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张不疑背锅回家的路途中, 重重打了一个喷嚏。

总觉得有谁在惦记他,少年小小地出神了一会儿,继续沉浸在崇敬破裂的悲伤中,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大人近来对他越发无情了。

下一个书院还没有着落, 更没人解答他保温杯的疑惑, 他不禁羡慕起自己的二弟来, 辟疆为何就没有这样的烦恼?

好不容易回到府中, 卸下锅, 就见父亲像对待宝贝一样地对待它,思虑片刻, 唤人提去了膳房。

配上赠送的铁铲, 留侯府的掌勺们像看见新大陆似的, 仔细聆听梁王首创、君侯转述的大锅使用方法,小心地练习起来。

当天晚上, 张良的膳桌就端上了炒制的菜肴。

长子次子与他同桌,便是心下受伤的张不疑, 也暂时顾不得其他, 一口接一口地动箸, 被从未品尝过的美味所征服。

张辟疆眼睛瞪得溜圆, 对父亲的崇敬如江水滔滔不绝, 这就是新的养生手段吗?

日后得天天吃,月月吃,才能不辜负大哥背回来的辛苦。

……

虽只是陈平的单方面认为, 但他被抢走太傅的位置,却只能吃下这个闷亏,陈平痛定思痛, 没过几日,曲逆侯府设立起专门打探留侯府动静的家丁——一设就是四个。

堪称十分的未雨绸缪了。

他们兢兢业业,发光发热,终于在今日牟尽全力打探出来,留侯从宫中顺回了一个好东西,据说是舞阳侯交差给长信宫的大铁锅,梁王殿下做主,把其中一只送给了太傅。

这大铁锅,陈平熟悉。

樊哙应诺夫人的时候,他刚好在场,因为担忧先帝密诏会不会招来太后疏远,从而断绝自己的丞相梦,便也没有对此事上心。

而今留侯有,他没有,就凭太傅这个名号,与和学生朝夕相处的亲近吗??

像他忙得陀螺似的,近来进宫的次数都少了,哪有张良优哉游哉的清闲。陈平像吃了一整个柠檬,很酸,又有些警惕起来——为出现在大众面前,为父亲跑腿的张不疑。

留侯嫡出的长子与次子,天资皆是不凡,只是很少出现在人前,以至多数同僚差点忘记。

陈平却没有忘。张不疑从前在书院潜心研读,为何忽然长居府中,还被召进了宫?

他直觉里头有猫腻。

实在是张良做事,从不无的放矢。万一张不疑入了太后的眼,擢为侍中官,从此跟在陛下与梁王身边……

侍中有直入禁宫之权,虽无品秩,却是能闻朝政,与君王朝夕相对,几乎已经预定了日后的前程。

自陛下继位以来,太后还没有选出新任侍中,便是要选,也是选一些年轻俊杰,成为未来的朝堂肱骨。

陈平慢慢转头,看向自家长子,也是去岁请立的世子。

呵呵,年轻俊杰。

陈买:“……”

陈买只觉自家老父亲的目光如刀剑般刺人,不由缩了缩脖子。

曲逆侯世子年十六,名为陈买。陈平认为此子资质平庸,性情老实,除了继承相似的样貌,一点都不像他的后代!

许是从前为先帝攻取天下所出的计谋太过奇诡,故而损了后德,以致儿子们没出息,陈平恨铁不成钢,教导无果只能放弃。

教不动啊,所以遇见梁王殿下那般聪慧的学生,是一件多么有成就感的事。

后来他安慰自己,长子虽然平庸,能守住家业就好,至少陈买不好赌也不败家,更没有玩女人的恶习。

可如今看到别家的张不疑,陈平越发觉得张良在谋划侍中的位置,不甘心慢慢重燃。

上阵父子兵,这话说得很对,再这样下去,大王都该忘了他这个师傅了。

他犹豫一瞬:“不如为父舍下脸面,向太后讨一个侍中之位……”

可这份恩典确实难以启齿,大概率不会求得。陈买一看就不是做侍中的料,何况那么多功臣嗷嗷等着,想给儿女拉关系谋未来,像绛侯次子成为梁王殿下的伴读,不知招来多少人的眼红。

建成侯家的次子也就罢了,那是太后的亲外甥,众人心服。绛侯就不一样了,连舞阳侯都暗地里发过牢骚,说伴读的位置,给这老小子捷足先登了!

如今曲逆侯竟是瞄上了侍中——这个消息传出,万一群情激奋,他也吃不消呐。

陈平暗暗叹息,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样,不如给陈买弄一个打杂的身份,平日里在天禄阁当值,为梁王太傅整理书卷,不论多苦多累的活都干,替父刷脸才是第一要紧事。

他露出一个笃定的笑,就见长子不住摇头,结结巴巴地道:“大人,儿……儿惶恐……”

陈买慌乱不已,每一根头发丝写满了自知之明与抗拒:“儿不善言辞,又实在愚笨,进宫就是给您丢脸。给您丢脸,岂不是让万人唾骂,继而败坏侯府的声名,儿实在不能胜任。”

陈平大怒:“逆子!”

他捂着胸口,伸手指向长子,陈买面上显露担忧的神色,生怕气坏了老父亲,连忙上前搀扶他。

陈平只觉更怒了。

听听,这都是什么话,再来几回都要折寿,就在此时,管事喜气洋洋地在外通报:“君侯,世子,梁王殿下着人悄悄送来了大铁锅,说是送给师傅的礼物。君侯可要一观,还是直接送入膳房……”

一时间,陈平锋利的俊颜喜怒参半。

对留侯父子的酸味儿被冲淡,他狠狠剐了陈买一眼,清清嗓子,忍住心底的高兴:“大王的礼物,我说什么也要好好瞧。”

算了,算了。既然大王没有忘记他,他还是不要为了逆子气坏身体。

他可是立誓要活过留侯,叫继承爵位的张不疑恭敬地唤他丞相,陈平整了整衣冠,重振奋斗的旗鼓,把陈买孤零零地撂在了屋里。

.

曲逆侯府发生的小插曲,外人谁也不知。

随着丞相府同样收到了大铁锅,并招待了在丞相府做事的北平侯张苍,炒菜这个烧法,突然在列侯勋贵间风靡起来。

如此美味,据说吃了一次就不会忘记,他们不敢进宫向皇太后与梁王殿下讨要,于是瞄上了铁锅的供给人,寻求制作铁锅的秘方。

如今的大汉并不富裕,那也比开国的时候好了太多太多。异姓王的动乱平定后,朝廷一力地休养生息,除去北边的匈奴蠢蠢欲动,准备趁汉帝继位之时做些什么,太后早已稳住新旧交替之局,一切都在平稳有序地发展。

列侯勋贵们打完仗,总有积攒的余钱,挤一点出来打铁,他们自觉能够承受。再不济把泥瓦罐都卖掉,卖上几百几千个,做一个大锅应当够了吧?

他们随先帝打天下,多数出身微贱,泥腿子气息尚在,即便脱胎换骨学会了礼仪,还真称不上矜持与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