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真是英雄出少年。”(第2/4页)
她跟着队伍,混在人群里,悄悄问胡清:“我们的拖拉机呢?”
这次出来,王柏强依旧带了他们四个,一来是长见识,二来是他们几个对命名为“红旗东方红70拖拉机”的新型拖拉机了解最深,参与过设计,知道更多的原理。
胡清同她说:“好像是要审查吧,一个是安全考虑,另外一个外交部要确定,出口产品不涉及资产阶级腐朽文化。”
林巧枝点点头:“这样啊。”
她倒是不担心,她们的拖拉机是为农民服务的机械!
等前期流程走完,林巧枝她们终于进入了展馆。
一进来。
林巧枝都震惊得猛然睁大眼睛。
好热闹!!
好多好多人、好多好多的商品!
满目琳琅,看得人目不暇接。
“这一片是食品、手工艺品、纺织品、土特产品的展区,看着会比较热闹,这一块参展的商品有一万多种……”商务部干事带着红旗厂一行人往里走,边给她们介绍。
随着慢慢深入。
人逐渐就没有那么密集了,慢慢出现了钢铁工业的陈列。
“这里就是工业品展区了。”
林巧枝终于看到了属于她们红旗厂的展位!
很宽敞的一片区域。
往左看,是他们中国自行研制的解放牌重载卡车。
往右看,是某种型号的机械加工车床。
轻工业日用品距离这边有一段路。
“来来来,我们该布置我们的展位了!”温东鸣送走商务部干事,看着留下来的工作手册,急忙动员起来。
他先安排:“王工你带人检修一下咱们的拖拉机。”
运送来这么远,肯定要看看有没有出问题。
王柏强点头,很自然的喊了林巧枝,然后把刘国友他们几个送去给温厂长使唤。
林巧枝撸起袖子:“王工,我们从头检修吗?”
“肯定的,”王柏强表情严肃,“咱们不能把一点问题留到展出的时候,到时候,丢的可不是咱们的脸,丢的是外国人对我们中国工业制造的信心。”
林巧枝和王柏强埋头干起了活。
温厂长则是一会儿指挥这个扫地拖地,把红旗厂的展区打扫得亮亮堂堂的,一会儿喊那个去准备资料,一会儿要去打印出商品档案,做好分类和编号。
就跟那菜单似的。
要让人知道他们都有些什么产品。
忙活了一两个小时。
整个展区焕然一新。
后面挂上了红旗农械厂的红色横幅,前面是检修过后,被擦得一尘不染的红旗东方红70拖拉机!
“可以去喊人来拍照了!”
“咔嚓——”
商务部的同志来拍了照片,低头看看相机,确定:“没问题了,这张照片会加入宣传手册里。”
忙活完了这一通。
温东鸣看着林巧枝他们几个兴奋不已的年轻人,笑着说:“这有我们看着,你们年轻人去逛逛展。”
林巧枝他们怎么会不心动?
一万多种中国商品啊!!
就是有点不好意思,让领导们在这里留守,他们跑出去玩,“会不会不太好。”
温东鸣乐得笑了两声,爽朗而大气道:“哈哈,这有什么不好的,你们年轻脑子好,去学学别人家的经验。”
指不定到时候就帮红旗厂拿订单了!
几个年轻人兴奋地跑走了。
王柏强:“你就惯着他们。”
温东鸣喝了一口铁皮水壶的温水,打趣:“王工羡慕了?那要不你也去逛一逛?”
王柏强脸一黑,他又不是小孩了。
温东鸣大笑两声,起身慢悠悠走到隔壁,和解放牌卡车的单位聊了起来。
等聊完回来,他说:“柏强,咱找块铁料,这几天你锉个正十二面体出来,让人也看看咱们中国钳工的技术和手艺。”
“行。”
王柏强半点没推脱,尽管这意味着这几天他都要辛苦干活了。
温东鸣还是解释了一句:“二战之后,全世界都缺技术工人,有些人不一定想买咱们的拖拉机,指不定看中咱技术了。”
能卖什么卖什么。
只要能换取宝贵的外汇!
林巧枝这边,他们兴奋的逛了一圈,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来自祖国广袤土地的天南海北,见过的,没见过的,各种土特产,什么都有!
她逛得很开心,真的感觉长了不少见识,“原来我们中国这么大,有这么多好东西啊。”
这就是课本里说的“地大物博”吧?
林巧枝看到那边有提供水的,“我们去喝口水?”
“走吧。”胡清和方子勤也都一起往服务处去。
她们要了水,用竹筒装的,弄得怪好看的,不知道是不是商品之一。
这里也有几个人中年人正在休息闲聊。
林巧枝他们则到另一侧,兴奋地聊起了广交会的热闹。
休息的中年里,有一位听到林巧枝她们高兴的聊天,侧目,又看了看林巧枝年轻到还略显稚嫩的面容,皱了皱眉,语气不满地说:“广交会不是让你们这种年轻人来逛着玩的。”
也就年轻人才高兴了。
“有什么好高兴的?把咱们全中国所有的好东西,全都摆出来,任由洋人挑挑拣拣。”就为了那点外汇,曾经,他们才是天朝上国,万邦来贺。
“我们不是来玩的,江城红旗农械厂。”林巧枝把胸牌给对方展示了一下,又哼声道,“我们努力发展,总有一天会拥有全世界最好的东西。”
“到时候让全世界都抢着来买中国的产品。”
来买她们中国的拖拉机!
说话的中年男人仍旧还维持着皱眉不满的样子,表情却有点怔怔的感觉。
周围几个人好一些,但都非常意外的看着林巧枝。
胡清和方子勤也不是很喜欢他们说的话,但又被培训过礼仪,不想吵架,看到他们现在的表情,不由努力压住嘴角的笑。
巧枝这性子,培训过说话也还是这么直啊!
“红旗厂?”不满开口的中年人确认了一下。
“嗯,江城红旗农械厂。”林巧枝大大方方的报家门,目光不惧与人对视。
“林巧枝。”一名面色严肃的工装人,顺着展区路线,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
林巧枝回头一看,认出人来:“王工。”
疾步而来的就是面容严肃的王柏强。
他走过来,看了看这里几个中年人,打了招呼,又转头看林巧枝,道:“准备一下,你要跟我们一起去参加外交部组织的商品准备会。”
林巧枝打起精神,站直了身体:“准备会?”
“这次有十九个国家来到广交会,我们得去向外交部和商务部干事介绍咱们产品的功能和优势,配合他们了解专业词汇,翻译成各国语言。”王柏强简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