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5页)
布莱恩拧着两条浓密的眉毛,思索片刻,“我需要给他做个体格检查。”
于是,有医护疏散了人群,也没条件设置专门的检查室,只能把病人带回他的病房,拉上帘子就能检查。
外国专家给看病,这得是多大的稀罕,够他们在亲朋好友中间吹几年的……好嘛,一生爱看热闹的龙国人们,又凑到病房里去了。
当然也包括舒今越三人。这一次她们眼疾手快,挤到了圈子最内层,能看见病人掀起的衣服,也能看见布莱恩接过一个听诊器,在病人的肝区先触诊,再听诊,还检查了肝脏浊音区,是很标准的一套临床医学体格检查流程。
林珍冲今越眨眨眼,跟她们在学校教科书上学到的一模一样,看来全世界的西医看病都一个流程。
今越知道她又要“无脑吹”中医了,正要提醒她别说话别出头,忽然发现自己身上多了一道视线,回头一看居然是布莱恩。
“舒!”布莱恩率先站起来,“我正要去诊所找你,他们说你开了一家很棒的诊所是吗?”
正集中在他身上的所有视线齐刷刷看过来,有的人认出了舒今越,笑起来:“舒医生,今儿赶巧了,外国专家和中医专家都聚一起了。”
“你们认识这个年轻人吗?”
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砺和沉淀,终于没有人再把舒今越当成小护士了。
“这就是上次我给你说的舒医生,别看她年轻,其实她中医看得可好了,我的头痛省医院都看不好,后来是去找她看好的。”
“她在哪个科,我怎么挂她的号?”
林珍见缝插针道:“她在三百货对面的今越诊所坐诊,不过只坐晚上的夜门诊,七点到十点哦。”
不过,也有的人对看中医不感兴趣,“你们能不能别扯这些,快让这外国专家给人家看病吧。”
布莱恩冲今越抱歉的笑笑,然后跟肝病科主任说起这个人的病情,在他的思维里,她以为舒今越是擅长针灸推拿拔罐那样的“中医”,所以也没把她考虑在内,而是自己跟主任商量。
“如果排除了肝脏自身疾病的话,我建议查一查胆道疾病,胆结石、胆管肿瘤、胰头肿瘤等,均可引起胆道梗阻的疾病,在我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血液中的转氨酶升高。”
主任其实也想到了,这些疾病他都做过超声检查一一排除了,他实在是不知道还能往什么方面思考。
布莱恩沉吟片刻,“这样,再查一下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内分泌功能,系统性红斑狼疮、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稍等,还有铜代谢异常和铁代谢异常的疾病……”巴拉巴拉,专业词汇很多,但好在杨茉莉就是学临床医学的,对这些词汇非常熟悉。
舒今越听着却是非常艰难,太难了啊,她曾经突击学过的英语,已经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又还给英汉大辞典了。
主任却是灵光一现,新龙国才成立三十多年,很多理论知识还在沿用苏国专家教授的,甚至有些还是民国时期的,忽然听到布莱恩提到这些疾病也会导致转氨酶升高,顿时觉得醍醐灌顶,从理论上来说,确实是可以的!但在临床中几乎没遇到,或者遇到也没查出来,现在一听忽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好,我这就安排他做检查。”
医护忙开了,而看热闹的群众也看得差不多了,“主任这么高兴,应该就是外国专家说的那个什么病了吧?”
“我看像,说不定明天就能查出病因来了。”
就连病人自己也精神大振:“这外国专家就是好啊,他们的技术就是先进。”意思不言而喻,龙国专家查了这么久查不到病因,人家只是拿着听诊器在他身上听听按按,问题就迎刃而解。
虽然这话有点灭自己威风,但改开的窗口一开,所有人都看到了龙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这是短时间内改变不了的事实。这种认知和冲击之下,觉得“国外的月亮更圆”也就不奇怪了。
林珍却愤愤不平,“今越你看,这些情况你来的路上也想到了,敢情这外国专家也没比你高明多少。”
今越不好说什么,她比这个时代的人知道得更多一些,是因为她在手机上和后世更新换代之后的教科书上见过啊,这年代的医生还未意识到这一点不奇怪,不能说他们技术不行。
“就知道这么点,也不算技术很好吧。”林珍还在小声蛐蛐,今越拉了拉她,“算了,咱们先回去吧。”
“啊?你不是应该让他看看咱们神奇的中医吗?”
今越摇头又点头,“这事不着急,要是他能治好病人,有没有这个表现机会都不重要,要是治不好,我才想试试。”主要是吧,她也好奇西医这种一个一个排除的诊断方法,最终能不能真正找到病因。
不情不愿的林珍和一脸懵的赵婉秋,只能跟在今越身后离开医院,林珍昨晚跟着带教老师值了夜班,现在困得哈欠连天,“阿姨,今越你们回去吧,我也回宿舍补觉去了。”
赵婉秋看着小小的她脸上两个大大的黑眼圈,颇为心疼,“好孩子,赶紧回去休息吧,周末来家吃饭,阿姨给你炖红烧肘子。”
别看林珍瘦瘦小小的,但人家最爱吃的菜居然是超级无敌硬菜炖肘子,据说她小时候生病就是要吃这个才会好,就跟东北孩子发烧了要吃黄桃罐头一样,她居然吃猪肘子!舒今越第一次听说的时候觉得她在吹牛,但后来发现是真的。
真是一个神奇的小天才。
赵婉秋没回家,直接去的诊所,今越一个人走到胡同口,遇到李玉兰带着小珍珍,正从另一边走过来。
“玉兰姐这是去哪儿?”
“嗐,别提了,牛家又吵架,又闹到街道办了,牛主任叫我过去,我这妇女主任当的,都快成牛家专职调解员了。”
牛小芳快生了,她哥牛大刚谈了个对象,人家对象说了,嫁出去的小姑子不兴回家生孩子,更不能在娘家坐月子,不然会克牛大刚,还会影响将来她和牛大刚孩子的运势,说要么小姑子搬出去,要么她和牛大刚分手。
牛大刚家暴臭名远扬,这么多年终于谈到一个不嫌弃他名声的,自然不可能让亲事黄掉,况且未来媳妇还打着为他好的旗号,也是为他争口气,他当然不能寒了人家的心,也逼着牛小芳搬出去生孩子坐月子。
牛大妈自己也是重男轻女的,早就看不上没啥利用价值的闺女了,也跟着沆瀣一气逼她搬走。
而牛小芳却不是那种只会忍气吞声的“乖女儿”,她直接又哭又闹的上街道办,搬出伟人语录,“她说妇女也能顶半边天,凭啥要顶天的时候说她能干,分房子的时候就没她的份了,还让咱们给个说法,得不到说法她就不回去,要把孩子生在街道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