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我觉得你们判断的方向有误(第2/2页)
“还是先去看看这套乙烯装置。”林巧枝语气里有点期待的。
相比那些完全相信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种带着挑战性的技术,还是世界先进水平的30万吨大装置,真的更让她脑子里那根神经兴奋。
燕山石化车间。
林巧枝其实在梦里见过这个车间,但是现实中再看,感觉还是很不一样。
会有一种“原来现代化的大型化工装置是这样的”震撼。
更高的自动化水平,更先进的自控设备,以帮助工人离开极其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
更规范严谨的操作,甚至是从着装、纪律、操作等等细节方面都有极其细致规范的管理。
她们还是起步太晚了。
以至于大大落后于世界步伐。
林巧枝着手开始检查。
她心里有一套自己的顺序,参考着他们第一遍排雷的结果,比如第一个被怀疑的,就是炉管供应商法国庞培公司,大家提出,“会不会是炉管材料质量问题?”
修复后裂缝反而扩大,很明显就是材料延展性不足。
林巧枝确认问道:“抽样送检的时候,高温抗蠕变性能查了没有?”
高辰一边回忆,一边点头道:“查过了,抽样送检之后,得到炉管材质成分都是完全符合标准的。”
顺着自己的思路,林巧枝一步步做着排查,同时熟悉着裂解炉这个装置。
乙烯生产的设备真的极其复杂!主要包括裂解和分离两大部分,光是裂解反应数量就有上万个,温度超过800摄氏度,停留时间却仅有0.2秒左右,为了抑制二次反应,高温裂解气必须快速冷却,随后的分离流程最低温度需要降到零下165摄氏度左右。*
操作难度非常高,反应过程复杂,高温烫伤、低温冻伤、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很难想象这众多危险会汇聚到一个生产项目里。
连林巧枝这种顶好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面对这项石化工业中最难的乙烯工业技术,也是有点吃力。
好在还有晚上梦里可以补补课。
高辰:“……”
高辰在面对林山雁和同事的询问的时候,只能干巴巴的憋出一句:“坦克式推土机。”
怀疑他们长得不是一个人脑。
等高辰再特意集齐各个岗位工人,让林巧枝亲自看一次现场实操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了,全然放弃了抵抗,不管理智如何叫嚣。
林巧枝这一看,真看出问题了。
正常来说,看这种实际操作想要一次看出问题,必须要对整套系统理解得特别深。就好像中医,要对复杂的人体了解得特别透彻,才可以一把脉,就精准说出问题所在。
林巧枝显然是不可能短短几天,达到这种理解和境界的。
但在她的梦境里,高考恢复前后时间点的故事非常多,也就是说她在梦境里,可以看到未来几年,作为世界背景板的假人按照车间操作制度规范,日复一日地默默操作。
操作手册这东西,很少会变动。它本身就是规范,什么时候见规范天天瞎改了?尤其是花了两年时间来吃透,来打磨,最后编写出的属于中方的操作手册。
那什么时候会变呢?
当然是出了意外、出了大故障、出了操作事故。
不管是遇到什么意外情况,后续操作规范肯定会修订,以避免问题再现,即便不是操作问题,那也会做一些预防性的修改。
这些,全都会体现在车间的运转中。
而理解车间工人的操作,其实难度上也是比直接去理解这一整套30万吨设备低的多的多。
理论上,林巧枝只需要找出差别,变动之处,就能倒推出修改的原因。就像是人忽然戴上了围巾,那多半是天气变冷了,当然,也不排除有心上人送围巾这种小概率事件。
就是很正常的推理逻辑。
林巧枝看着车间工人操作变动的地方,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同时道:“高温裂解气有800℃,从破裂管线泄漏,遇到空气自燃,同时急冷蒸汽喷出形成雾团,所以当时看到了火苗,也有白茫茫的雾气迅速笼罩裂解炉。”
高辰点头,然后试探着问:“这里有问题吗?”
要是最开始,他肯定心里第一反应是质疑林巧枝了,但是试过几次之后,他的想法已经默默被改造成了林巧枝的模样,首先怀疑是不是自己脑子的问题。
“这个没有问题,属于基础的判断了。”
林巧枝摇摇头,而是提出:“我是觉得你们最近判断的方向有误,不会是急冷系统操作不当导致热应力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