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秋叶胜花(45)一更

金秋在园子里收最后一茬秋菜,外面传来口哨声。

金桃蹭的一下看出去,然后戳了戳姐姐,朝门口指了指。

金秋放下手里的活,‘嘘’了一声,“你看着金枝他们……”

好!

一出门,就见朱粮靠在门边,金秋往城墙根走了走,低声问:“朱粮哥,怎么了?”

“我跟我姐要走,你走不走?”

金秋回头看:“我怕连累我叔我婶。”

朱粮低声道:“蒋征兵,冯大宝他们打头,要去报名参军。我姐和她们那些女同学打算去闹一次征兵处,问他们为什么不征女兵。闹的人尽皆知,然后只嚷着说要去‘重庆’请愿,其他的就不用管了。出了城,谁还管咱们的去向?”

谎称去重庆参军,而后偷着往秦北去。

朱粮点头:“就是这个意思!咱能达到目的,也能不给家里招祸,去不去?这一次,去的人得有二三百人。”

金秋动心了:“我得听朱草姐说说……”听听到底靠不靠谱。

年轻人怎么谋算的,桐桐全然不知。

不过是隔了两天的晚上,桐桐听到外面悉悉索索的声音,她一下子坐起来了。

她一起来,四爷就醒了。

桐桐朝外一指,四爷就跟桐桐一起披着衣裳出来了。

金秋和金桃一人背个包袱,正准备开门呢,身后是火柴划开的声音,紧跟着一点亮光闪动,煤油灯被点亮了。

金秋回头,叔婶披衣在身后站着。

金桃忙松开姐姐的手,两人不知所措。

金秋抬起头来,定定的看着。而后才道:“叔,婶儿,我肯定不会连累家里。”

“家里不怕连累!没让你们走,是叫你们想清楚,这一去到底意味着什么。”桐桐走过去,看两人:“此去三五年不得还家,等着你们的是枪林弹雨,马革裹尸是军人的宿命。你们真的想好了?”

“婶儿,我想我娘了!我常梦见我娘,梦见我娘哭的眼睛都瞎了,急着找我们却找不见。我娘等着我去救她!可这世道,我救不了我娘!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多少跟我一样找不见娘的孩子,也不知道有多少跟我娘一样找不见孩子的母亲……婶儿,这世道错了!我要不做点什么,我憋的慌!”

金秋说着,强忍着的眼泪才下来了:“我要是不读书不识字,不明事不懂礼,我许是一辈子就这么浑浑噩噩,想起我娘了,我哭一鼻子,到处诉说我的苦楚。

可现在不是,我明白什么叫做‘苟利国家生死以’,我懂什么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我娘,我觉得该改这世道,为此以身涉险,不畏!为国家,岂能因福祸避趋之,因而我不惧!”

金桃跟着点头:“婶儿,咱们从老家逃出来,有你们庇护,咱家的日子还行。可这世道乱呀,乱到啥时候是个头呢?要是都不去,这长安城里也不能常安,到时候,难道要再带着弟弟妹妹逃难!可还能逃哪去呢?婶儿,要是还得逃,咱能逃哪去呢?”

桐桐的眼圈红了,她抬手捧完姐姐的脸,又捧妹妹的脸,然后回头看四爷:“你说呢?”

“那就去吧!”四爷看着俩孩子:“匹夫不可夺志!”其志如此,当赞!

桐桐点头,看两人:“每时每刻都有为这个国家牺牲的人,他们也都是有家有业。为啥这么多人抛家舍业呢?若是国亡,则无家无业。婶儿和你叔,不是伤心,不是难过,是不舍,也是欣慰。女有凌云志,何必是儿郎?”

她抬手给两人整了整衣裳,又回屋,取了自己的棉袄出来,“这棉袄大,带上夜里当被子盖。个子长起来,也能穿。”

然后又取了大洋,塞到暗兜里:“若有难处,这些能应急。”

正给重新打包行囊,房间的门帘一挑,金枝、金叶带着金忠都出来了,三个人才从被窝里爬出来,穿着里衣,光着脚。

金枝有些懂,又有些不懂,她跑回房间又跑回来,手里拿着两张照片。这是去年过年的时候拍的全家福。

当时多洗了两张,夹在书里。

金枝取了来,一张递给金秋,一张递给金桃。

金秋将照片贴身放好,接了四婶递过来的包裹,背在身上。外面的有狗叫声,一声连着一声。

金桃朝外看:这是已经动了,就等咱们了。

金秋拉了拉金桃,两人跪下,三叩首:“叔、婶……对不起!”要是不能活着回来,叔婶的大恩大德,这辈子都还不清了。

四爷将两人扶起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我们哪也不去,等你们回来。”

桐桐主动给把门打开,“去吧!家里不用惦记。”

金秋拉着金桃往出走,金忠喊:“大姐……二姐……去哪?我要去。”

金叶拉金忠回来,“不能跟。”

金桃朝金忠笑:“等二姐回来,给你买饼干!”

金忠马上咧嘴笑:“我等姐姐回来。”

“好!我会回来。”金桃又朝婶婶笑,“婶儿,回来……我要吃牛肉馅儿的饺子!我只吃过一次,老香了。”

“好!等你回来,给你包牛肉馅儿的饺子。”

狗叫声中夹杂着夜枭的叫声,一声一声催的紧。

金秋拉着金桃,一步三回头,但还是走了。

出了大门,跟几道黑影一起,消失在暗夜里了。

桐桐看四爷,四爷点头,她才赶紧追出去,她打算暗中送一程,怕他们出不了城。

这么多人出城,畅通无阻,这证明有人暗中安排。桐桐松了一口气,那么些人,她早找不见金秋和金桃的身影了,可不管是哪个孩子,有区别吗?

等回来的时候,在巷子口看见有人影一闪,她追过去,在屋檐下看见了朱胖胖。

暗光看不清对方的表情,但从她短促的呼吸声中能听的出来,她哭了。

桐桐心里叹了一声,低声道:“回吧!安全出城了。”

朱胖胖吸了吸鼻子,啥也没说,转身走了。

是啊!说啥呢?走的人知道,此去九死一生。留在家里的人又岂能不知,活着回来的概率也不大。

亲娘送儿出征,明知是死,啥心情呢?

桐桐回家,回到姐俩住过的房间,枯坐在床头。

四爷撩开帘子进来,过来轻轻的抱着她的肩头,一下一下拍着。

只东门里,一晚上就走了十七个孩子。大家的口径一致,都是说往重庆去了。要去重庆请愿,呼吁当局应该方方面面推行男女平等,尤其是国难当头,为什么募兵不招女兵。

之前有学生代表写了请愿书,还没等递交上去,结果人跑了,说去重庆。

这是要穿越交战区的,便是最后没到重庆,也可以说死在半路上。总不能平白说人家通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