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拉扯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个特色人……(第2/2页)
这种隐藏一部分真话的报道,比全都是假话的报道要更权威,也更令人信服。
李稻花没有拿走奖牌的事情也写了出来,在此之前,电视和媒体,都没报道李稻花拒绝了诺奖。
哄堂大笑,酝酿了两个月,结果得主拒绝了,这对诺奖绝对是打击。
你不给,跟你给了人家不要,这是两码事,后者代表,李稻花更强势,诺奖专业性再次受到打击。
诺奖也急啊,你凭什么拒绝,我们不允许你拒绝!
有报纸试图挽尊,说是诺奖不颁发给人品低劣的人。
没用,诺奖得主也不是人人都是圣人,被钉死了人品低劣的可不是一个两个。
其实也不对,对他们来说,这些人算不上人品低劣,人无完人,有点缺点不可避免,诺奖看的是文学本身。
哎,这就自我打脸了,更何况,还是那句话,诺奖不是不颁发,是颁发了人家不要。
就这样,报纸上围绕李稻花展开激烈讨论,李稻花的生平也被挖出来,各种真真假假的报道。
国内的一些报道也被他们直接引用过去。
李稻花家里,也有负责人打电话给她,让她要不就接受奖牌了吧,获奖也不容易。
经过这么长时间,李稻花也冷静了很多,说:“让我接受也可以,颁奖词修改了,并且道歉,不然我就不拿,他们爱给谁给谁。
到时候提起来,看是谁丢脸。”
在让人丢脸这方面,李稻花是遥遥领先,毕竟,她可是靠这个起家的,人不能忘本。
诺奖那边也不同意李稻花的说法,双方就这么一直僵持着,1985年就在这样的僵持中度过。
过年的时候,李稻花都没敢出门,想让大家忘了她,得再有一件重大事件来转移人们的视线。
这一天并不太遥远。
临近过年的时候,李柱子和李三柱他们回老家去了,他们的舅舅去世了,这个舅舅对他们还是很好的,他们要回去奔丧,正好这几年一直没回家,回家祭祖去,过完年才回来。
家里只剩下李稻花和欧阳远,两个人,干脆就直接在外面的饭店提的年夜饭,省得他们做。
李三柱上路之前给张青山打电话,说他们要回去,得回家住。
张青山也知道他们要回来,劝李三柱在李柱子家住,他家,恐怕是住不安稳,也住不习惯。
“我家有什么住不安稳,住不习惯的。”李三柱不以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