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7章 隋唐风云(103)三更

自诩为好人的这位要退场了, 终是要与李世民告辞的。

李世民亲自相送:“还要见大兄么?”

四爷摇头,见什么?保住他的命,了结兄弟缘分,这就可以了。

李世民也不知道怎么见李建成, 他也觉得相见不如不见。但有一件正事, 他觉的得跟三郎说一声,问一问三郎的意见:“平阳公主为使臣, 出使北华, 常住凉州,如何?”

四爷:“……”平阳公主为唐使?

李世民点头:“你也知道, 她颇有行伍之能。父皇……怜惜她, 她又接连产子, 孩子年幼……种种情由,她再未能重返军营,也未再涉足军权。北华已女子立朝, 朝中女子占据高位并不为异类。你二嫂跟我提平阳公主,说大唐朝堂容不下,那就当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去北华为使臣,是想来朝中无甚反对之声。”

合情合理, 没有拒绝的理由。

四爷深深的看了李世民一眼, 又如何能不懂这么安排的用意呢?他这也是给李唐开了一个口子,一个朝堂可有女官的口子。为何要留这个口子呢?

李世民也想着以后,以后将北华纳入李唐的版图。

这跟桐桐照搬李唐的地方官署是一样的, 都是为了以后能衔接方便的。

但这不是坏事呀!

四爷点头:“此事二哥只管递国书便是。”

“好!”那就暂时没什么要商议, 或者说, 没什么话题是兄弟俩能私下商议的了。

事实上, 各有立场这是不用宣之于口的。当林公生下孩子, 夫妻俩有了共同的血脉和继承人,那么……根本不用怀疑,三郎的心只属于北华。

李世民想说点致谢的话,想了想还是打住了,他抬手放在三郎的肩膀上:“保重!”

“保重。”

万千感慨,但……太多事要办,就这样吧。

徐世绩说:“陛下,北华强弩当暗中派人收购,哪怕是战损之物,带回来亦是有价值的。”

“嗯!你去办。”

徐世绩看着陛下忙着走,想了想,觉得该上个折子,徐世绩、李世民,这个’世‘字当避尊着讳,不能用了!得请旨更改名字。

四爷才跑出关中的范围,徐世绩便成了李绩了,给赐了’李‘姓。

“姓李又能如何?”杨吉儿在寝室内大发雷霆,这个李元吉,当真是:“……废物!”

“殿下,您噤声!”

“秦王登基了?”

是!准备登基了。

杨吉儿看着被秋风吹动的帐幔,不由的苦笑:“当年……父皇打算将我许配给林桐!那时候,无人知林桐的身份,更不知她是女子。天下尽皆以为他年少英武,人称’玉面郎将‘。”

是!

“我还不以为意!总以为出身不高,岂能相配?相见时间,便是雁门关。她果然极其亮眼,而今,她立国称帝……乃北华开国之君。”

是啊!世事弄人。

“那一日,还有一人比之林公有过之无不及。”

“殿下,不可妄言。”

“有何说不得?”那一日,看见了李家二郎,金甲耀眼,闪闪有光。之前常见李三郎,李三郎美则美矣,然一谄媚之臣,实难入目。并非无人提过,说李三郎怕是要尚公主。当时以为,此人无英雄气,不可婚配。

当年,她遇到了三个人,有一人赐婚了,有一人谣传会赐婚给他,还有一人心动想要父皇赐婚给他。

而今,这三人一为女帝,一为皇夫,一为大唐帝王。

“我曾经有三次机会改变我的命运。”可惜,次次都错过。难不成,我就得任命!我就得这般任命!

她问说:“王爷在何处?作甚?”

“独孤大人府上派遣了人来,王爷正在见此人。”

杨吉儿问说:“他还在见独孤家的人?”

是!

杨吉儿低声道:“你递帖子,该给太后请安了。”

“喏!”只是,“太后未必见。”

见不见的,不要紧!既然对外说太后被废太子气病了,那太后便是要病一病的。既然病了,长孙氏这个新任的皇后,岂有不侍奉太后的道理?

我本也不是为了见太后的,我是有事找长孙氏。

太后果然不见人,只说乏了。

长孙氏带着杨吉儿出来,低声道:“夜里睡不好,白日里精神欠佳。过段时间许是就好了。”

杨吉儿跟着叹气:“遇到这样的事,谁都会生气。只能常打搅打搅,莫让太后多思多想。今儿出门时,才说请我们王爷随臣妾一道儿来,谁知不巧了,独孤府上派人来,我们王爷正忙。臣妾回府便告知一声,务必让他多来宫里。”

长孙氏如何听不出这话的意思?

她当时只笑了笑,并未言语。只是等人出宫了,她才吩咐人:“去查一查,齐王妃是否受了委屈了。”齐王是不是错待王妃了!

杨吉儿话里话外的意思,分明是检举齐王不安分,还跟旧太子一党有瓜葛。妻子检举丈夫,可以吗?当然可以。

夫妻之间,这需得是相互的。若是做丈夫的作践正妻,妻自可弃之。

可这一查,得到的结果却并非是如此。早几年,夫妻还算和顺。近两年,齐王妃将不少江都行宫中的美人引入齐王府,王府中莺莺燕燕,但却皆以齐王妃为尊。

长孙氏皱眉:丈夫好色若无节制,因此慢待妻子,此乃丈夫之错;反之,你们并无矛盾,齐王未曾慢待你,姬妾是你选的,你荐的。你也从未因府中姬妾多,对齐王有不满。而今突然出卖丈夫,为甚?

她因为此事找了丈夫,“……臣妾想不通此事,不过细细想来,不过一句话——君非心悦之人。”

李世民:“……”这是什么话?!当日赐婚,不是李家主动求来的。而今这是什么意思?

长孙氏却不在这一事上纠缠,只说:“人与人重需得缘分。女子所嫁非人,苦也;女子被家族所迫嫁人,合则好,不合亦是苦。男子三妻四妾,少了妻子的温柔体贴,自有解语花可温存。可女子……当如何?”

李世民:“……”所以呢?我这挺忙的,听你说这个?他笑道:“你我乃是媒妁之言,可成婚以来,你敬我,我敬你,相知相伴……”

谁与你说这个?

长孙氏把手放在丈夫的肩膀,轻轻的揉捏着:“臣妾是觉得,北华在此事上,做的甚好。臣妾知您之志向,大唐与北华若是对女子的态度差异太大,终是难以……”

李世民’嗯‘了一声,面色渐渐严肃,手抬起来轻轻的拍了拍放在肩膀上的那只手,“你说,我听着。”

“心若不悦,女子提出和离,若是当真出于自愿,无人胁迫,那便当和离。”在北华,欺辱女子乃是大罪;以婚姻胁迫女子,亦是大罪;婚姻之事,合则好,不合则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