”
“也行,不看一眼,我不放心。”张氏皱着眉去洗碗,永远都有操不完的心。大儿子家眼看着越来越好,不用她焦虑了,她又开始惦记另外两个儿子,“哎,儿女就是上辈子来讨债的。”
一声感叹,直至天黑。
往后几天,乔家把新宅收拾得差不多,林氏也回来了。
听女儿说想盖茅房,林氏当即皱眉,开始算要花多少钱,“你大哥的屋子得翻新,他是要成亲的,这个钱不能少。你们三兄妹住的床,自家搭个木板,可以应付一段时间。但你们分开住,棉被得多两床,你知道现在的棉花和布料多贵吗?”
特别是冬日的被褥,不来个十斤棉花,夜里冻得睡不着。
乔绵绵一听就知道林氏在心疼钱,“家里拆墙留下的砖块足够盖茅房,咱家只要出一点瓦片钱,剩下的都自家做,花不了多少钱。您想想,若是咱家有了茅房,是巷子里的头一份呢!”
乔绵绵搂着她娘撒娇,如果林氏不松口,她就不松手,“哎呀,我的亲亲娘亲,您答应了吧,真花不了什么钱。”
“你呀你,就知道想办法掏空老娘的口袋,行行行,都听的,成了吧?”林氏拗不过小女儿,只能点头答应,“只要你不嫌臭,那盖吧。”
以后不用操心住房问题,林氏心中少了最大的顾虑,整个人轻松不少。
有林氏点头,乔家兄弟立马动手挖洞。同时呢,乔家兴也想法子让陈家知道王家养鸡很臭的事。
在乔家挖洞准备盖茅房时,隔壁的王寡妇骂咧咧地说陈家人矫情。
“我养几只鸡怎么了?”王寡妇重重地拍桌子,“我不养鸡,咱家那么多人吃饭,你们四兄弟怎么长大?”
王三柱坐在边边,一声不吭,她娘只指望大哥养老,等他成亲后要搬走,家里养不养鸡,他并不关心。
王大柱最是着急,“以前咱家困难,现在不一样了,我和弟弟们都干活养家,二弟入赘拿回来的钱也够咱家宽裕一些,您就别养了。不是人陈家矫情,这个味道我闻了二十几年,我也闻够了。”
“陈家女还没进门,你处处帮着陈家说话,我以后还能指望你吗?”今日大儿子突然带话回来,说是陈家的意思,王寡妇可以不养鸡,但是陈家来说,她心里不爽快。
特别是儿子处处向着陈家,让王寡妇心里有种被迫的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