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线索和推断对接(第2/3页)

“如果杀害曹宇宁的凶手和十几年前的连环杀手是同一个人,那么十几年前的五名受害者,也大概率参与了这件事情。”

“正如同我之前所举的例子,张三李四互不认识,但其中一人遭受了伤害,而且很有可能是人身伤害。”

赵启明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沉思起来。

此时,秦飞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道:“我有个朋友是学历史的。”

几人看了过来。

秦飞继续道:“历史学未来方向有很多,比如教师,国学,文化遗产,语言遗产,文物鉴定与修复等等。”

“这其中,是否涉及到了研究成果的剽窃呢?”

闻言,赵启明目光亮起:“有这种可能啊,不过……前面五个受害者,又是怎么关联起来的呢?”

陈益开口:“秦飞说的没错,但估计不是因为学术,而是文物鉴定与修复。”

“历史学与考古学相辅相成,难道这就是破局的点吗?”

此话让赵启明心神一震:“古玩市场非常复杂,我一个外行都知道里面的水很深,这里面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啊。”

“难道牵扯到了文物造假,诈骗,盗墓之类的犯罪行为?”

陈益微微点头:“一路推下来,确实有可能是文物造假、做局诈骗、下墓等文物相关事件。”

“死者被埋在土里,不得不联想到盗墓啊,如此的话行为动机就明朗了。”

赵启明若有所思:“没错,死者的死亡状态很像,我们需要更多线索。”

陈益:“对,我们需要更多线索,去验证和改正我们的推断,继续查。”

“如果方向正确的话,需要找个专业人士问一问。”

“还真别说,我有一个一面之缘的朋友,就在江城,是一个考古学家。”

赵启明意外:“哦?陈组长认识考古学家?”

陈益点头:“嗯,机缘巧合认识的。”

“之前在阳城和女朋友逛街的时候,刚好碰到一起车祸,被撞者是一位老奶奶,当时肇事者醉驾,而且脑子还有点大病,我参与处理了。”

“我这位一面之缘的朋友,就是老奶奶的孙子,彼此留了联系方式。”

“过几天若有需要的话,我给他打个电话问问。”

赵启明点头:“原来是这样,诶?肇事者脑子有点大病?是字面意思吗?”

陈益诧异看了看赵启明:“当然不是,我骂她呢。”

赵启明尴尬:“哦哦……不好意思,呵呵。”

“陈组长,那之后我们怎么查?”

陈益想了想,道:“家人和朋友都走访完了,继续走访曹宇宁的同事和学生,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收获。”

“这个时间,我们截止到明天上午,然后明天下午去曹宇宁父亲家里看看,也许能有发现。”

“对了,曹宇宁的母亲知道这件事了吗?”

赵启明:“不清楚啊,我们只通知了他妻子,不知道曹太太是否跟曹宇宁母亲说了。”

“这么大的事情,我感觉应该是能瞒多久是多久吧?”

丈夫儿子全部死亡,这对一个老人来说,堪称致命的打击,悲痛绝望之下直接进医院都有可能。

陈益:“回头打个电话问问,就说我们查案需要,去曹宇宁父亲家里看一眼。”

赵启明:“好,我知道了。”

……

时间来到第二天中午,吃过饭的陈益四人,开车赶往曹宇宁父亲的家。

曹宇宁的父亲,叫曹茂军。

根据赵启明的了解,曹宇宁的母亲还不知道这件事,看来曹太太的确是想隐瞒,能撑一天是一天,瞒不住再说。

对曹宇宁同事的走访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可惜并无新的收获,只能说更深入了解了曹宇宁的性格和人品。

在学校里,曹宇宁的口碑还是挺不错的,很乐于助人,所有受访者对曹宇宁都是正面评价,无一例外。

这也让陈益几人再次感叹了一句可惜。

再过个十几二十年,曹宇宁应该就是江城大学里非常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了,标杆一样的人物。

没想到,却死在了四十岁之前,而且还是他杀。

要是推断成立的话,更惋惜,属于无妄之灾了。

很快,几人来到曹茂军家门口,通过输入密码的方式打开了房门。

密码是临时密码,曹太太提供的,使用一次后作废。

至于曹宇宁的母亲,已经提前被曹太太叫走了,理由是陪孙子,这也方便陈益他们调查。

曹太太想抓到凶手的心情自然迫切,所以对于警方的要求,只要不是非常过分,都会尽可能的配合。

门口,陈益四人带上了鞋套和手套,随即走了进去。

这个小区是教职工家属院,几十年的老楼房了,三室二厅,大概九十多平。

走进房门没有玄关,直接就是客厅沙发和茶几,对面墙壁挂着一个电视,电视下是靠墙的电视柜。

家具是中式的,暗红色实木,很有年代感。

看得出来曹母是一个注重家居卫生的人,地板干净,房间整洁,给人感觉非常大气舒服。

“分头看看吧,卓云秦飞你们去卧室,赵队长跟我去书房。”

几人动了起来,四散开来。

走进书房,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书柜,上面整理罗列着各种书籍,空位上还有摆件。

房间虽然干净,但显得非常冷清,应该是很长时间没有人用过了。

曹母平时应该只是将这里当成了回忆,没有去动曹茂军原有的东西,只是定期过来打扫。

独居老人的状态一般都是这样,目光所及之处,都只剩下了回忆。

好在两家离的不远,曹母可以经常去看看儿子和孙子,很难想象当她知道儿子死讯后,会是怎么样的反应。

人间悲剧啊。

赵启明去了书桌那边,陈益则是站在了书柜前,上下左右的扫视。

某一刻,他视线定格,从里面抽出了一本书,书名叫《人类简史》。

这本书比较旧,曹茂军生前应该经常翻看,陈益大概浏览了一下,讲的是历史考古为基础,还兼顾演化论和社会学。

陈益放了回去,继续抽出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

《考古学概论》,《文物鉴赏大系》,《古代金银器鉴赏》。

这几本书,长久翻阅的痕迹非常明显。

陈益一一放了回去,继续寻找,又在角落里找到一本泛黄民间书,也是关于古物鉴定的。

“这个曹茂军虽然是历史学教授,但是对考古好像极为有兴趣。”陈益开口。

另一边,正小心翼翼翻找有效信息的赵启明回头:“是吗?历史和考古不分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