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帝的秘密,一个比一个奇葩(第7/8页)
连丧两子的乾隆皇帝,再也不敢立嫡子为太子,更不敢将传位诏书放在正大光明匾后边了。对于立储一事,皇室里谈虎色变。到乾隆晚年,他的诸皇子中,有的已经死去,有的对当皇位根本不感兴趣,还有的生怕招来杀身之祸,因此大都对皇位敬而远之。于是乾隆皇帝就在庶出的皇子中选择了忠厚老实的颙琰作为继位者。为了不让老天夺走他这个儿子,乾隆帝对立颙琰为太子一事一直秘而不宣。直到即将禅位前一年,才正式公之于众。
可是如此绝密之事,真的只有乾隆一人知道?不,还有一人知道,那就是和珅。当和珅觉察到乾隆帝要立颙琰为太子后,立刻选了一只上好的如意送给了颙琰,以取悦这位未来的皇帝。谁知颙琰听到自己被暗中选为太子后大为惊恐,加之他对和珅这样的大贪官本身就十分忌恨,所以对和珅所送的如意十分反感。
嘉庆继位后,政事仍由太上皇乾隆决定。嘉庆四年乾隆病死后,他亲政。亲政后的第六天,他就逮捕了和珅,抄出家财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20年的财政收入,和珅随即被处死。之后,嘉庆就下谕旨禁献如意。
如此,不明真相的人们还以为嘉庆下谕禁献如意是要崇尚节俭,杜绝奢侈,其实只是他对如意的一种厌恶罢了。
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道光帝
古代帝王中,商纣这样豪奢纵欲之徒并不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力倡节俭”的吝啬鬼,道光皇帝就是这样一位另类皇帝。
汉代,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也曾倡导节俭,得到后人的极力赞扬,可是节俭起来,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比汉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道光皇帝却并未因此获得史家的称誉,反而,人们在谈起他的节俭时,往往彼此会心地揶揄他的吝啬、抠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起来,道光的节俭,有他个人经历的原因,也有出于对整个时局和国家财政状况的考虑。
盛京,也就是今日的沈阳,乃是满人在入关之前的首都,被满人称为所谓“龙兴之地”,到现在仍有沈阳故宫作为历史景点向游人开放。嘉庆二十三年(1818),时为皇太子的道光随着父亲嘉庆一同去盛京祭祖。同是皇宫,但无论是外在的气度还是内里的舒适,沈阳故宫较之北京的紫禁城不知差了多少。一心教子的嘉庆还特地领着道光来到清宁宫东暖阁,将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极其简陋的旧时用物拿出来给他看,让他“忆苦思甜”。早已被人们遗弃不用的糠灯,蠢笨的牛皮乌拉,光秃秃的粗糙拐杖……这些祖先遗物在道光并不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回到北京后,道光与妻子将情况一说,拥护丈夫的妻子立即找人清空了家里床铺桌椅之外的家具,以示将戒奢从简进行到底。这还不够,夫妻两个又从饮食上算计起来:他们每天只吃太监从宫外一路小跑买回来的烧饼。虽然时间一久,烧饼已然是又冷又硬,但道光夫妇仍然就着热茶将之吃下肚去,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事实上,大清朝走到道光这一步,确乎是“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乾隆时期虽然败家奢侈,但国库内也有个八千万两白银;而到了道光时候,却只有不到两千万两白银。而这也不过是好看的账面数字,真情到底如何,道光皇帝恐怕根本没勇气认真核查一番。
登基之后,道光又将他的“节俭模式”推广到四海之内,他发了一道《御制声色货利谕》,号召全国上下官员一起认真学习。孔圣人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话被道光引为至理名言。他认为,只要自己省着点,就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于是下令叫各省督抚停止每年的进贡。按说,进贡的贡品很多不过是些土特产,比如闽南的荔枝、湘赣的春笋、云南的药材之类,并不值多少钱,可是这些地方离京城太远,来回运送所需的人力与财力就不是一笔小数。所以道光的这个命令是有些道理的。
不过,理想与现实总是很难协调。道光的命令虽然下去了,各省督抚却犹疑起来:皇帝这回是玩真的,还是说给老百姓听的?更何况,给皇帝进贡,自己也可以捞点油水——庙里的和尚,其吃穿用度不就是出自信徒供给佛祖、菩萨的香油钱吗?于是贡品接着送,只不过改名为“孝敬”,叫道光皇帝不好意思不收。而且这“孝敬”也不能责令其送回,因为这样一来,运费自会翻番,变成“省事适足以滋事”了。于是停止进贡之事就此作罢。
当时,中国仍是农业社会,又值几千年来人口顶峰,土地资源有限,而生产能力停滞,所以欲求富足,只能从节俭上下功夫。不过,道光虽然节俭,却挡不住各级官吏的豪奢,所以实际上他的节俭运动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若他肯睁眼看看这个世界,当他自己在啃窝头的时候,他的下属“奴才”却山珍海味地胡吃海喝,不知会做何感想。
更讽刺的是,道光皇帝不光没有管理好臣子,也未曾管理好家门,他的儿子咸丰与儿媳慈禧都比着赛地奢华纵欲。
“人力有时而穷”,道光帝身处清王朝的下坡路上,总想竭尽全力地延缓其衰落,又岂可得?在他黑夜里借着月光缝补衣服上的补丁时,英国人架着利炮的“坚船”的马达正轰隆隆地发动,就要强行闯入这个老大帝国的港口了。
清末三帝为什么连续无子
同治皇帝载淳,19岁死去的时候,没有留下一儿半女,虽然野史曾提到过皇后阿鲁特氏已怀有龙种,但正史中得不到任何依据,便无法作数。
光绪皇帝死的时候38岁,居然身后也没有留下一男半女。光绪皇帝于光绪十四年(1888)大婚,虽然他在政治上难以有所动作,是慈禧控制下的傀儡皇帝,但在婚姻中,还是有一些自主权的,慈禧并不会去干涉他的私生活。而且作为一国之君,他起码有着皇后妃子,几名女子陪伴,而且还有宠爱的珍妃常伴身旁,但膝下无子,却是让人费解的。
而作为光绪帝的继承人宣统帝溥仪,这位末代皇帝活了61岁,却也是没有子嗣留下。晚清接连三任皇帝都没有留下子嗣,让人很是疑惑。
接连三朝皇帝都没有留下一男半女,这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还是绝无仅有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平常人家来说如此,对于帝王家更是如此。一个没有子嗣的皇帝,是要被天下人耻笑的。
三朝皇帝个个绝后,爱新觉罗氏皇族到底怎么了?对此人们纷纷展开探讨,但因为当时的有关史书、传记并未对此事记载过多,而且时隔太久,研究起来很难下手,这三位皇帝不生育,成为一团疑云,后人只能凭借猜测分析,通过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当时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