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权位之争,历代王朝的开场大戏(第5/9页)
在赵昚的积极治理下,南宋颓废的气象一扫而光,后世将他治理的这段时间称之为“乾淳之治”。国富兵强后,赵昚还是想要收复失地,可惜天不遂人愿,他所看重的大将军虞允文病死四川,此后他手下再也没有能够北伐的大将,于是,赵昚也就一直致力于内政,直到去世。
朱元璋杀刘伯温,原因不复杂
刘基,号伯温,心思缜密,足智多谋,是朱元璋夺天下、建明朝的第一谋士。战场上,刘伯温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在许多重要的决策中,他极其准确的判断力起到了制胜的关键作用。
然而,明朝开国后,刘伯温只得了个次一等的伯爵封号,并且俸禄还是众伯爵之中最低的。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刘伯温最终命丧黄泉,竟与朱元璋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仔细品评个中因由,不难发现,刘伯温那身料事如神的本事,使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但在助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将他推向了生命的终点。
朱元璋是个很重乡土观念的人,而刘伯温却是个外乡人,这在情分上已经有失亲密。何况刘伯温料事如神,对事情的判断往往比朱元璋准确。从龙湾之战到救援安丰,朱元璋能想到的,刘伯温也想到了,而朱元璋想不到的,刘伯温还是想到了。朱元璋本就嫉贤妒能,又岂有如此宽广胸襟,容得下比他强的人长期留在身边?加之刘伯温的那些计策并非安民之计,而是权谋之策,用在阴谋政变的风起云涌中必有一番作为。这更令朱元璋心存猜忌,不仅要防患于未然,更要除之而后快。
刘伯温最致命的失误,验证了“祸从口出”的箴言。朱元璋曾就谁更适合出任丞相一职的问题找刘伯温谈话,言语之中暗藏试探玄机。刘伯温并非等闲之辈,但最终难免“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朱元璋故作意味深长地说出只有刘伯温能担此大任的时候,刘伯温说道:“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
此话究竟包含了怎样的深意,使得朱元璋自此之后彻底与刘伯温决裂,始终是个难解之谜。或许是朱元璋的偏见,或许是后人的误读,总之它被看成了刘伯温的催命符,为其后来的突然病故埋下了伏笔。
至于刘伯温的死因,同样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谜。洪武八年正月,刘伯温生病在家,朱元璋派胡惟庸前往探视,还给他送了补药。刘伯温吃过补药,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日益严重,不久之后病逝。刘伯温与胡惟庸,当时早已是死对头,朱元璋眼看着两虎相争而不动声色,尽显帝王权谋。虽然“下毒谋害刘伯温”也是后来胡惟庸的罪状之一,但以胡惟庸当时的权势和处境,实难如此嚣张跋扈,这不得不让人猜想,他是受了朱元璋的默许,甚至这就是朱元璋的本意——借他人之手,除心头大患。
以上种种,也许不过是笼罩在阴霾之下的臆测。事实如何,恐怕再难考量,就留待有心之人的考证吧。
朱棣人生的最大秘密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他统治的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朱棣生于应天,恰逢战乱,被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变,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庙号“太宗”,一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明成祖的生母到底是谁,至今还是个谜,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如此。关于他的生母是谁,数百年来一直扑朔迷离。
中国古代正妻生的儿子称嫡子,非正妻生的儿子称庶子。正妻被称为嫡母,其他的妾则被称为庶母。对帝王家来说,嫡子和庶子在名分上有重大差别。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皇帝死后,皇位要由嫡长子继承。即使嫡长子死得早,如果嫡长子有儿子,也要由嫡长子的嫡长子来继承,其他庶子不得觊觎。明成祖自称是马皇后所生,自然也就是所谓嫡子了。但经历代学者考证,明成祖的生母并不是马皇后。成祖的生母问题,不只是关系到他的身世,更是深刻地影响到他一生的行为。
有人说朱棣、朱橚的生母是高丽人,姓“碽”(音“wen”)。是高丽国进贡给朱元璋的妃子,她生下朱棣未足月,即被马皇后折磨而死。“碽”妃生下朱棣一月即死,照此推断朱棣与朱橚为一胎同胞。但是朱棣生于1360年,朱橚生于1361年。朱棣出生之时,朱元璋割据江南,尚未称王,元朝仍旧统一北方,刘福通未死,陈友谅、张士诚未灭,怎么会有高丽国进贡妃子?所以,此观点并不符史实。
另有一说,朱棣根本不是朱家血脉,而是遗元后代。蒙古《黄金史纲》中说大都城破时,元顺帝的妃子弘吉剌氏已经怀孕三个月,没有来得及逃出,躲在一个大瓮中避难。被明军搜出后被朱元璋纳为妃子,称为翁(瓮)氏。弘吉剌氏当时心想:“如果七个月后产子,则必然会被朱元璋当作野种所杀。如果分娩在10个月后则会被朱元璋当作他自己的亲儿子抚养。”于是向天祈祷再添三月孕期。果然怀孕13个月才分娩,产下一子,就是朱棣。当时朱元璋梦到东西二龙相斗,西龙被东龙打败。解梦的巫师告诉他这代表他的两个儿子争位。西龙是汉后的子孙,而东龙是翁妃的子孙。朱元璋听后认为翁妃来自蒙古,本属自己的敌人,让她的儿子继承大统不好,于是就把朱棣贬去边疆镇守。
然而《明史》上的说法,朱棣是朱元璋的正妻马氏所生,生于元末至正二十年。因为明初朱家皇室娶蒙古人为妃有很多。例如朱元璋就给自己的儿子秦王朱樉娶扩廓铁木尔的女儿为妻。可能朱棣的母亲早死,由马皇后代为抚养成人。至于这个蒙古皇妃是否以前属于元顺帝则大可存疑。如果朱棣真的是蒙古人,那么也就是说,历史上曾经统治中国差不多300年的明朝皇帝,其实从第三个皇帝起就已经是姓弘吉剌的蒙古人了。
尽管至今仍然不知朱棣生母是谁,但他不是马皇后亲生是大多数人认同的。虽然朱棣反复修改了史书,并消灭了许多证据,但破绽还是存在的。明史《黄子澄传》中,记载:“子澄曰,周王,燕王之母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一个事实,那就是燕王朱棣和周王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永乐实录》中也记载了他们两个是同母兄弟,但问题在于,他们的亲生母亲是谁?这一谜题还有待细细考证。
知识分子的悲剧:救得了国家,救不了自己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就不缺少力挽狂澜的气质,尤其是在民族危亡的时候。在明朝就有这么一位从平民阶层走出的硬朗人物。如果不是他在蒙古瓦剌部进犯京师的守城保卫战中大喊“主张南迁者,罪当斩首!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大势便去”。或许明朝的历史就得重新书写了。但是这样的英雄人物最终却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