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手持指挥棒的人(第2/2页)
表情还挺一本正经,骄傲地挺起小胸膛。
林巧枝忍住笑:“真的呀?”
小孩子,真的会有些莫名其妙自己认定的事。
她分明记得前两天住进来,她妈妈介绍的时候,好像不是这样说的。
“真的呀!”
“姐姐你喜欢吃肉圆吗?”
“肉圆可好吃了,我上次吃还是过年呢。”
林巧枝下楼简单洗了把脸,这才跟着又蹦又跳兴奋得不得了的小女孩一起去了食堂。
“林工,你休息得怎么样?”和小圆圆吃到一半,陆良也赶过来了,应该是有人去通知他了,进来就慰问了一番林巧枝。
林巧枝还好,反而看看陆良眼下的黑眼圈,“还行,睡一觉就缓过来了,倒是陆厂长你。”
陆良不在意的坐下,随手拿了一碗凉稀饭,呼噜呼噜地喝,“这算什么,当年打仗的时候,行军挖战壕,在战壕里几天不合眼都是常事。”
他这才说道:“我们讨论过后,已经确定采用你的方案,调整门炉配重了。”
他们边说,就见几名中山装,白短袖的确良衬衫、还有几个身着劳动布军便服的人走了进来。
林巧枝倒是会认人,因为在江城去赵局那开会时,还有给她颁奖的省领导们,也是这样的打扮。
朴素大方,胸口插着一支英雄牌钢笔,基本没什么错了。
“是咱们省委的班子,还有几个三线厂的人。”陆良提醒了林巧枝一下。
林巧枝倒是对其中几人有点印象,就是之前交流会那次,就跟里面一两个重型设备制造厂有过接触。
赵志国一行人进入食堂,目光扫视一圈,后就直奔着林巧枝而来。
“赵局。”
“赵局长。”林巧枝也站起来,微微诧异,居然和她们那儿的赵振云局长是一个姓,果然是百家姓里的大姓。
“坐坐坐。”赵志国拍拍林巧枝的肩膀,又在她旁边的位置坐下来,紧接着就笑道,“没想到啊,又一次听说林工你的名字,比之前更厉害了。”
“也是运气好。”林巧枝客气了一句,其实也有几分真心,能得到如此机缘,何其有幸。
“这可不是运气。你上次搞分体研制的时候,我就想了,年轻人真是了不得。现在才多久,没想到啊,你这更厉害了。”赵志国连连赞叹,又转而感慨,“这个步进梁式加热炉,可是我们的一块心病。”
“当初我们做了那么多评估,又和对方会面协商那么多次,谁能想到德国人会搞这种事?”
“德国工业还是强的,当初咱们用边区造的时候,那膛线都磨得跟没了没什么区别,打出去十米外哪还有什么准星,就看运气。要是能缴获一把德国原厂的盒子炮,那都是战士们争着抢着要的宝贝。”
“林同志,你对德国这设备有什么看法?”有个穿中山装的人忽然问道。
林巧枝作为工业人,当然有自己的态度,她想了想:“他们造出来的东西质量是好,可别人的再好,我们也是拿着我们的边区造一枪一枪打赢的。”她顿了顿,“别人的总归是别人的。”
就像如今。
……
说起来都唏嘘,自从第一笔天价维修费起,当初他们这些拍板这个引进项目的班子,心里都跟揉了沙子一样。
等到第二次。
不是傻子其实心里都有预感,那沙子直接就变成刀子。
陆良看着这里头,还有昔日的老领导,都已经调远了,听到了消息,都还特意坐火车赶回来。
再熬夜开会,讨论,到现在也是熬了大半宿了,陆良起身安排道:“我让食堂准备点吃的,先吃两口咱们再谈加热炉的事。”
“不了。”赵志国抬手拒绝了一下,又道,“我看林同志也吃得差不多了,咱们还是先看看设备。”
他们连夜前来,讨论拍板了用他们自己人的方案修。
不亲眼看到结果,心哪里踏实得下来?
林巧枝面前的盘子是空了,她点头,又揉了揉圆圆的脑袋,弯腰对她说:“姐姐要去工作了,你自己吃。”
圆圆手里宝贝的拿着个鸡蛋,看看周围这么多气派的大人,又眼睛亮亮的拉着林巧枝的衣角,贴紧她小声说:“姐姐,你好厉害。”
林巧枝笑了一下,鼓励道:“你也可以的。”
小圆圆看着林巧枝在众人的簇拥中离开,看了好久。
三车间。
因为加热炉停工,温度倒是恢复了正常。
112厂钳工组连夜带人给炉门配重进行了处理。
“林工,还是请你再看看,把把关。”周工见林巧枝来了,让出位置,倒不是对自己的手艺没信心,实在是这问题处理得心里没底。
林巧枝仔细检查一番,又核算了两遍。
“上炉吧,开炉先做空载测试。”
处理过的炉门被重新安装上去。
空载测试顺利通过。
车间温度上来了一点,空气有点燥热了。
林巧枝脸上也冒出几滴汗珠,“换测试铁芯,用第三测试组再测试一遍。”
“第三组负载是不是有点太大了,弱件铁芯能负担得起吗?”周工轻声提醒。车间里大家,心也紧紧的提起来,还有在旁边自从通电测试起,就一直悬着一口气在喉咙,不敢松下来的赵志国等人,背后燥热得出一背的密汗。
林巧枝抹了一把脸:“咱不搞自欺欺人那一套,真好了,理论上测试弱件,也能扛住第三测试组的强度而不烧电机。”
她拍板:“上吧。”
大家的目光,很自然的汇聚到林巧枝身上。
指挥棒ῳ*Ɩ ,向来都不是因为那根棒子有多与众不同,才能指挥别人,纯粹是因为手持指挥棒的人不一样。
在纯粹技术的领域里,个人技术的魅力,更是被无限拔高了。
“换测试铁芯,上第三测试组!”周工转身,深吸一口气,用铁皮喇叭对车间下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