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只有她清楚透彻的明白每一步设计的意义。(第2/3页)
且不说工业一环扣一环的紧密逻辑。
只看对整个20吨级模具的整体宏观把控,最适合的人选只能是林巧枝。
只有她清楚透彻的明白每一步设计的意义。
只有她深刻且百分百熟悉实施图纸的每一个细节。
虽然他也能看懂。
但看懂和百分百深刻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自己的和别人的,终究不一样。
王柏强也没想到,把人逼一逼,能逼到这个地步,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超出了他作为带教老师,能从高处直接统领接管的地步。
这不是他的本意。
设计方案和负责落地,完全是两回事,承担的压力也一个天一个地。
这么重的担子提前下去,他都怕会压垮了这个尚且幼小的好苗子。
王柏强声音都不免放轻放缓了几分,问:“听懂了没?”
林巧枝眼神狐疑。
莫不是有诈?
按照王工一贯的风格,哪里会问你听懂没?讲过就是讲过,讲过的东西要是敢犯错,就准备好挨骂吧。
没错,肯定在诈她!
林巧枝赶紧举手保证:“都记住了。”
嘿,别想诈她。
看她这粗神经还偷乐的模样,王柏强眼皮一跳,心也是跟被羽毛挠一样慌,只能无奈道:“回去休息吧,明早跟我一起下车间。”
“好嘞!”
林巧枝快乐下早班。
去喝汽水喽!
明天的事明天烦恼,反正天塌了还有王工顶着!
林巧枝觉得这事多半还是王工来做,毕竟要管那么多人呢。
第二天。
“走吧。”
王柏强带她下车间。
林巧枝早就听说过不知道多少版本了!什么王柏强眼睛跟扫雷装置一样,什么他心黑手狠不讲情面,什么他打一堆不合格品,什么有人看了他都腿肚子发软。
今天第一视角见证!
她跟着王柏强,看他进入一个个车间,从一个操作台走到另一个操作台,从一台车床走向另一台车床。
他会在每一台设备前驻足,观察分辨机器是否保养良好、运转流畅,他会在每一个模具和工件前停留,随时掏出标尺测量。
然后与各值班组长、组内钳工交流沟通。
“你们这一批生产任务是怎么布置安排的?”
“进度怎么样了?”
“你,对就是你,工作记录本拿给我看看。”
……
了解工作安排,询问工件进度,抽查工作记录。
过程中经常提问。
还会随机去和组内任何一个一线工人交流,验证对比情况。
“你们班组这个件的工期慢了两天。”王柏强皱眉,目光直视对方组长,“什么原因导致的?”
林巧枝偷偷吸了口气,替人捏了把汗,两天可不少了,十几个小时的工期呢。
人的原因?技术的原因?态度的原因?工具损坏意外的原因?
“我们组徐三振天热吃坏肚子了,拉得厉害,干不了活,修养了两天。”
“在哪吃坏的,食堂还是家里?”
“这……应该,是家里?”
……
她旁观着王柏强一再追问。
看他一定要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看他寻根究底。
看他让这个班组的组长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解决方案他不满意。
他还会提出质疑。
最后这组长连抹额头上的汗水,保证下班去关怀探望,去厂办医院问清楚身体状况,如果徐三振状态受影响,一定准备好应急备用方案。
林巧枝不敢作声,集中注意力学习。
要不然下一个这么惨的,就是她了!
……
王柏强一边布置工作,一边手把手教林巧枝。
“这部分交给乔工组,天车用得多,他们组这方面经验比较足。”
“这几个斜抽、齿条抽的抽芯部分教给翁工组,他们组钳工年龄大,心态稳,但是得注意抽查工作记录本,有时候就爱仗着自己有经验,略过规范步骤。”
林巧枝连连点头。
跟着王柏强,一点点学着怎么把方案和图纸安排下去,怎么一点点处理车间问题,督促落实细节,她觉得还蛮新奇的。
感觉理论被一双巨手用力拉扯,从纸面破出,跃进现实。
她觉得新奇。
宁珍珠也觉得新奇。
这投稿确实是她们写的,但都是多久之前的事了?
当时第一封投出去没有回音,她们又各自抄写了一份,一共四份,先后投递给了不同的报社。
居然两年多之后被找上门来了。
你说稀奇不稀奇?
宁珍珠总觉得这事透着不靠谱的气息:“这确实是我们当初投稿的,但最后不是没发吗?”
“是被主编压了!”
宁珍珠眼神顿时不妙了:“原来是你啊?”
柴主编赶紧解释,用力强调:“那是报社主编,我是出版社主编,不是一个主编!”
宁珍珠更怀疑了,她也是上过防d安全课的!
她质问:“那不是一个主编,你怎么拿到这个稿子的?”
柴主任好一通解释,可算把这个原委解释清楚了。
也不知道是太离奇,还是过程太辗转没讲清楚,得到一句,“我想来想去,还是不能相信你。”
柴主编眼前一黑。
他前半辈子都没这么难过,工作证,介绍信什么都拿出来了,居然连个年轻小丫头都稳不住。
这一折腾又是半天。
柴主编真的态度很好了,即便如此,宁珍珠还是防备看他说:“我们巧枝可是在赚外汇,天大地大外汇最大!她工作那么忙,你这事要是耽搁她工作,影响赚外汇,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柴主编:“……”
不过幸好的是,宁珍珠总算是愿意趁着中午午休,带他去见手稿主人了。
等到了红旗厂。
宁珍珠也没让他直接进去,而是等着。
宁珍珠去找了林巧枝,告诉她这事,然后道:“我也不确定你怎么想的,想不想出版,就没告诉他你已经写了厚厚一摞的事。”
她还有点嫌弃:“而且我打听过了,也没有稿费这些,他说作者都是以‘为革命贡献’的名义出版的。”
那也不能白拿她们家巧枝的笔记啊!
写得很辛苦的。
这事林巧枝也是知道的,自打口口之后,稿酬就被全面废除了,说是资本腐朽文化。
她本来也没想过出书的事,就是做点笔记。
“他真的说我这个笔记出版,能帮助到很多使用红旗牌拖拉机的人民群众?”
“是啊!”宁珍珠圆脸坚定,“他说得可认真了。”要不然她也不会同意带他来红旗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