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提前10年告别‘万国机车’备件困局(第2/2页)
军工任务,和重大工程,始终是这个还在战火阴云笼罩下的国家中,最为紧急、最为迫切、最为关键的任务。
林巧枝不谈这些大项目,只谈她从资料中看到的具体技术。
还有和6Y2型机车做适配的技术方案。
……
祁尤理解地点头道:“也就是说,引燃管的核心是水银整流,换成用硅整流?”
“这是最稳妥且高效的方案。”林巧枝条理清晰,“咱们铁路技术的发展,还是要走实用主义,我们先主力做硅整流,优先改造6Y2等车型,解决眼前实际困境,而液力传动则可以帮助我们降低压力。”
此刻,黑板上已经一分为二写了不少东西了。
她在下面空白处画上横线分隔,再写上刚刚提及的晶闸管等技术,“未来一个五年,我们可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最后,她在底部结尾写到“标准整流模块”,放下粉笔:“尽管很难,但在未来的布局和规划里,我还是提议尽早统一散热接口与电气参数,”以她曾经做过20吨分体模具的经验来看,统一标准,绝对是受益无穷的,“如果我们国家的机车能实现标准整流模块,实现‘即插即用’维修模式,那么……”
她顿了顿,看向大家:“我们或许可以提前10年告别‘万国机车’备件困局。”
备件困局。
国产化备件如何打破“天价维修”“无法维修”的困局,这绝对是这个时代铁道行业所有人心中的一根刺。
祁尤有种晕乎乎的感觉,从前是没水找水喝,结果现在像是洪水一下兜头而下。
从前苦于无路可走,现在冷不丁眼前好像全是路,左一条,右一条,东一条,西一条,屁股下面还有一条滑道。
这问题,竟是真要解决了似的。
而且他感觉,似乎真的能很清楚的看到,看到这一条条路的终点是什么样的宏大美景。
想到这里,祁尤忍不住咽了口唾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