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番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1991年6……(第2/2页)

等李稻花签完名,女生说她以后也要像李稻花一样,把挣到的钱捐出去一部分,去帮助其他人。

李稻花严肃地说:“我从来没捐过钱,我也不打算捐钱。”

周围的同学们一片哗然,很多人以为李稻花还在生气,生那些胡说八道的报纸的气,故意说这种话。

谁不知道这些年,李稻花办图书角,自费请偏远山区看电影,这次更是直接去灾区,成车成车的物资往灾区拉。

“我的钱,都在我手里,买成东西,直接送到需要的人手中,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李稻花骄傲的说。

她买东西是真的便宜,甚至比很多店家买的批发价都要便宜很多,同样的钱,她能买到更多的东西。

李稻花给周围的同学算了笔帐,就算她为图书角的投资,一个小的图书角每年投入,包括图书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成本甚至有降低的趋势,第一年投资是最多的。

同样的,给灾区捐物资,也是最开始投入最大,用时最长,后续熟练之后,就能省下钱,换更多的物资。

公司的卡车司机们虽然说他们愿意不要钱,免费加班给灾区送物资,但是公司不能这么做。

该给的加班费也不能少,不能让人寒心。

公司员工们原本就以自己的工作为荣耀,这次更骄傲了,他们可是实打实参加了救灾。

路上遇到一些自发去救灾的人,他们也热情的邀请对方一起,大家你帮我我帮你。

有些地方道路太过泥泞,大卡车陷进去,是当地居民自发出动,帮着给泥坑里填补木头可以加大摩擦力的东西,让卡车能开出来。

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李稻花不相信那些所谓的慈善机构,一个慈善机构能上市,他的钱哪来的,好难猜啊。

反正她李稻花的钱那是她实打实,一分一厘挣出来的,她也不需要别人给她捐款,她这么有钱了,还让别人给她捐款,那她不白挣钱了。

至于别人要不要捐款……嗯,决定了,过段时间,再写本书,就叫《血溶于水》。

不能打击人积极性,但是也不能让一些人把手伸进不该伸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