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难得从繁重的任务与课业中挤出半天假。

李想惦记之前送到家里的肉, 便拽上好兄弟找指导员拿了批条,直奔公交车站。

待上了电车买了票,他又拉着人直奔最后面的空位, 撑着下巴盯着汽车后面看。

别误会,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沪市人,电车早已不稀奇。

他只是好奇,好奇当车顶集电杆擦过树枝时,迸发出的火花,会不会又溅到哪个倒霉蛋。

比如上次回家, 他就遇到一位老克勒, 被火花焦虎了西装。

不过,这回李想才看了一两分钟, 就被身旁的动静换回了注意力……这才发现,兄弟的表情都有些扭曲了,他立马担心问:“怎么?家里出事了?”

问完又后知后觉想起方才出门时, 门卫室小战士专门强调是加急信件, 李想面上的担心就更重了。

“不是, 等会儿跟你说。”曹景梁头也不抬,将信件仔仔细细看完, 才长长吐出一口气,皱着的眉头也松了开来。

见状,李想紧绷着的心弦微松:“ 看样子是好事。”

好事吗?曹景梁也不知道怎么评价, 总之……挺哭笑不得的:“我妈给我订了个未婚妻。”

“包……包办婚姻?”虽到处谈解放,讲婚姻自由,但其实依旧有很多地方是父母之命,包括他们这些前途光明的大学生,好些个莫名其妙就被家里订婚了, 男女都有。

但李想从未想过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兄弟身上,毕竟曹家爸妈挺开明的。

信上也没什么秘密,一两句又解释不清楚,曹景梁索性将信纸递了出去:“你自己看吧。”

李想实在好奇女方是什么样的,果然伸手接了过来。

然后,不出曹景梁预料的,好兄弟的眼珠子也快要瞪了出来……

“这……这这,你小师妹?她……她多大来着?我记得才十来岁,上初中了吗?”李想话都说不利索了。

曹景梁将信件拿了回来,提醒:“小点声,大伙儿都看过来了。”

李想回头一看,还真是,他不好意思的朝着众人笑笑,才压低声音追问:“你小师妹不会还在念小学吧?”

“怎么可能?秋天就上高一了。”

“啊?那怎么也有十七八岁了,年纪还挺合适。”

曹景梁无奈:“小丫头跳过几级,过完年虚岁才15岁。”

“咱小师妹挺聪明啊,不过相差9岁……”李想刚要说差距有点大,又想到这小子下半年就得去支边,且一去就是五年,再回来,小姑娘刚好二十,岂不是正正合适?

见兄弟这么快就变了嘴脸,曹景梁捏了捏鼻梁:“她才15岁,要是真同意订婚,我成什么人了?牲口吗?”

李想却不赞同:“这个年纪订婚的比比皆是,又不是结婚……兄弟以过来人身份跟你说,能遇到父母都喜欢的儿媳妇可太难了,我家玲玲那么好的姑娘,我爸妈私底下还是会嘀咕她各种不好,所以我才决定婚后出去租房住,不然能吵翻天。”

说到父母与对象之间的三两事,李想也很无奈,明明玲玲还是他爸妈找人主动说媒的。

可等他真的跟玲玲处对象了,父母那边又各种挑剔。

思及此,李想很是羡慕道:“你这就很好,知根知底,咱师妹对你父母还孝顺,你不也挺喜欢人小姑娘的?大部分钱全花她身上了。”

“我当她是妹妹。”曹景梁强调。

李想挑眉:“那你准备拒绝?”

“……我需要好好考虑。”要是旁人,曹景梁肯定一口拒绝。

但那人是小桃花!

原则上,他也是想拒绝的,跟小师妹订婚什么的,想想就很荒谬。

但母亲信中所写,赵家屯姑娘那事,确实也是个危机。

其实那种龌龊的,对女性不公的悲事,哪里都会有,且数量还不少。

他可舍不得古灵精怪的小丫头受到伤害。

李想倒也可以理解,毕竟是婚姻大事嘛:“要不……直接给你小师妹去封信?问问她得想法?”

“嗯,正好跟我准备支边的信一起寄回去。”曹景梁也是这个打算,他总觉得,这事是父母的一厢情愿。

到时候,还是麻烦小桃花打破长辈们不切实际的妄想吧。

思及此,曹景梁面上又生出笑意,正要再说些什么,电车便停在了一处站点。

后门打开,呼啦啦上来一长串人,其中还有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

曹景梁跟李想也顾不上聊天,纷纷起身让座。

老人们连连道谢,待坐下后,其中一位老太太笑呵呵地赞道:“这位小同志长的真好。”

类似的赞美,曹景梁从小听到大,他没回话,只是出于自身修养,客气地笑了下。

却不想,老太太眼睛一亮,又追问:“小伙子是做什么的?有对象吗?”

兄弟长的好,这种事情李想遇到的太多了,但此刻,大半截车厢的人全伸着头看戏,他还是忍不住想笑。

曹景梁却很是淡定,他没说职业,只淡淡道:“我有未婚妻了,我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李想猛的回头,满脸的不可置信……原来你是这样的曹上尉?

=

同一时间,许家。

许晚春完全不知道,她跟师兄又默契了一回。

彼此都希望由对方出面,去回绝长辈们的异想天开。

这会儿的她,正在打包去学校的行李。

被褥、脸盆、茶缸、饭盒、粮食……很快,两个硕大的包裹成型。

许荷花将最后一份蘑菇肉酱密封好,又将罐头瓶倒过来死劲儿晃荡,确定没有什么渗漏,才小心塞进包里:“真不要娘送你去?”

这已经是母上大人第三次问了,许晚春依旧好脾气回:“不用啦,还有玉兰姐呢,我俩结伴走,您就放心吧。”

放心是肯定放心的,就是孩子在家里住了四十几天,突然要去学校住宿,还是去半个月,许荷花浑身不习惯。

见状,许晚春瞬间来了个主意,她轻咳了声,故意严肃起表情:“我跟师娘说了,让她每天给你上俩小时课,咱们时间不多了啊,您得尽快把初中证书考出来。”

从1950年开始,国家为了鼓励成年人扫盲,在很多地方专门设立了工农速成班,主要学习语文数学等基础科目。

北方属于重工业城市,全国的经济标杆,很多县城都覆盖到了。

前年许晚春就带着母亲去报了名,就是为了拿到初中毕业证。

有了初中毕业证,才能在去了沪市后,继续去读夜校。

母上大人不说大学,起码……起码也要念个中专吧?这样才能谋一份轻松些的工作。

当然,后续的学习计划,许晚春还不打算跟母亲说,怕她压力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