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红旗厂百工技术大比拼(第5/5页)

尽管林巧枝在比赛现场没有表现得太兴奋。

但萧隆心情还是难以避免的复杂。

他今年二十三岁,十五岁进入厂校学习,在过去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他都属于被夸的“天才”

老师傅说他“有天赋”“能吃苦”“耐得住性子”

等毕业入了厂,很快他就成了红旗厂青年一辈的领头羊。

但这是从前了,林巧枝的出现,越来越耀眼,一点点掩盖住了他的光芒。

当林巧枝真的成功接下20吨重大型模具的时候,他心里就有感觉了,但勉强还可以安慰自己,他们走的是两条不一样的路,不用比较。

可如今这场比赛,彻底击溃了他心里最后一道防线。

林巧枝如今,是青年一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了。

她才十七岁。

萧隆跟着翁工良回去车间的路上,心里都还像是塞了棉花一样堵得慌,他表情像是空口啃了鱼腥草,“师父,林巧枝她完全不讲理!”

“哪有分心去做别的事,技术不退步,反而还进步这么快的。”

尽管翁工良也觉得林巧枝这有点不可思议,但听着“其他人不讲理”这样的话,从萧隆嘴里说出来,还是让他一时感觉有些诙谐。

“原来别人这么夸你的时候,我记得你心情还是蛮不错的。”

翁工良虽然丢了组里第一,但情绪还算平和。这事他也是有经验的,路工当初被从北边请过来,不也是天赋压他一头?

“天赋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不讲道理的。”翁工良看着自己这个年轻弟子,“而且有一点你得承认,林巧枝比你更努力,比你更有冲劲儿。”

“我的天赋都说已经很高了,从六丝到五丝的精度,只用了一年出头。”萧隆抿唇,无声地咬住后槽牙。

“林巧枝这才用了几个月,这是三级跳,坐火箭了!”

“她努力我也不差,怎么会差距大到这样的地步?”

萧隆还是难以接受。

有天赋就是可以不讲理,萧隆当然对此深有体会,因为他也当了八年的天才,没有天赋打底,他再努力也不会成为青年一代的领军人。

他也曾经一步步甩开许多同龄人,超过先行者,但是当位置换过来,自己亲身感受到那种差距,深深体会到那种被拉开的无力,依旧酸楚到心脏发紧。

翁工良能怎么说,总不能看好苗子一蹶不振,搬出努力论,“也别觉得她天赋高到遥不可及,你试试看比她更努力。人家可是硬扛着压力,先是啃下大型模具分体研制的方案,后又推进落地。”

萧隆扛得下来吗?

不见得。

而林巧枝扛下来了,成长自然就是她该得的。

***ῳ*Ɩ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上海,也有人提到林巧枝。

上海江南造船厂,计剑锋厂长烦躁地在办公室来回踱步,他拨打了一个电话:“还有没有新的焊接办法?电弧焊用来焊接一些中小型钢铁还行,万吨水压机这三根最关键的横梁,用这种焊接技术,根本不行!”

普通人民群众往往喜欢用军舰、飞机、汽车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但其实在更多普通民众看不到的地方,万吨水压机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实力代表,重工业重新起步的新中国,毅然决然选择攻克的它。

这个重任就交给了上海江南造船厂。

但却在最关键的三根横梁这里被卡拦住了,主要材料用的是超大型的钢铁,焊接技术却撑不住。

他挂断了电话,又重新转了一个号码:“老周?你上次去参加广交会,说的那个什么大型模具分体研制方案,现在进度怎么样了?成了吗?”

被叫作老周的中年人,很快去了厂长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他根据上次参会记录粗粗画的模具整体草图。

林巧枝也回到了车间。

她看着继续去看热闹的珍珠,酸溜溜地心里安慰自己,好歹还有阿水。

阿水也在为了选上去北京的车组而努力!

不是所有人今天都不工作的呜呜呜。

王柏强仍然在忙碌,这会儿勉强抽空喘口气,搬了个椅子坐着喝口茶。

见林巧枝回来了,他随口问:“比得怎么样?”

三级肯定是考过了的,他一点也不担心。

林巧枝笑得露出一口白牙:“运气好,拿了个第一名。”

王柏强差点被水呛到,咳咳好几声,坐直了身体,不可思议地看向林巧枝:“你拿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