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3/4页)
众人再次沉默,不过这一次是心服口服,无法反驳了。
如果非要挑点错处出来,那就是——
“这个年轻小姑娘也太咄咄逼人了,哪有这么扫前辈面子的?”
这话,连石学海这个西医专家听了都觉得脸红,“怎么,讲道理讲不过就开始拿人家是女孩子,人家年纪轻说事了?”
“你这不是倚老卖老吗?”
那人被臊得面红耳赤,受不了,实在是太丢脸了啊,他面对的要是一堆年轻人也就罢了,大家都不敢反驳,可在座的都跟他一样,甚至很多年纪比他还大,人家都没出声呢,他哪里来的立场倚老卖老?
舒今越憋着笑,石学海还挺有意思。
她以为,自己今天故意弄出风头,破坏了他的安排,他怕是会生气,结果他还帮着自己说话。
哦不,这种时候,不需要帮着她,只需要站在公正的第三方的立场上,就已经是在“帮”她,“帮”中医了。
不过,石学海也具有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他很快自然的接过话头,“言归正传,舒医生的‘杀手锏’还没出来呢,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舒医生接着分享她的经验,好吗?”
场内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舒今越这才收起身上的锋芒,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刚才咄咄逼人也是被那些人逼的。
“除了以上疾病,我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上也有一点小小的经验想跟大家分享……”巴拉巴拉,她又说起了徐文丽的病例。
场内非常安静,只有她一个人的声音,即使不用话筒,坐后面的学员也能听见。
其实,青黄散治疗白血病的事,这几年石学海他们研究得非常多,在行业内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甚至这个项目还得到了很多部门的支持,搞血液病的多少都知道一些,但大家没想到的是,最先使用这个方法的,居然是舒今越,是眼前这个年轻的女中医。
知道它那高到离谱的有效率是一回事,但看见真正的“发明者”又是另一回事。
有人感慨道:“我们科去年有一个病人听说海城在做这个研究,自愿去了海城当志愿者,上个月我还在老家的公园里遇见他,状态还不错。”
“那你看见他复查结果没?”
“看见了,挺好的。”
其他人也有自己的病人去当受试者的,闻言附和道:“这个我可以作证,我有个病人也是吃了这个控制住的。”
这就是石学海为首的这群专家能给中医药提供的平台,要是舒今越单凭自己的能力,想要推广青黄散,估计不用三天就有人举报她谋财害命,卫生局和公安就要来找她谈话了。
她交到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正想着,就在大家讨论得正热烈的时候,忽然从角落里传来一道悠悠的声音:“恕我王某人直言,舒医生目前提起的都是以前的事了,十年前的一个特例,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只是机缘巧合找到一个方子,又正好瞎猫碰到死耗子,治好了几个病人?”
舒今越这才发现,倒数第三排靠墙的角落里还坐着一个老头。
这老头从头到尾没怎么说过话,也不像其他人那么群情激动,所以今越都没注意到他。
石学海对今越轻声说:“这是山河省的老王,他以前也治好过一例慢粒。”
“不过具体算不算治好,目前还无法界定,因为他治疗的那个病人,确实症状有明显改善,血象也恢复正常,外面的人都在传他能治白血病,但……这病人在确诊后的第二年,即将满第三年的前一个月,出车祸没了。”
病人的死因是车祸,毋庸置疑,但这到底算不算他治好,就很难说了。
“后来他们医院几个造反派,就用这件事给他戴了顶帽子。”毕竟,病人存活的那两年里,他到处宣扬自己的医术,则得罪了不少人,树大招风啊。
“被下放了三年多吧,回来后他的性格就变得极其古怪,不太合群……”
石学海机关枪似的还没说完,老王又继续阴阳怪气道:“况且,这些都是舒医生自己说的,咱们也没亲眼看见你治病的过程,谁知道你所谓的青黄散里,是不是加了什么西药成分?就像那些号称补肾壮阳的中药材里偷偷加西地那非一样,只是打着中药的幌子,其实起作用的还是西药。”
众人一听,还真是,现在中药造假就是这么“朴素”,所以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舒今越本来以为,今天的震撼就到此结束了,风头已经出够了,谁知道还有人不服,就是要挑刺。
挑刺不可怕,这种有理有据能动摇人心的挑刺才是最可怕的。
舒今越自然不能任由他作乱,把自己准备了这么久的事搅黄,“这位老师,如果这些真实存在的可供考证的资料您都觉得不可信,那么请你告诉大家,我要怎么做,你才能相信,中医在治疗血液病方面确有疗效?”
那人没想到她这么快接招,倒是有点愣了,“自然是要眼见为实。”
今越不说话,看对方要怎么眼见为实。
“既然如此,我建议,咱们大家都在场,咱们就来比试比试吧,随便抽一个血液病病人来,咱们比比到底是西医有用还是中医有用,你敢吗?”
舒今越淡淡的笑笑,她有什么不敢的,既然要打擂台,那就当场打吧!
“这……”石学海有点犹豫,他不是怕今越搞砸掉,也不是想护着自己这边,作为一名多年临床医生,他的第一反应,必须是任何时候都要做出最有利于患者本人的决定。
“同一个病人身上,也不好同时或者短时间内先后实验两种治法,恐怕会对病人产生疾病本身之外的损害,要不咱们就从全国目前在院的所有血液病病人中,抽一个目前西医无明显疗效的难治病例,来进行中医药治疗,怎么样?”
“有道理,确实是这样,这样病人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甚至有人出主意:“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咱们在场的人,都把本科室目前最棘手的长时间治疗依然无效的病例挑一个出来,写在纸条上,再去外面随便找个人来抽,抽中之后征求病人本人意见,他们愿意的话,咱们明天就能当场比试。”至于病人来回的车旅食宿费用,则由大家共同承担。
舒今越没意见,她甚至有点跃跃欲试。
但——
“稍等一下,我自然是愿意跟各位进行这个比试的,但咱们是不是应该给点彩头,不然这么大动干戈,让病人舟车劳顿的,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