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难道敢忽视林巧枝的意见吗?(第2/2页)

“不是说借塔机,陆八一在起重机行业的名声应该不小,他的能力你们应该也有所耳闻,我和他试着商量一下,看有没有别的方案,比如用履带式起重机达到最大高度,剩下的一部分想办法用别的方法做补偿。”林巧枝给出她的思路。

她又道:“你们考虑一下。”

“行!”林山雁一咬牙,她始终主持着厂内的工作,知道林巧枝的性格,绝不是无的放矢的人,“那我们先去和海军那边商量一下。”

相比之下,无论是国外进口的直升机,还是批准过的方案,林山雁还是更信任林巧枝的判断。

饭还是要吃的,总不能都浪费了。

只是吃饭的过程中,林巧枝也是有点食不知味,脑子里一直思考。

有整块的时间思考准备,到底还是完备一些。

林巧枝把整体思路写下来,交给林山雁。

这位身处高位的女领导很有魄力,当晚就致电了更高级别的领导。

“这可是你们自己提交的方案!”

“是我们考虑不周了,现在有人提出了问题,我想还是和海军那边沟通一下。”

“谁提出了问题?”

提了就要动摇已经批复的方案?

“林巧枝同志。”

“……”

电话里有几秒钟的沉默,“我先去和刘志远打个招呼,然后帮你接海军方面。”

大约在座机前等待了十分钟左右。

“滴。”

“这里是海军驻京指挥中心。”

林山雁看着摆在旁边的纸条,虽然歉意但声音却郑重且不让道:“刘副司令,有件事必须向你汇报一下,之前咱们协商好的吊装方案,可能有一些问题。”

“有什么问题?”电话对面传来一道严肃而威重的声音,透着一丝不满。

“我们绝对没有别的意思。”林山雁硬着头皮继续,“只是经过慎重考察,发现这个方案还是有风险,毕竟事关乙烯设备开车,还有一台超黄蜂直升机,最金贵的还是贵方培养的飞行员,低空作业失误就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还是再谨慎一些得好。”

125米,对她们属于高空作业。

但对飞机来说,已经算是很低的高度了,一旦在这个高度失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话术这么一转变,刘副司令尽管不高兴,但到底也勉强接受地“恩”了一声。

哪怕大几百万美元引进的飞机炸了,他的飞行员也不能出事!

他道:“你说说,林同志都提了哪些问题?她还怀疑我们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不行?”

他是听过这个同志的,江南造船厂那边提过好几次,陆军方面也抢得欢,为此,他还顺道去了工业局一趟。

结果竟然无功而返了,真就这么惹人稀罕?

现在居然怀疑上他们的飞行员不行了!

他就不高兴了:“我们派出的飞行员,飞行技术绝对一流,在部队名气都是响当当的。”

林山雁当然不会去跟他犟这个,没有必要,提出怀疑,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质疑对方,觉得对方无法完成之前提出的方案。

不管方案到底合不合理,有没有问题,既然批复了,对接到命令的军人来说,就是任务了。

这和质疑军人没有完成任务的能力,没有什么区别。

她避开这个话题,解释道:“我们这边有几个问题,还是想海军方面慎重考虑一下。”

“你说!”

林山雁看着纸条:“首先是悬停时间,数据给出的极限悬停时间,我们有没有做过实际测试?”

“虽然悬停数据满足,6吨的火炬头也在负载范围之内,但我们是悬吊,不是机载,稍一有风下面摆动就会大大增加这个负荷,吊着这样大重量的火炬头,发动机一旦过热,悬停时间就会大大缩短。”

林山雁尽可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

电话线对面一时有些安静。

林山雁等了一会儿,也不好让刘副司令表态,但她其实也不需要得到表态,只是希望能协商一下,推迟一段时间,“再者,林工提出直升机悬停的时候,旋翼会产生强烈向下气流,据说叫‘下洗气流’,平地可能会四散,但气流被塔体阻挡,按照我们火炬塔的形状推断,有可能形成湍流,气流失控这方面,您应该比我更懂。”

对面半天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