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关关难过关关过!(第2/4页)

林巧枝默然。

心想,这肉不吃也罢。

忒麻烦!!

“我跟贺师傅说好了,以后你们要是来,就报我名字,他给你们做。”

林巧枝喜出望外。

对这个浓眉大眼的大金羊,好感度又嗖地往上涨了一截。

“多谢你了,曹工。”

“客气什么,自家人。”

曹越一口顺嘴拉近了关系,又端起桂花小汤圆糊,一杯杯倒出来:“我也来试试你们这江城特产,就是不喝酒总觉得差点什么。”

乔元睨他一眼:“你也少喝点酒,喝多了手抖,到时候十几年功夫磨出来的手艺,直接打回原形,可别到时候抱着人哭。”

曹越嘿嘿笑两下:“小概率事件,我没那么倒霉。”

曹越也没有直接提事,而是先随意聊,挑了个拖拉机的话题:“我看卡车进进出出的,红旗厂生产力不低啊,南方农业机械化覆盖率有多少了,五成了吧?”

按照他对技术同行的理解,有什么话不太好说,就先聊聊对方的产品和技术,聊一会儿,人高兴了,关系拉近了,很多话就好说了。

这一桌子人,哪里知道曹越这个套路,很自然的就聊起来了。

林巧枝也开口参与:“丘陵拖拉机量产之后,覆盖率猛涨了一截吧?就是新一年的普查结果还没出来,数据应该大有长进。”

“再积累个一两年,丘陵地区的农业产量应该也能再往上提几个百分点。”曹越不留痕迹的捧了一下王柏强,当然,也是真心在夸。

王柏强果然上下唇抿紧,连平时看不出喜怒的黑脸都明显透着愉悦。

同行找话题实在是太轻松了,聊聊技术。

要是感情再好一点,就聊聊不同城市的级别工资。

同样是三级,凭啥你五十多,我就四十多?你还嘚瑟,狗!

还能聊聊那些年赶项目、追计划进度的热火朝天、没日没夜吃过的苦,回忆起来,都是乐子。

实在是不行。

就骂骂老美,太欺负人了,只要是工业战线的人,绝对有共鸣!

有曹越带动,整个场子就热起来了。

说归说,吃归吃。

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嗯桂花醪糟小汤圆过三巡。

曹越这才提到:“我们这有份分体研制的方案……想请林工帮忙看看。”

“车体模具吗?”林巧枝问。

“对,我们的车之前一直是按照苏联仿制的,这次设计了新的系列车型。”曹越说到。

一般来说,小型汽车的冲压模具在几十吨。

而且复杂程度,也和之前那个不相上下,倒是和林巧枝的经验重合度很高。

曹越现在做的事,其实也算是他经营人脉网习惯的一种体现,现在他找林巧枝,不仅自己和厂得了好,以后林巧枝需要的时候,也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找他。

朋友情谊就这样流动起来了。

有自己的朋友,而非通过渠道,简化流程那是必然的。更有一点,可以精准的找到自己想找的技术人员。

比如林巧枝这种在分体研制这一技术上一战成名的新锐,作为开山者,她绝对就是此刻最好的选择。

林巧枝茶足饭饱,整个人很满足,她也没有什么“天才光环”的压力,朴实道:“我可以看看,但是有没有结果,也不能确定。”

“那当然,你放心。”曹越又不是外行,肯定不会提出这么无理的要求,那就不是交朋友,而是得罪人了。他也只是想让林巧枝给指个正确的方向,让厂里少走点歪路。

少走歪路,听起来只是四个字,真的走过歪路的人,才知道损失有多大。

人家红旗厂,也是背负着足足几万块巨额人民币的压力,蹚水过来的。

“那资料都带了吗?一起看看吧。”林巧枝问曹越道。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已经撤了盘子的桌面上放了几个红皮笔记本,还有里面夹着的折叠图纸。

请到了林巧枝这个本尊亲自看,曹越等人心也是往肚子里落了不少。

席间一时安静了下来,只有大家的轻声低语。

不止林巧枝,王柏强、乔元也都一起看了起来,其余几个被带来热气氛的两组年轻徒弟,也有些好奇的听着林巧枝三人讨论的声音,有种背着师兄弟们偷师的乐趣。

具体案例诶!

这种学习过后,马上就能投入实战的感觉,本身就很有吸引力。

林巧枝他们一看就是一中午。

年轻徒弟们从兴致勃勃,听到晕晕乎乎,耳朵嗡嗡,脑子发胀。

曹越也是从能半跟上,等到有点心急。

毕竟他也只参与了半天的交流会。

见林巧枝他们声音渐停,曹越立刻问:“怎么样?”

林巧枝摇头道:“暂时还不能给出清晰的结论。”

毕竟还是跨越了行业的。

有很多问题都要重新思考。

这也是为什么红旗厂不能大包大揽,而是要开交流会,把这项技术传播出去。

曹越神色不免浮现点忧愁。

乔元砸了一拳他的胸口:“本就该想到的,难度是肯定的,要不路上的小汽车怎么是人民心里判断工业强不强的一杆秤。”

“嗯。”曹越无奈摇摇头,“这不是着急了吗。”

林巧枝把东西收好,笑了一声:“曹哥你刚刚不还说,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吗?”

“我说的那是人。”曹越声音都有些忿忿的,“人多好办啊,哪里像这些铁疙瘩油盐不进,刀枪不入的。”

他做梦都想着,这些铁疙瘩变成人就好了,他给这些全都拉过来,来一场促膝长谈,保管一个个炸毛的都顺溜了。

林巧枝把本子还给他,“关关难过关关过。”

这点上,她倒是和曹越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一板一眼的机械逻辑可比人可爱多了,好理解多了,“虽然不能完全给你肯定的结论,但是我以个人经验判断,你这个应该是很有希望的。”

曹越立马来了精神!

***

礼堂。

吃过饭,也没几个人午休,都带着满脑子亢奋又回到礼堂。

大伙也不需要什么好的招待。

旁边有个铁皮桶能供应热水就好。

他们三五成群的激烈讨论着。

有时候讨论着讨论着,就吵起来了,左右看看,气急地顺手抓一个自己认识的同行:“齐工,你来评评理!!”

还有人自己卡住。

就到处串门。

像是一只去别人窝里觅食的土拨鼠,探头,探头,再探头。

抱着搪瓷缸左看看,右看看,试图从别人的讨论和方案中找到灵感。

礼堂就这么热闹起来。

随着人越来越多,讨论越来越深入,不免就有人想找林巧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