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买房的好时代时代的浪潮,个人无……(第2/2页)

她的小说,马长安也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看过不少,都是拍案叫绝,尤其是其中的可操作性,简直绝了。

可惜他们厂长是个老古董,死活不愿意改革,说那是骗人的事,他们这样的厂子改革就完了,改革是小厂子要做的事。

这让不少厂里的员工都气愤不已,多少小工厂,靠着改革,越办越红火,还拿到了海外订单,他们厂呢,还是半死不活的。

去年厂里又没有建新房子,也就不会给大家分房子,大家还要继续等。

本来觉得,《一方屋檐》就是在瞎胡扯的马长安,在看到作者是李稻花的时候,突然觉得合理很多呢。

仔细想想,曾方的厂子不就跟他们厂差不多,不思进取,暮气沉沉。

曾方所在的厂子最后倒闭了,马长安觉得,他们厂要是不改革,迟早也要倒闭。

呀,那要是倒闭了,他不就更不可能分到房子了……马长安忧心忡忡。

如果今年,厂里还不建房子,不给大家分房子,那,就去买房吧……

马长安有些犹豫地想,他管不住工厂改不改革,自己家还是能管住的。

家里跟工厂是差不多的,也要用心经营才能过得更好。

“放屁,纯粹是放屁,我一直都觉得,这个李稻花是欺世盗名之辈,她之前写的小说都是这什么玩意啊?

什么改革文学,我看就是糊弄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董郁只是晕倒了,不是死了,治好病,他重新投入到战斗中,现在他跟李稻花是真正的你死我亡,不可能和解。

董郁有房子,是单位分的,所以他不担心房子问题,对于房改自然也不关注。

但是他学聪明了,枪打出头鸟,他就是上次出头太快导致被李稻花集火,这次,他要悄悄地批判,打枪的不要。

他料想,李稻花这次是自己作死,都不用他号召人,自然有无数的人出来反驳她。

很快,第一批看到《一方屋檐》,并且写好稿子的人开始质疑李稻花。

他们认为,李稻花是自己挣到了钱,买了房子,于是想要拖更多的人下水。

理解李稻花的人很少,质疑李稻花的人很多,几乎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看到一两篇抨击李稻花的文章。

“他们总是这样,抓不到重点,抨击我这个有什么用啊,过几天就打你们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