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7章 世俗烟火(26)三更

润叶放下板子, 才要说话,被金禄打断了:“多大点事呀!我们把馒头都放下了……”也没带回来,因为拿了人家的木板子, 那几个馍馍放下就放下了, 哪能真的老占便宜呢?

金禄不叫说, 润叶眉毛都差点立起来,但还是忍着没言语, 只说:“没事,以后吃回来。”下次啥也别带,你们两口子只吃饭!要是不给做饭,你就自家下厨。

空手去两次就吃回来了,要是放开肚子吃,你娘家还得倒贴。这一倒贴, 他们也就不盼着你回娘家了。

板子叫那哥俩抬着,她抱着牡丹的胳膊低声道:“你还有以前的旧衣裳……”那衣裳做鞋底子都嫌弃糟烂, 花费功夫大, 穿不了多久鞋底就磨烂了。但是要是该成小衣裳, 却还能挂在身上遮羞。

她就说:“家里孩子多,那旧衣裳改一改……”下次再必须回娘家,要带你就带那个吧。放着舍不得扔, 穿吧, 上班又不合适。做其他的就得拆,这有些不拆还能用,一拆就糟了。

牡丹擦了眼泪, 这也是倒是真的!

“你说吃的吧, 找一找, 咱就说大队上也不敢真叫饿死人。只要不是大灾大难, 都能有吃的!”半大的挖个野菜,搭着苞米面,咋都能到嘴里,“穿的……尤其是姑娘家,女孩子不能总没个衣裳穿。”

真就是五六岁的姑娘家,两个裤子都没有。大孩子的衣服穿上,能遮挡住屁股就算数。

牡丹‘嗯’了一声,回头把旧的都给改一改。

“咱挣的口粮没多的,也没有功夫找个野物啥的填肚子!大哥还干重体力活……都腾不出吃的。婆婆算是公道了吧,这要是给了穿的,再把口粮挤出去……日子都没法过了。”

那不能!结了婚先顾着男人,这可是自家妈说的话。

两人嘀嘀咕咕的说了一路,润叶没进门就先喊:“妈,我们在娘家吃的多,您亲家把馍馍都扣下了,我俩空包袱回来了。”

隔壁住的同事听见了,就笑,隔着窗跟润叶和牡丹开玩笑:“哟!这还了得?罚这俩媳妇子饿两天。”

桐桐出去跟那边搭话:“一回来就吵吵,吵的大家都不得安宁。”

“热闹好!”这一大家子是真热闹。

桐桐看牡丹耷拉着脑袋,就笑:“干活去吧!还杵着!想吃啥,你们自己做,我可不沾手了。”

家里的事就是这样子,处一处就好了。

关小海给帮忙,去做家具去了。这都是准备往城里搬的。润叶、牡丹、小如他们去捡柴火。小的备考,真就是各自忙开了。

孩子们都大了,他们出远门是不用操心的。

因此,一过正月初五,桐桐就打算和四爷去一趟省城。

单鞋、棉鞋做了几双,原身出嫁以前就能在家做针线,弟弟妹妹成年后的脚有多大,她不知道。但是父亲的脚有多大,她是知道的。

棉鞋有些里面是棉花,轻便,有些是兔皮的,下雪出门方便。

冻好的兔子拿了三只,不管林宝墨在不在,他媳妇都是在的。分开过的话,一家一只吧。

都有小孩,她给做了几顶孩子戴的帽子,能护住耳朵和脸,这个东西可不分城里乡下,都稀缺,大点小点的,都能戴。

再能拿什么?以现在的条件,就真的啥也拿不出来了。但这肯定不简薄。

桐桐把家里安顿给小如:“我跟你爸不一定当天能回来,但也不会久留,最迟后天回来。”

“您跟我爸走吧,我们都多大了!”连小意都十四了,您这个岁数的时候都嫁人了,有啥不放心的?

行!放心了,那就走吧。

出远门可费劲了,没有车!火车也没有修到县城,上哪坐车去。只能借了生产队的骡车,出门还得带上草料,带着桶子或是盆子,得给摞子喝水。

就是这种的条件,听起来在省城好像不远,可在除了用双脚丈量的交通方式最方便之外,没有更便捷的交通,这怎么来往?

草垫子铺上,带个旧被子,然后两人架着骡车,回娘家。

早上天不亮就出门,路上带了水壶,带了十个煮鸡蛋。鸡蛋和水壶都捂在被子里,吃着不咋冰就是了。路上喂了两次牲口,差不多走了快七个小时,这才到了省城。

看着日头,已经过了午时了。

进了城门之后,才去林家。

林家有个宅子,宅子还不上,上房和东西厦房,前面带牲口棚和杂物房。

骡车停在门口,记忆里的黑门比以前更斑驳了,已经看不出来原来的黑漆了。门槛中间磨出来的那个凹槽好似更深了一些。

四爷扶桐桐下来,把身上累赘的衣裳都脱下来,整理妥当了。又把车上的被子之类的杂物整理好。把礼物拿到手里,这才过去,敲响了门环。

门是虚掩的,但是桐桐还是先敲了门。

里面有一个年轻的男声应了一声:“人在呢!谁呀?”

桐桐这才推门,门推开了,看见东厦房有人露出个头来,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依稀有少年时的影子:“宝墨?”

林宝墨睁大了眼睛,“大姐?”他从里面出来了,迎了过来,然后朝里面喊:“爸——爸——妈——我大姐跟我大姐夫回来了——”然后喊:“秀荣,做饭!”

东厦子里出来一个年轻的女人,二十五六岁的样子,齐耳短发,别在脑后:“大姐!”第一次见,但当真很意外。

都说嫁到乡下,生了一串孩子,受婆家欺压,她想象中,这应该是个老相的、悲苦的、孱弱的,被这些年的磨难给折磨的,留下一身沧桑痕迹的很。可真的站在这里了她才知道错了。

这看起来也就是三十出头的样子,脸上有细纹,但是白净,不见丝毫苍老。穿的不是时兴的,但干净、得体、利落。往那里一站,竟是带着些刚劲的英气。

以为的乡下糙汉子也没有,并不是!这位姐夫也是三十来岁的样子,高大挺拔,平头正脸,端方正气,气派十足,一点也不像是老农民。

她赶紧过去接了东西:“快!屋里坐,路上冷吧。”

林河东穿着个棉马甲就从屋里出来,可不就是桐回来了,“桐——”

“爸!”

“镇——”

“爸!”

林河东年过六十,按说年龄不大!但已而今这个年代的医疗条件,六十岁真的算是高龄了。头发也白了,看着清瘦的很。

桐桐过去搀着他:“身体还好?”

“好!好!”

继母方娴在堂屋,正取茶叶和点心:“桐啊,回来就好……”

后妈是不善,确实也是没叫上学,家里啥活都得干。但要说其他的,不叫吃不叫喝不给衣裳穿,那倒也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