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这要是能做出来,可不得了。(第2/3页)

她追着王柏强:“您答应我了,可不能忘了!”

“忘不了!”

忘了还不得被你吃喽。

哪里来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王柏强在午休时,一个人独自在屋子里,对着草稿纸上随手画的概念图思考。

折腰!

180度旋转驾驶室,双向驾驶!

这和世界上所有拖拉机的框架都不一样,他吸了两口气,纳闷,“……怎么想到的?”

“咚咚”两声敲门。

“进。”

刘国友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搪瓷缸的饭:“王工,我听老乡说你一直在这屋里,又没有吃饭。”

他俩住在一个农户家。

刘国友把饭放到桌边,看到桌上奇怪的草图:“您又琢磨啥呢?”

饭都不吃了。

“琢磨你口里的好师妹。”

刘国友不好意思一笑:“那不是真托人家帮忙了嘛,您之前不也夸她肯动脑筋吗?我觉得她这脑筋是真好。”

他把筷子搁在搪瓷缸上,往前推了推。

王柏强叹口气,把草稿纸拿开:“脑筋好的人不少,少的是她身上那股劲儿。”

林巧枝很珍惜这个梦。

这姐妹俩换亲事也不知道折腾多久,两个对象一个远得很,一个说是要离开村子去摆小食摊,说是能赚钱。

梦一点少一点。

她想等到再研究透彻一点,或者有更多的想法和思路,再去看那台不可思议的拖拉机。

但凡能学到点皮毛,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技术升级,他们红旗厂的拖拉机说不定也能赚外汇了!

他们在田家村住了七八天。

在最后离开的那天,下田帮人家干农活。

脚踩在泥水里,弯着腰干活,真的非常辛苦。

王柏强也在田里,他说:“路工当年教我们的时候就说,切身体会农民兄弟的辛苦,才能知道咱们该做什么,该往哪个方向设计改进,而不是自以为是的瞎胡搞。”

这是红旗厂一代代高工的传承。

从水田里出来的时候,林巧枝努力伸了一下腰,龇牙咧嘴,酸得很。

“吃到苦头了,有没有后悔没去乔工那头?”王柏强也从水田里出来,站在田埂边看她,

林巧枝笑出一口白牙:“王工你就承认吧,你心里是不是还是觉得我是女生,没男生皮实?”旁边还有俩累得坐田埂上的胡清和方子勤呢。

“您去家属院打听打听,看看我是不是全家属院小孩里从小最皮实的那个,摔了伤了肉擦掉一块我都不掉一滴眼泪的。”

她抬胳膊抹了下脸汗,回头看这一层层往下蔓延的田地。

还有在里面辛勤劳作、汗滴如水的男男女女。

她不会放弃的。

即使再不可思议,即使老农田村支书都说不可能,即使王工也说做不出来。

可她看到了啊!真的亲眼看到了啊!又怎么能甘心?

命运这样垂怜她,如果就这样轻言放弃,连她都会唾弃自己的。

他们陆陆续续待了半个月。

田家村待的时间最长,后来又陆续辗转到附近地形不同、农业计划不同、耕种作物不同的大队和村落。

红旗厂的名声彻底在方圆百里打响了。

该修的拖拉机,柴油机都陆续修完。

他们此行最重要的任务,也完成了!

回程当天。

他们给河湾大队和周围几个大队,留下一份适合这片土地的配件采购建议。

然后收拾好行李,资料,测绘的数据。

在河湾大队的公社大院,被络绎不绝赶来的村民留在了原地。

“小林同志,你以后肯定有大出息!”有村民热情地祝福。

“欢迎红旗厂的同志再来我们河湾大队,随便什么时候都行,就跟回家一样。”

也有村民挎着竹篮来送东西。

“这是我们的湘莲,湘潭莲子可是我ῳ*Ɩ 们湖南特色,来都来了,可得带点回去,领导你别推,你推了娃娃们都不敢收了。”

“拿着拿着,也不值什么钱,我们村自己后山里的百花蜜,喝了对身体好,我们村的柴油机现在可省油多了!”

还有送蕨菜干的,竹笋干的……

最让林巧枝无法拒绝的是,田老支书送了几瓶手工剁辣椒!!

田老支书笑着就往她行李里塞:“这辣椒都是自家地里长的,我晓得你爱吃,特意给你们装了几瓶,这个下饭香,你们江城可吃不到这么正宗的剁辣椒酱。”

等塞进去了,他还热情的握住林巧枝的手:“别舍不得吃,吃完了就来信儿,再给你寄。”

因为馋这湖南手工剁辣椒,给了地址和具体联系方式的林巧枝:“……”

真的很难不怀疑,田老狐狸是想用剁椒勾住一个柴油机一对一保养维修员。

无他,田家土墙的隔音堪忧啊。

偏偏老人家耳背,还觉得自己声音不大。

坐在逐渐远去的笃笃笃地拖拉机上,林巧枝看着这里的村民,还有笑着向他们招手再见的田老支书。

她想,有这样的老村支书,田家村的村民应该挺让人羡慕的。

很快上了绿皮火车。

启动不久,就桄档桄档地提速了。

还是连着的几个卧铺。

送走检票的乘务员,他们整理着这次出行的收获,全都是一笔笔手写测量的资料和数据。

方子勤感慨:“希望这次回去,我们能成功制作出适合丘陵地形的新型号拖拉机。”

“肯定可以的!”林巧枝信誓旦旦。

王柏强对比着几个村的数据:“你就这么确定?”

林巧枝得意洋洋:“我可是运气特别好的人,我说行肯定行,您信不信?”

大伙都笑了。

已经忙碌这么久了,谁不想这次真的能成功呢?

王柏强笑着指指她,对着刘国友几人说:“听到没有,都学学这心态。”

笑过后又继续整理。

差不多快到江城,才开始收起这一堆资料数据和笔记。

心情也不免有些迫切和期待。

离开家这么久了,即使湖南口味再吃得惯,但还是会想念家乡,想念江城那一口独特的味道。

林巧枝把最后一份笔记装好,思念道:“我想吃热干面了。”

这一说,可把大伙的馋虫都勾起来了。

“我也可惦记这一口了。”方子勤咽了咽口水,“少加汤,拌得干干的,芝麻酱的香气简直糊满嘴,光想想我就流口水了。”

这是通往江城的绿皮火车。

载的多是江城人。

或许是回家的路上乡音有同样的共鸣。

在他们拎着行李快要下火车的时候,竟然听到隔壁车厢传来热闹哄哄的合唱高歌:“我爱江城的热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