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四个国家的十几个专家齐聚一堂(第2/2页)

之前她听到的初版本,11台裂解炉有13个管线出现严重的损害,找日本人去要炉管材质的详细资料,但是人家又不愿意给,只好找来日方的技术人员来实际操作处理。*

赵振云这方面信息储备还是很充分的,道:“引进谈判这个30万吨乙烯项目选择了日本东洋工程公司总包项目,技术包使用的是美国鲁姆斯公司轻柴油裂解原料工艺包,然后还有法国,是炉管的制造商。”*

林巧枝听着就头疼了:“四个国家的技术员凑一桌?一起找问题?”

这是什么含金量就不需要再说了。

四种语言怕不是都在不断循环地喊:问题在哪?问题在哪?问题在哪?

会议室里的技术员们,也都仿佛从里面听到了满耳朵、满脑门的难难难难难……

“是这样的。”赵振云点头,又道:“不过还是日方技术员来的最久,另外两方都是先后才到的,原本这个乙烯项目不参与排队了,但是现在三四天了,也迟迟没有头绪,我们的人本来就技术上吃亏,还和另外三方技术人员坐在一张谈判桌上,所以还是想请你看一下。”

林巧枝犹豫了一下,当初这个项目撤出排队早,她准备得也少,而且这个乙烯成套设备技术含量还是相当高的,更有一点是,这是化学工业里的东西,和她技术储备重合面不是特别广。

不过换个角度想。

这不是还有四国专家吗?

而且,她本来也不是真能神挡杀神,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能出一出力也是好的,刚好让名声落落地,甩一甩包袱。

于是,林巧枝道:“那看看现在的一手信息,看我能帮上点什么?”

“行,我这就把最新的资料拿给你。”

对技术员来说,就怕这种问题。

主要是一旦检查不出具体的问题,不下确定的结论,谁都可以认为不是我方问题,而是他方造成的。

这种时候,技术差的就比较吃亏了。

别说谈判了,有时候吵激烈了,想进场吵架都进不去。

就好像华山论剑,三个剑术顶尖高手刀光剑影的哗哗出招,旁边稍弱一点的一流二流高手,基本只能干瞪眼了。

林巧枝估计,即使她这次没应,等再过几天,如果还是没有进展,或者吃了闷亏,燕山石化还是要想到她。

毕竟遇到障碍了,林巧枝这样一个大型坦克式推土机,不可能不眼馋的。

没多大会儿,赵振云就回来了。

她手里拿着一份资料文件,递给林巧枝,又介绍:“虽然情况是变化了,但其实问题还是当初那个问题,裂解炉突然出现响声,同时还伴有火苗,那种白蒙蒙的水蒸气很快就笼罩裂解炉,再之后就是发现裂缝,一开始都觉得问题不大,焊接就好了,结果日方焊接完之后,裂缝更大了。”

林巧枝确认道:“我们的操作没有问题吧?”

“没有的。”赵振云这里很果断,“从采购意向确定到制作、运输、安装完毕,这期间,技术和操作人员足足用了2年时间吃透了设备的操作和运行,我们肯定是以最高的运行标准在操作。”

她顿了顿,“但目前大家一致认为,故障发生与工艺操作有关。”

林巧枝算是听明白了:“所以……一直检查到现在,全部问题线索,仍是那11台裂解炉上出现ῳ*Ɩ 裂缝,且焊接无效,裂缝不仅没有缩小,甚至扩大了。 ”

这就很让人头疼了。

成套设备足足有30万吨,反而还不怕坏得多了,尤其是这种看不出问题的,坏的越多越容易帮忙定位,偏偏是这种问题独苗,简直让人抓瞎。

“是的,目前还是只有这个信息,这是照片和具体参数。”赵局说着把资料推到她面前。

“那我先看看。”

林巧枝翻开资料,尽管脑壳有点疼,但也不推脱,毕竟都决定要去了。

看到林巧枝翻阅资料,仔细查看思考,赵局一下松了口气。不管林巧枝说她自己对这个有没有信心,光是看到她投入,赵振云就觉得压力骤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