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汴京陆家(第2/2页)

书房里,陆申看着桌上的信,脸色黑沉。

在陆申对面,站着的是陆行舟,他虽然日日进出陆家,却不能住在陆家,名字也不在陆家族谱上。

“父亲,大哥要成亲是好事,只是祖母怎么能给大哥定个市井家的女儿?”陆行舟轻声叹气,好似在为陆昭抱不平,“大哥才华横溢,实在不该辱没在临安。让他娶市井小妇,这不是在折辱大哥吗?”

“这是他陆昭自己作的,他要有你一半的懂事体贴,我也不至于被汴京的人笑话!”

陆申气母亲私下给大儿子定亲,更气母亲竟然交代,不许他去临安观礼,还要他把陆昭媳妇的名字记上陆家族谱。

过去那么多年,陆申几次想让陆行舟母子回陆家,陆老太太就不肯点头。

老太太说了,反正她含辛茹苦教养的大孙子不参加科举,若是陆申敢违背她的意思,老太太就去衙门告陆申不孝。

母告子不孝,别说当官了,还得被流放,陆申知道老太太干得出来,故而这么多年,一直没敢这么做。

在老太太的信里还写了,她只让陆申加上陆昭媳妇名字,至于陆行舟,让陆申好好想想后果。

母子之间,处成陆家这样的,实在不多。

“大哥还年轻,有些事想不明白,有朝一日他肯定能想清楚。”陆行舟的身世一直被诟病。

他本来有大好前程,但因为陆昭,让他名声受损,不能参加科考,功名只停在秀才。

科举也要看名声,当初陆昭母亲过世,陆申想接陆行舟母子认祖归宗,却被陆昭逼停。

原本大好前程的陆昭,他宁愿自己不参加科举,也拉下陆行舟。因为此事,陆申的官路也受到阻碍,这些年再没升迁。

现在的陆行舟,最想认祖归宗,若是记下陆家族谱上,他就不是没名没分的外室子,可以再参加科举。

但只要陆昭还活着,陆行舟就不可能有未来可言。

陆行舟并没有比陆昭小多少,若是再这样下去,他的婚事,他的前程,全都没了指望。

毕竟他父亲,可不是只有两个儿子。陆申好色,家中妾室不少,孩子也多,只是眼下冒尖的没有,但不代表以后没有。

“父亲,依我看来,大哥到底是陆家嫡长子,也是唯一的嫡子。他娶个市井小妇,若是传扬出去,咱们陆家的脸面更没了。”陆行舟顿了顿,“父亲,不如您去临安一趟?”

“你祖母说了,不让我去。”陆申黑着脸,他都这把年纪了,还要被母亲说教,心里也憋屈,“而且我要上值,哪能去临安?”

这是陆行舟提前想到的,这会接着父亲的话道,“既然父亲没空,我这个做弟弟的,也该去探望一下,顺便带上父亲的话,拦下这门亲事。祖母上了年纪,难免有被蒙蔽的时候,她老人家也需要有人提点一二,总不能由着他们干糊涂事。”

陆申确实不满意这桩婚事,以他现在对陆昭的感情,也不在意陆昭娶谁,他更多的是对陆昭的不满和怨恨。

他一个当老子的,被儿子处处拿捏,心里如何能爽快?

“你去临安,怕是劝不动你祖母和陆昭。”陆申看着儿子,他知道陆行舟有些计谋,但真交手,陆行舟打不过陆昭。

“父亲放心,有些事不用我当面说,我只说该说的话,主要是阻拦这门婚事。想来大哥是被迷了眼,一时间糊涂了,若是能劝大哥放下过往,我愿意不在他跟前出现。”陆行舟道。

陆申看着陆行舟,顿了顿,“行吧,那你跑一趟,你祖母说的乔家,实在不行。劝不回陆昭不要紧,最重要的是搅黄这门亲事。”

母亲在信上写,这门婚事是陆昭主动提的,既然陆昭那么满意乔家,他就不想看陆昭如意。

陆行舟满意地说了好。

但陆行舟父子不知道,在陆行舟带人出汴京的第一时间,就有人快马加鞭通知了陆昭。

陆昭人不在汴京,他也不想回汴京,但陆行舟还活着,他就会安排人盯着陆行舟,绝不会让陆行舟如愿上陆家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