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就你这石头一样的臭脾气, 没人愿意同你和好。”

陆怀如都把话说到了这等份上,却见某人真如石头一样,果真油盐不进, 只哼了一声,头也不回地踏出了毓星宫。

贵妃捂了心口, 身边的宫人孟姑姑连忙端了温茶过来, “娘娘万万莫同侯爷置气,侯爷脾性如此,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好在他也是伤不了侯夫人的。”

话是这么说不错,但把人家关在家里算怎么回事?满京城里打听打听, 谁人把自己的娘子锁在家里?

陆怀如道,“明日再把他叫进宫里来!”

她发了话下去, 想着明日要把他摁在殿里,好生跟他分说明白,赶紧把人家放出来。

谁知翌日下了朝,跑去传话的宫人打了个来回, 什么人都没带回来, 苦着脸回禀。

“娘娘, 奴才照您吩咐,请了侯爷来毓星宫, 但侯爷根本无有理会,径直打马、扬长而去了。”

这话说得, 好似弟弟那冷峻不化的神色,都出现在了陆怀如眼前。

陆怀如眼前当真晃了一晃。

“娘娘!”左右宫人连忙上前扶了她。

好在贵妃还年轻, 不至于真气到倒了地。

只是她远远看去宫外永定侯府的方向——

这臭脾气,爹娘不在,还有谁人能管得了他?!

*

积庆坊, 永定侯府。

他晚间又回到了正房里。

杜泠静得了年嘉传的信,说她已经把事情同贵妃娘娘说了,贵妃娘娘当日下朝就请他进了宫,想来杜泠静很快就能被放出来。

可这前后五六日了,日子一脚跨进了三月里,他还是根本不许她出门。

可见是连贵妃娘娘,也根本管不了他。

此时杜泠静见他回来,就要睡去西厢房里去。门还没出去,就被他握住了小臂。

“你六天六晚,都没同我说一句话了。”

从他让嬷嬷熏香那晚之后。

可他把她关在家里不放她出去,连娘娘都奈何不了他,就如同他在朝堂里呼风唤雨,连窦阁老都不能压下他一样,他想怎样就可以怎样。若是慧王殿下上位,那么普天之下,更是任他予取予求。

但嘴巴长在别人身上,她不欲同他多说一个字,他还能撬开她的嘴巴不成。

她越发绷紧双唇不言语。

她一脸的冷淡,似河冰坠在心口之上,冷得令人心口缩了又缩。

但她不说话,他有什么办法能强迫她开口,只能将她打横抱起,将她困在床榻里面。

帷帐之间,迫她与他共枕同眠。

……

次日他去上了朝,宫里却来了人,是贵妃娘娘身边的孟姑姑,自未嫁前就伺候她的人。

孟姑姑对侯府自是熟门熟路,但侯府如今的女主人已经换了人,孟姑姑丝毫不托大,不紧不慢地在外等待。

杜泠静却没想到娘娘派了孟姑姑来,连忙换了衣裳往前厅迎接。

她甫一到厅里,就明白了孟姑姑的来意。

贵妃娘娘让人赏赐了好多东西下来,打了慧王殿下尤爱她那海贝风铃的名义。可这些物什价值远在风铃之上。

娘娘不是道谢的,是实在拿自己的弟弟没有办法,来“道歉”的。

杜泠静当不得,孟姑姑却让她只管谢恩领下,接着遣了人散了,单独从袖中取出一物来。

“娘娘说那些都不当什么,侯夫人也不缺这些金银珠宝。但娘娘只盼夫人这些日子能稍稍开怀些,拾起从前的手艺,给夫人打了条络子。”

话音落地,杜泠静吓了一大跳。

她连忙站起了身来,“怎敢当娘娘为我打络子?!”

这事若说出去,当然是没有规矩的事,但孟姑姑却道。

“娘娘已经打了,夫人就手下吧,侯爷脾气确实……唉,只盼夫人别太计较。”

杜泠静心里明了。

络子其实不是给她打的,是为了娘娘那没人奈何得了的权臣胞弟。

娘娘也是心软之人,同某人真是不一样。

杜泠静只好接在了手中,收了过来,要叩谢,又被孟姑姑扶了起来。

那是一条水绿色的长绦子,可以系在腰间,也可悬于裙边。叠放在一起时,只觉制法繁复静美,是杜泠静完全不曾见过的,但让那绦子垂下来,却如同流水自腰间流淌而下,犹如山涧里的飞瀑一样。

杜泠静怔然,“娘娘手艺巧夺天工,对泠静亦是太过垂青。”

孟姑姑笑道,“娘娘只盼夫人能开怀些。”

她道这种技法本身就有祈福之意,“娘娘让夫人不必放起来,时常戴着才好。”

她说着又从袖中取出一条绦子里,“其实还有一条,是娘娘顺手,替侯爷也打了。”

但相比方才那条如同流水一般的绦子,这条给某人的,却黑不溜秋,且用了硬线,在尾出团成了一条黑团。

杜泠静看得迷糊,孟姑姑清咳一声。

“娘娘也是气到了,打了条发了黑的石头的绦子给侯爷……”

发了黑的石头……

杜泠静紧紧抿住双唇,才将不该有的笑压了下去。

她连忙岔开话,赞了贵妃娘娘的女红,“想来娘娘时常为皇上和小殿下动些针线。”

她说去,不想孟姑姑没有接话。

孟姑姑道,“娘娘确实善于女红,尤其擅这种极其复杂的绦子,宫里的针线局里,会做这等络子的人也没几个。”

但她说打这种绦子太过费心神,“娘娘寻常也是无暇,多年未成做过了,尤其自雍王殿下离宫别住之后……”

孟姑姑说到这,不再继续,只轻叹了一声。

杜泠静多少了解一些。

雍王自他生母邵氏去世后,两三岁就跟了刚嫁了殷王的陆怀如,一直跟着她长大,从一个步子蹒跚的小儿,到渐渐长成少年。他不会记得生母邵氏,但一定记得将他养大的陆怀如。

可最终,母子还是生了嫌隙。

关于宫里众人的密事,杜泠静也是一知半解,恐怕除了当事之人,以及“无所不能、无所不通”的陆侯,旁人都不能知晓全貌。

好似陆怀如当年嫁进殷王府的事,彼时杜泠静正随父亲在京中,算是亲见了此事,却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那正是弘启十四年,永定军被困关外,鞑靼突然要与朝廷议和,朝中文武就主和还是主战,几乎要在朝堂上大打出手。

彼时先帝的三、四、五皇子皆南下代先皇祭祖,并不受宠的殷王也就是如今的皇上,未能同行,留在了京中。

但先皇因文武之间主和还是主战争论不休,他亦无法决断,竟急火攻心病倒。这等时候,几位争储的年长的皇子皆不在,只能领殷王临时监国。

殷王于此事上一下有了决断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