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林巧枝:她教得还不错?(第2/3页)

周明林心一梗,嘴角笑容用了好大的劲儿才保持住。

就听林巧枝的声音,无情的从香喷喷的煎饼变成使人心凉飕飕的拷问,“你先说说看,说说电子传动系统的闭环控制时,面临哪些稳定性挑战?”

周明林心里发苦,脑子却不敢歇的飞快转动起来。

如果有熟悉王柏强的人在这,肯定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招出自谁人之手。

王柏强是最爱提问的。

不管是学校里的学生,还是车间里巡查的时候,或者对自己带的一群徒弟,亦或者他压制不住怒气想骂人的时候。

高兴的时候,提问助助兴。

被徒弟起哄的时候,提问瞬间拿回主动权,收获一群小鹌鹑。

他就像是草原上雄壮的狮子,不仅主动出击捕获猎物,平时在自己的地盘里,也会逗弄逗弄小狮子,提问都被玩出花来了。

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帮带教师傅弄清楚学生的水平,也能变相督促学生学习,避免懒散度日,成天浑水摸鱼。

在传帮带的技术体系里,已然是蔚然成风,全看各位带教师傅如何发挥了,王柏强显然是比较独特的一种。

林巧枝这是耳濡目染,尽得真传啊。

她自己还不觉得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她就是这么过来的。

周明林呆愣片刻,绞尽脑汁地思考回忆着说:“影响稳定性的可能有温度漂移、电磁干扰、传感器精度……”

看到周明林此刻精神紧绷、不敢喘大气的样子,曾富田忍不住“哈”地笑了一声,笑声中都透着一丝幸灾乐祸和痛快。

让你跳!

被记住了吧?哈哈哈~

林巧枝转头,从善如流道:“曾工,你也给大家讲一讲,当发现传动系统在急加速中出现扭矩震荡时,该怎么用技术手段进行故障溯源?”

曾富田笑声戛然而止,像是一只忽然被扼住咽喉的大鹅,低声:“林工说的是哪种?”

林巧枝:“都行,知道什么说什么。”

曾富田笑容僵住。

不管他刚才是不是还在唾弃某人厚颜无耻,发愁这趟会不会被天拖的小年轻不要脸地抢走了林巧枝的时间和注意力,此刻,所有的想法和思维都集中到林巧枝提的问题上。

这要是没回答好,那就真丢面子了。

周明林注意到这个问题难度更高,则得意得像是一只大鹅,颇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心想:你再笑啊?

这个问题难度确实更高一些,林巧枝主要还是考虑曾富田这边能力更强。

曾富田犹豫了一下,整理过思路之后,倒是也能说出一二三来:“从机械层面上,可以先检查大减震弹簧的谐振频率是不是符合控制系统的标准范围,或是机械磨损导致的阶梯状跳变,然后还可以考虑是由电子控制逻辑层面,导致的扭矩震荡……”

“机械磨损具体可以做哪些考虑?”林巧枝追问了一句。

“比如……碳膜磨损?”

旁听的人,也逐渐跟上了思路,一头闯进这云山雾绕、九曲十八弯,一弯一沟堑的技术里。

也有些暗暗绷紧。

脑子飞快运转,回忆着自己前两天看过的资料,看过的工件。

脑子使劲分析曾富田说的对不对。

生怕林巧枝下一个点名,点到自己头上。

旁边,有他们红旗厂自己的钳工,悄悄放轻了呼吸,低着头,蹑手蹑脚地走远。

生怕自己被林巧枝注意到,然后逮住!

他们不知道林巧枝有没有这个习惯,但是王柏强有啊,逮看热闹的路人那叫一个顺手,这不是师承一脉吗?!

走的时候很紧张,但是等走远后,看到林巧枝站位,兴奋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真的很震撼,两队人的目光都以林巧枝为中心,而林巧枝就挺拔地站着,让他们好像觉得,温厂长喊的激动人心的口号,真的照进了现实。

他们红旗厂,要做中国龙头,要做世界一流!

***

林巧枝暗自松了一口气,还是这样舒服。

又瞥了一眼周明林,这家伙,重点防范对象。

她提问了一圈。

大致是把两拨人的水平摸清楚了。

还是曾富田这边高一截,很明显的,对传动系统、对折腰转向这些技术,都有自己的理解。

不像是周明林这群年轻人,还停留在红旗厂给的交流资料层面。

心里有数,林巧枝就有点纳闷了,不知道两个厂是怎么想的。

竟然做出如此迥异的安排。

不过影响好像也不大?她带着这一点疑惑,按部就班的继续推进项目,“今天下午咱们就先熟悉一下,跟着我去看看传动系统,这边是由我们红旗厂技术组的翁工良翁工来做的,他的技术能很好的完成……”

林巧枝也是第一次正儿八经教人。

但好巧不巧,之前有余组长给打了个样。

她觉得还是不错的。

余组长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他好面子的性格,还有顽强的表情管理,会给林巧枝的带来如此大的误解,方向盘最开始就打歪了,以至于开启了一条让无数人咬牙切齿的路。

走在这条路上,脑子是懵懵的,表情是呆呆的,脑仁常常痴呆地等着身体供应糖分和能量,否则压根消化不了洪水一样倾泻而来的技术汪洋。

林巧枝在这个下午,再一次把余组长那儿反馈还不错的教学方法拿出来用。她边推进项目,边稍微花点心思,给曾富田、周明林他们两队人讲起经验来。

她看过太多、太先进的拖拉机了。

甚至不止拖拉机,各行各业更为先进的东西,更为广阔的视野她都有过,更超前的东西,她都见过。

她想要讲一讲工业先进思想,讲一讲拖拉机的发展、进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属于信手拈来。

“……所以不只是电信号能更为方便的切换传动方向,我们还能油箱上、操作驾驶舱上、或者挖掘机的操作臂上都做灵活考虑。”

曾富田等人年纪不轻了,不管是脑力精力都没有年轻时好了,面对知识的滚滚洪流,听着听着,精神就有点涣散了,逐渐出现了余组长类似发直的眼神。

而这时候。

懵懵懂懂的年轻人组,终于拼命的从兜头而下的泄洪中挣扎出来,发出一声茫然地:“嘎?”

终于是清醒一点了。

抓住了一丝头绪。

他们开始叽叽喳喳的提问,很丝滑的接过了林巧枝的注意力。

给对面一点喘息的时间。

以感谢对面一开始抢着回答林巧枝的问题,给他们的懵逼茫然留出宝贵的喘息和思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