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重工业,是大国的脊梁啊!

吸气声一阵阵。

是的, 没有人不为眼前看到的“大家伙”心潮澎湃。

几乎是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往前迈腿,想再靠得更近一些, 看得更清楚一些。

又怕挡住了重载卡车,生生克制住。

“后退!”

“后退!!”

“都不许挡路, 再围着就散了啊!”

最前一排的人反应过来, 一边眼睛错也不错的盯着“大家伙”,一边张开双臂拦住人群,头也不回地大声对后面的人说,“别挤别挤,都能看。”

“咱们红旗厂都能造这么复杂的模具了。”

“真是大家伙!!”

“嘿嘿嘿, 里头也有我做的部分,做得可用心了,错不了!”

“迟早有一天,咱也能和美国苏联一样, 造出大家伙大武器!”

厂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是最激动的。

他们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体会过敌人的战斗机在头顶扔炸弹, 又得意洋洋嚣张而去的绝望和无力。

大炮是“大家伙”

坦克是“大家伙”

战斗机也是“大家伙”

那些在战斗中压得他们在战壕里抬不起头来, 炸得他们在冲锋路上血肉淋漓、牺牲无数的,全都是“大家伙”

在红旗厂,谁都明白,重工业,是大国的脊梁啊!

“好~好!好!”有老人激动得声音发颤,眼里水光直冒。

还有老人拉着当领导的晚辈问,“小萧, 这个涉及保密条例不,能拍照不?我们这群老家伙也到年龄了, 最近琢磨着提前把照片备好呢。”

人老了,就想穿身体面的衣服,提前拍张贴墓碑上的照片。

这会儿,他们就想和这个“大家伙”一起拍,等以后下去了,还能拿给那些倒在半路,没挺到新中国的老伙计看,“你瞧,咱们国家现在越来越好了,都也能造出大家伙了,以后肯定会强大起来的。”

再也不需要拿血肉之躯去和人家硬抗了。

人群攒动。

像是浪一样克制又汹涌。

与此同时,解放牌重载卡车在人群目光的注视下,完全驶出了六车间。

阳光下,抛光的重型钢铁模具反射出一团团璀璨耀眼的光。

最具冲击力的,就是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繁复工业线条,棱角分明,坚固冷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毫米都在无言诉说着制造它的艰难和不易。

它只立在那里,就是工业霸气。

这一刻,再没有人对林巧枝的苛刻和挑剔心里藏着不舒服了,更没有一丝异议。

她不是故意挑刺,为难人,做成这样一件令人惊叹的超大型模具,她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完全让人服气。

以十七岁年龄主持完成这样的大项目,并且从头到尾都不放松一丝一毫的要求,这样的心气,这样的能力,青年一辈无人能及。

国外客商派来的验收技术人员,也很快到了。

技术人员拿着技术手册,一项一项熟练地检查各个参数,他一声不吭,只拿着仪器测量,在验收手册上做记录……

等第一遍检查完了。

对方又换人检查第二遍。

测量参数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直到全部验收完成外商代表才放下工具和仪器,用硬邦邦的拗口中文说:“不可思议。”

又通过翻译:“你们的合模组装是直接在这辆重载卡车上完成的?”

他的语气仍有些匪夷所思和不敢置信。

对方显然是懂技术的,指着那台天车向林巧枝示意。

林巧枝点头:“是的,我们的分体模具制作完成后,直接在重载卡车上组装成型。”

“这简直难以想象,这意味着你们没有什么调整的机会,只能一次成功。”外商技术代表的胸口深吸了一口气。

林巧枝黑亮的眼眸里笑出自豪:“我们江城有句老话,过河看深浅,走路看高低。这套模具的合体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定点,我都了然于心,并不需要反复调整。”

对方只感慨:“这样的精神我只在中国见到。”

尤其是,他默默看向面前年轻自信的面庞,完成这个惊人项目的中国技术人员,还如此年轻。

这是个年轻的、充满生命力的国家。

血液里都喷涌着热情。

他伸手同林巧枝握手:“等回去,我一定会告诉同行,中国有令人惊叹的精湛技艺,也拥有制造出大型模具的能力。”

“感谢您的真诚赞美。”

林巧枝顺势提出,希望在模具的外立面,用钢印刻下“中国制造”的印记。

“我保证,这绝对不会对模具的生产质量有丝毫影响。”

她临时起意提出的这个要求,温东鸣等人都一时怔愣,但很快就反应过来,都积极打配合与外商代表商议起来。

所幸,这是运回去自己生产线用的大型模具,而不是需要出售的商品,故而商议起来并不麻烦。

“你亲自来吧。”路工将刀头亲自递到林巧枝手上,让开了位置,看向她的眼神都有些难言的欣慰。

林巧枝按下电源,锋利的刀头嗡嗡的飞快旋转起来,她屏住呼吸,操作着刀头抵近钢铁截面,贴着红字剪裁出的书法描字轮廓。

“滋滋滋——”

【中国制造】

四个苍劲有力的毛笔书法字,被林巧枝亲手,刻印在了这个20吨大型模具上。

这是她人生主持的第一个大型项目。

她亲手缔造出的完美重工业品。

看着它披上红色丝带和大花,挂着“红旗铸造,中国铸造”的横幅,缓缓地驶离红旗厂,林巧枝眼眶有些发烫,心脏嘭嘭地直撞胸膛。

她笑容骄傲,抬手同所有人一起鼓掌。

“啪啪啪啪……”

目送着重载卡车,目送着横幅上格外醒目“红旗铸造,中国铸造”的大字,所有工人都自豪得铆足了劲儿鼓掌,热烈的欢呼庆祝。

在众人的欢呼簇拥中,解放牌重载卡车载着“大家伙”缓缓驶向厂外。

它往前开,一直往前开,驶向更为宽阔的未来。

***

林巧枝一口气松了下来。

兴奋和疲惫同时席卷而来,她没日没夜睡了两天,睡饱了,睡足了。

整个人像是吸饱了水的枝条,又精神抖擞起来。

“不着急上工,好好休息几天。”在食堂遇到的温东鸣拍了拍她的肩膀。

这几个月,他们都看在眼里,太不容易了。

都只看到她对项目的挑剔和严格,没有人知道她有多少个日夜难以入眠,也没有人知道她在一次次拿出解决方案前,自己独自失败了多少次。

林巧枝笑得鲜眉亮眼:“我现在精神倍儿好!”

“果然是年轻人。”路工左手端一碗豆浆、右手端一碗热干面转过来,乐呵呵,“想当年咱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干劲十足,不晓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