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4章 隋唐风云(110)一更

会盟期间, 出现了这么一个小插曲,最终以六郎、七郎废黜为庶人而结束。

李世民下了旨意之后,李渊就病了!裴寂等老臣便围在李渊身边,数次传递出来的消息都是:父有疾, 子当侍。

父亲病了, 做儿子的若是不侍疾,那便是大不孝呀!

陛下是不是太上皇的儿子?若是, 就该侍疾。

雍王是不是太上皇的儿子?若是, 更该侍疾。常年不在父母身边尽孝,而今舍弃了大唐, 难道也舍弃了父母么?

李世民:“……”太上皇闹脾气, 这是最难处理的。

往常不是没有闹过, 小嫔妃们难免有这样那样的诉求,尤其是为娘家谋利益的时候,从不手软。太上皇觉得这是小事, 便时常有所交代。

因着被逼逊位的事,太上皇并不爱见李世民。除非年节需要彰显皇室安定,父慈子孝,两人会共同出现在宴会上之外, 其他时间, 李世民去请安,能顺利见到父亲的机会并不多。

李世民是个立志要做明君的帝王,不孝这个罪名就是能拿捏住他。

长孙皇后日常帮李世民处理与李渊的关系, 她几乎每天都去请安, 时而会带着孩子过去。凡是小事, 都尽心竭力。哪怕是太上皇身边的小妃嫔, 各个都不曾慢待。

正如此刻, 六郎的生母就站在太上皇的病榻边,该是刚给太上皇哭完,而今还白着一张脸。她倨傲的坐在边上,便是一国之母的长孙氏,那又如何?我就挂着脸子叫你看,看着太上皇不说退休,你长孙氏就得一直站着侍奉。

长孙氏对这些脸色并不在意,在早前几年,李建成安排了许多人在父皇身边,那时候每次见公公才是艰难。需得陪着笑脸跟她们周旋,这才不至于叫人觉得父皇恶了秦王。

今儿,她又早早来了,亲自给熬药,亲自端了过去。太上皇就那么半靠着,摆摆手,也不说是不想喝,还是等一等再喝。

她才要说话,边上的小妃嫔便说:“皇后,莫要扰了太上皇养神。”

长孙皇后看了对方一眼,当时没言语,站着等就站着等,她并不急躁。等药凉了,转身去热药的时候,她却跟侍奉的太医说:“要用心,用药要急时!宫内我与陛下看的见的地方,你们当差还算勤勉。在我和陛下看不见的地方,亦要如此勤勉才是。尤其是各府的小主子,莫要怠慢了。”

“喏!”太医应着,心中跳的厉害。

这声音不小,小嫔妃听在耳中,心里却惧怕。她轻轻的推了太上皇一下:“您听听……”这分明就是恐吓!

孩子小,若是用药不及时,说没了就没了,谁也怨不着。

这哪里是警告妾身?这分明就是警告您呀。

李渊睁开眼,长孙皇后一如既往的贤淑模样,恭敬的端着汤药来了,站在一边,也不言语,绝不打搅他养神。

李渊一眼一眼的看,一眼一眼的打量,这儿媳妇的表情都丝毫未变,十分孝顺的模样。

药汤不冒热气了,他伸出手,长孙皇后把药奉上。李渊接了汤碗,长孙皇后便拿了蜂蜜腌渍过的果脯,端着小小的碟子等在边上。

药喝了,蜜饯含在嘴里了。

李渊说:“朕觉得好多了,你退下吧!不用侍疾了。”

“喏!”

长孙皇后这便出去了,一出去就说:“告诉陛下一声,父皇身子大安,言说勿用侍疾。”

安排走这个,又叫人去拿了炒好的茶叶,“此茶叶乃是按照昔年雍王的法子炒制过的,带了二十斤余,给雍王送去!告知雍王一声,太上皇大安,勿用担心。”

“喏!”

人走了,长孙皇后回到帐篷,才疲惫的坐下。近侍拿了热帕子,给皇后擦拭虚汗!

是的!皇后素有疾,这两年越发凸显了。出虚汗、倒冷汗,时有心悸之症。若遇大事,若是劳累,必发作。

“您歇歇,这就去传太医。”

“不急!”长孙皇后靠着,将脚放在高处,脱了鞋袜,双足肿着。

“奴婢这就去禀报陛下。”

“大惊小怪。”长孙皇后摆手,“陛下忙,莫扰他。”此次与北华的较量,并不比战场上刀兵相见更容易。

那背后看不见的手,谋算不来的过招,随时都可能引发两国战端。

大唐元气未曾恢复,便是支持吐蕃与北华开战,这可消耗的也是大量的财货粮!

她缓了缓,这才起身:“去瞧瞧太后。”

太上皇一闹,本就因为这几个庶子生了一场气的她,只怕是更气了。可太后这病,最怕气。

这会子她不想添乱,只怕又忍着。

她去了,才得知雍王带着林公和孩子,正在太后的大帐内。

桐桐把手搭在窦太后的手腕上,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叹气:不能生气!不能劳累!这话每次都叮嘱,一开始就告知了。

可其实呢?生气,劳心劳神,一点也没少。

便是自己这样的大夫,也治不了这样的病人。

想要控制越来越难了。

四爷只看桐桐把脉,就知道情况,窦太后怕是……情况不太好了。

但能活到现在,其实已经是争取来的。人力有时穷,尽力了。

桐桐撤了手,笑道:“您而今有甚可忧心的?”

窦太后:“……”想了想,好似也没有什么可忧心的。

“老圣人的心态就极好,天塌地陷又如何?人只有活着,才能拥有一切。”看没看过的风景,吃没吃过的美食,“您的孙子长大了是什么模样,您的孙女将来要许给什么样的人家?人得先惜身,才有以后呐。”

窦太后被说笑了,想起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便道:“昔年我便知,林公与我儿,必有一段良缘。”

而今看着,林公依旧威严,可只有在看向自家儿子的时候,才真的会有波光流传。可见,这些年别管外面怎么传,其实三郎过的是极好的。

北华官员何曾轻慢三郎了?

两个孩子跟在左右,有子有女,可谓是儿女绕膝。

她抬手摸了摸孙女的小脸,再看看靠在她身上并不见外的小孙子,不由的便添了几分笑意:“你们都好好的,我便放心了。”

桐桐看了窦太后一眼,就又说:“我是觉得,人嘛,活在当下便好!一则,不该为古人忧心;二则,不该为明日劳神。”

为古人忧心,那便是对过去的事有放不下的;为明日劳神,那就是预支情绪。

可能想着当年废太子的事?也可能忧心北华与李唐之间的关系,怕子孙后代自相残杀。

窦太后一愣,为古人担忧她倒是没有那么强烈,但是为明日劳神,这是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