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养儿防老?有房才防老……(第2/3页)

沈妙一个字都没骂他,可这话说出来远比骂他要重得多。

表面她是在说上吊,实则是在说:瞧瞧,恁妈是被你们这些不孝顺的鳖孙给逼死了!

沈妙没有多说,只重复交代他赶紧来就立马挂断了电话。

“咳咳。”

清了清嗓子,沈妙用半分钟调整好情绪后,紧接着又拨通了陈禄的电话。

“喂?”

电话那头的声音依然很迷糊。

趁他没清醒,沈妙“嗷”一嗓子就喊出了声:“是陈禄叔不?哎呀!可算找到你的电话了!罗奶奶昨儿晚上人没了,你赶快回来一趟吧!”

给陈福打电话时,她的语气时是淡淡的哀伤和惋惜,但是到了陈禄这儿,就变成了心焦和急切。

这叫看人下菜碟,对待不同的人,就得用不同的方式去骗。

“啥啥啥?你再说一遍?”

“罗奶奶人没了,”沈妙重复道,“昨天她想搬回老房子,跟人吵起来没吵过人家,结果后半夜就在恁家老院里上吊了!”

未免他们兄弟之间打电话发现端倪,所以沈妙捏造的“死法”是一样的,但告诉他们每个人的“死因”各有不同。

果然,陈禄立马就说要回村里来给陈罗氏讨个公道。

再次挂断电话,沈妙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短时间内连演两出戏是挺累的,还好,给陈寿打电话就轻松多了。

“喂?你们厂有没有个保安叫陈寿?麻烦转告他一声,说他妈昨天晚上过世了,让他有空赶紧回来办事。”

沈妙料到陈寿没在上班,所以就让人代为转告了。

像家人去世这种大事,想来他的同事不会耽误,一定会想办法早点告诉他的。

好了,眼下罗奶奶的三个儿子都能来了,接下来只需要把鸿门宴给摆好,等着长辈耆老们来断他们家的这桩村案就行。

“妈!妈啊……我那苦命的妈啊……”

快七点的时候,远远就听到一个哭诉的女声在朝着村委会这边靠近。

沈妙出门一瞧……

陈玉?!

她也没给陈玉打电话啊?她怎么来了?!

不止是陈玉,她们一家子都来的:小段扶着陈玉,老段抱着小小段,小二段、小三段跟在后面拎着布丧的物件,一家几口的脸色都不怎么好,陈玉更是哭得连路都快走不动了。

“妈!你,你咋就这么走了啊……!”

听到外面传来陈玉的哭声,正在同沈万山说话的罗奶奶,一脸震惊地抬起了头:嗯?谁说我死了?

拄着拐杖从院子里出来,看到女儿哭得嗓子都哑了,罗奶奶赶忙上去迎。

“小玉?你咋来了?”

“妈?你咋,咋……”

沈妙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陈玉解释了一番,也为自己“童言无忌”的事向她们表示抱歉。

罗奶奶和陈玉能够理解,也知道沈妙是为了自家的事儿操心,实在是逼不得已才出此下策,所以并没有怪她。

“姑,你是咋来了?”沈妙问道。

陈玉:“一大早俺哥就给我打电话说俺妈没了,俺弟也打电话骂我说我没把妈照顾好,然后我就赶紧过来了。”

陈玉早上也是被电话吵醒的。

第一个电话是陈福打来的,他没有明着责怪她,只问她家里是发生了什么事,把妈逼得没地方住,不得已回到村里住;

第二个电话是陈禄打来的,上来骂得那叫一个难听,什么入不得耳的腌臜话都有,明着说是她把妈给害死的,妈上吊自缢,她得负一大半的责任。

挂断电话后,陈玉也顾不得收拾了,赶忙带着一家人就来了。

沈妙:……

真是一对好兄弟啊。

听说自己老娘出了事,第一反应竟然是找一个嫁出去的妹妹背锅?把责任都推到她的身上……他们怎么不说自己从来没照顾过老娘一天呢?

无耻!

“妈,要不跟俺回去吧,”陈玉拉着陈罗氏的手,温声劝她道,“我给你养老,家里的债你不用操心,过几年俺就还完了,肯定没事的。”

“是啊,妈,俺养得起你。”老段跟着说道。

小段的声音最洪亮,郑重地向姥姥保证说:“姥,我上班能挣不少钱,你就放心给俺家住吧,住多长时间都行。”

“姥姥,姥姥,回去。”

三岁的小小段也过来抱住了太姥姥的腿,眨巴着那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陈罗氏叹了一口气,坚持地说:“我不跟恁回去,今天这事儿你兄弟必须给我个说法。”

经过沈万山一晚上的开导,陈罗氏也想开了。

她得要个说法,得让老伴偏心了一辈子的儿子们负起责任。

人老了又怎么样?老了就活该被孩子们当皮球一样踢吗?

“妈……”

“不用劝我了,”陈罗氏扶着拐杖坐正了些,坚定地看着村口的方向,“你们没啥事就赶快回去吧,今儿这案子是我要跟小们断,没有妞们的事。”

陈玉欲言又止,也跟着叹了一口气。

他们没有走,而是都留了下来。

陈玉的心里不放心,既然来了,总要知道最后的结果才行。

在沈妙打完电话的三个小时后,陈寿来了;九点过了一刻,陈禄也到了;等差不多快到十点了,陈福夫妻俩才姗姗来迟。

三个儿子的家庭,加起来的人都没陈玉一家来的人多。

见他们一个个脸色铁青,陈罗氏担心他们会狠狠地责怪沈妙,

便帮她把责任揽了下来,说是自己的意思,要沈妙撒谎骗他们来的。

“妈,哪有人这么咒自己的?”

“就是啊,你要想见俺,直接打电话就行了,搁得住骗人吗?”

“真的是,你知不知道我为了跑着一趟,股票都没来得及弄,一上午这得少赚多少钱呢。”

话里话外他们都在责怪陈罗氏,责怪她无理取闹,非要把家里的事拿出来说,还叫来这么多人把场面闹得难堪。

陈罗氏不想跟他们说话,只是扭头对着到场的各家耆老们说道:“俺家小们都到齐了,恁给评评理吧,俺家这个事儿,到底该咋办。”

“恁仨,一个个可真中用啊,有本事了,就不要自己老娘了?”

“亏得他俩从小对恁这几个小那么好,啥好的都紧着恁,现在他们老了,连吃口恁家的饭都不行啊?”

“咱村多少年都没断过村案了,要是恁几个孝顺,恁妈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

这可是来自长辈们的压力,或许他们在市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吧,但此时此刻,身为小辈的他们是没有资格为自己还口的,更何况他们还不占理。

断村案不是上法庭,讲的主要是情不是理,所以只有把情给理顺了,才好说后面的事情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