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红旗厂百工技术大比拼(第2/5页)

可即使425块的钱,最多也就是想一想三转一响里的两样,买房那肯定是万万不够的。

别说钱不够,拿着钱也没地儿买。

她真是越来越贪心了,原来想吃肉,吃上肉了想吃肉吃饱,现在居然贪心到想要一间房子了。

“不贪心的,我也想要一间房,”一间属于她自己的房间,晚晚把冰棍袋叠好,声音有点轻,盛着年轻女孩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我想要一间有窗户的,能晒到太阳,这样被褥和床就不会总摸起来湿润发潮,一不晒就有霉味了。”

晚晚胳膊怼怼她,眼睛发亮:“巧枝你呢?”

“我呀?”林巧枝认真想了想,“我想要一张特别大的床。”

可以在上面尽情打滚的那种,她的床一直是小小的。

“还想要有一面空墙,然后打一排架子,把我做的玩具和手工挂满一整面墙!”

到时候,她肯定要用圆滚滚的钢制圆球生生锉削出一个自己的正十二面体,又酷又炫技,摆在整面墙的最中央。

她们互相看一眼,都笑了出来。

“我们这样好傻呀。”

“哈哈哈就是要一起犯傻才是我们啊。”

真的好羡慕珍珠啊,从小就有一间自己的房。

操场那边锣鼓咚咚响了两声。

林巧枝蹦起来,不想了!先把眼前的事做好!!

她回头随意拍拍屁股上的土:“走啦小傻妞,给我去加油。”

“好啊!你喊谁小傻妞呢!!”

林巧枝喊完就早一步跑走,快一步溜进钳工比赛的篮球场。

回头一看,追过来的人被拦在围线外,气得咬牙鼓腮。

林巧枝眼中流淌狡黠的快乐笑意。

操场里上一场比赛才刚刚结束。

戴着红袖章的裁判老师傅正吆喝:“桌面清空啊,该带走的废料带走,工具都还原放好。”

又一边招呼进来的年轻人,“材料就在我脚边这个箱子里,一人来领一块,然后自己找个桌子。要上厕所的赶紧去上厕所,等会儿可别说自己上厕所耽误了时间!”

林巧枝去箱子里拿比赛材料。

是一箱子圆滚滚的黄铜球,巴掌大。

又找了个顺眼的桌子,检查这桌上的工具。

说实话,今天这场青年组钳工的比赛,人还是很多的。

围观的人数也是不少的,只要不在岗的都抽空来加油助威。毕竟能进前十,能给带教的班组加不少分呢,分福利都能多拿点东西。

还有这次有可能进前三的选手,日后可能代表红旗厂,出去市里、省里参与技术工人大赛,因此前三的热门选手,连他们带教的师傅,还有一些高工,也都过来加油看热闹了。

正在负责20吨模具项目的王柏强和乔元等人,因为要盯着项目,所以没来。

但是温东鸣,还有作为定海神针的路锋,提前入厂的学徒工们,可都是过来了。

看到翁工良穿着工服走过来,正围着路锋和温东鸣的人群稍微拉开了一道口子。

翁工良往里头看,见到第一排的林巧枝,就表情不好,糟蹋了一样,好像看到了包了芝麻糊馅的饺子似的皱脸。

温东鸣看了,拍拍他的胳膊:“嗐~翁工,放宽点心。”

“小萧,今天咱重点看看你们组小萧,我记得他水平不错。”

路锋也笑着说:“你们组萧隆二十三了吧,听说能把精度稳定到5丝以内了,有时候能达到4丝的水平,不错哦,指不定三十岁以前能迈进2-3丝精度大关,这次青年组头筹,那是稳操胜券。”

这精度越往小了靠,进步就越难,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可,进步都是以年来打磨,甚至很有可能在某个年龄,停在某个精度,此后就再难有寸进了。

所以缺高级技术工人。

不仅中国缺,二战之后,世界各国都缺,每个努力想发展重工业的国家,都必须尽可能培养出更多技艺精湛的技术工人。

不仅场外在讨论。

场内正要比赛的选手,也在讨论。

“萧哥,你这次肯定胸有成竹,不会甩我们个十分八分吧?”

萧隆看向说话的人,却是有些紧张:“你可别光夸我了,你手艺也不差,球体定位可不是我的强项,要我甩大伙十分八分的,还是把我丢江里去喂鱼更简单。”

“怕什么?球体形状制件那么难,工作面上连参照系都没有,咱们谁又熟练擅长了?你放心大胆比就好了,保管没问题。”

林巧枝也在看手里的黄铜圆球。

黄铜比钢硬度低,好削切,正好做这种快速比赛的材料。

就是不知道这次比赛题目是什么。

她旁边桌是许观平。

他们之前在厂校操作教室,经常一起练习,还相互帮对方做过二次检查,但毕业之后进了两个组,交集倒是少了不少。

“巧枝,听说你这次比赛打算考三级了?”许观平检查完了桌面上的工具,先开口问。

林巧枝点头:“你呢,这次也考三级吗?”

红旗厂强势,每年升三级工的名额都有八到十个,不像是有的小厂只有一两个。

等到要升四级,才开始需要一些别的条件。

许观平苦笑:“我哪里会有那么快。”他有时候在车间,看林巧枝都有些不敢认,当初他们可是一起毕业的,他还劝林巧枝和他一起到乔工组,如今林巧枝都开始主持项目了。

跟做梦一样。

他还记得,当年去铁路局那边的时候,他还能靠手上技术领先两个学弟学妹,优先获得和路工上台展示的机会呢。

林巧枝:“……说不定就进了呢。”

人还是要有梦想!

她为了这次比赛,可是一连好多天,都把晚上的解压学习项目,从梦里到各厂看各种制作工艺长见识,开拓思路,便于应对项目中层出不穷的困难,改成磨练技术了。

这比赛的前三名,包括荣誉啊,奖励啊,加分啊,涉及到厂里福利和晋升,还有营养票!对现在的林巧枝而言,都是非常好的东西,很有诱惑力。

当然,林巧枝的重视,还有她做的这些努力和准备,别人是不知道的。

很快,中间换场的时间就到了,去上厕所的人也都回来了,“砰”的一声锣鼓敲响。

带着红袖章的裁判,可能这会儿也是有点热了:“咱们废话不多说,材料都领好放桌上,有工具需要换的赶快换,今天的比赛题目,是用滚圆黄铜球制作黄铜垫块,先请翁工给我们做一下示范。”

他把中间的位置交给了翁工良,笑道:“厂办特地请翁工您来,可得让年轻人们长长见识。”

翁工良走到了操作台上,话不多话,只交代两句要做的垫块是厂里配套的消耗配件,就利落地开始处理起手中的黄铜滚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