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人是时代的产物,时代是先驱奋斗的结果

林巧枝从温厂长办公室出来。

往家属楼的方向走。

迎面遇到一群皮肤黝黑, 穿着朴素的妇人,个个都兴奋扬着笑脸,手里还比划着什么。

人群里有个人很眼熟。

“林工!”田老支书主动往前迈两步, 热情挥手打招呼。

“之前在报纸上看到你的消息,我们全生产大队都可高兴了!还给你寄了东西恭喜呢, 就是不知道怎么退回了, 你看这事办的。”

“不怪您,我前阵子出公差了,你这要是寄吃的,岂不是要放坏了?”林巧枝道,又看向他身后, 能看到几张熟悉的面孔。

“你们这是?”

田村支书一拍脑门:“看我这记性,真的是太激动了,我给你介绍一下,我们村特意选来培训的女拖拉机手。”

林巧枝有点惊奇了。

“田婶?”她看向人群中一位熟悉的阿婶。

她身板结实, 看着就是个做农活的好手,有一把好力气。

田婶笑得见牙不见眼:“林工还记得我啊!要我说, 你说得可真没错, 还是咱们女人适合开拖拉机。”

旁边几人也是兴奋应声。

“就是!”

“我感觉也没有那么难。”

“就跟小周知青说的一样的,别怕就行了,大城市的女娃娃真的厉害。”

林巧枝听着,终于是回忆起来。

她当初好像是在田家村,和阿奶阿婶们聊天的时候,说过类似的话?

虽然已经不太记得具体的话了,但总归是“女孩子更适合学这个”“女生开拖拉机更有天赋”之类的。

她还隐约记得, 当时听了的人都是不敢置信的表情。

总之是不太敢信,又将信将疑?

那怎么变成现在这样, 选一批女拖拉机手来红旗厂培训?

田村支书还是那只老狐狸,一下就揣摩到她,笑着乐呵呵同她说了起来。

其实,她当时的表现就让田家村的人有点相信了。尽管说法听起来好像很冲击、很离谱,但据描述,她说的时候表情信誓旦旦。

“后来,我们就听说红旗厂下乡的女知青了!一个个的,真是厉害啊……”

是从秦飞燕、周美美开始一批批下乡的、红旗厂培养的女知青。

她们的路更难走,闯出了名声,自然有了不一般的传扬度。

等到后面,红旗厂的知青逐渐开始下到他们那边,田家村就期待起了从江城红旗厂来的女知青,盼啊盼,想啊想,终于盼到了一个!!

说起这个,婶婶们顿时七嘴八舌的夸起来:

“我原本还心里犯嘀咕呢,结果小周也是真厉害啊。”

“隔壁县都有一台报废的拖拉机了,说是陷到泥潭里,泡了泥水,什么锈了,又什么坏了,送到小周手上,她就要了村里两个力气汉子搭把手,就真一点点给捯饬好了。”

“我滴娘诶,当时咱们整个县都传遍了,真是了不得!”

……

林巧枝听描述,大概能猜到那台拖拉机是怎么修的了,真的是硬生生一个个零件清理、检查、手工打磨,相当于生生花时间手工再搓了小半台的零件。

应该是狠动了一番脑筋。

或许是为了得到更多支持,或许是心里真觉得林巧枝说得没错,小周知青也是一口咬定了,就是女生更擅长。

这个说法就传得更广了。

等在报纸上见过林巧枝之后。

田家村一带的想法,就真的有点一面倒了。

“我们这不是想着,既然要选拖拉机手来培训,学开丘陵拖拉机,肯定要选更擅长,学得快、学得好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那肯定是这个理!”林巧枝也是露齿一笑,鼓励道,“凡事不要怕,就是个铁疙瘩,肯定能学会,大胆学,大胆开,没那么容易坏,也没啥厂里修不好的。”

她怎么说也带过一届,知道女性学这个,难上手的心理障碍在哪里。

“肯定不怕的。”

“我也觉得我们就是擅长学这个,要不我怎么一上手就会。”

“对啊,而且那个记者也说了差不多的话鼓励我们呢!还说学好了给我们登报。”

说起这个,田婶等人就兴奋起来了,相互拉扯着说:

“我觉得我开拖拉机的照片,肯定特精神。”

“到时候买份报纸带回去,以后咱也是上过报纸的人了,江城晚报是吧?”说着就转头去看田老支书,“你可得帮我们看着点!”

田老支书自然是点头,也是满口鼓励:“我肯定盯着点,上报纸可更要好好学,学得好,那报纸上才有更多好话,对吧?”

记者吗?

林巧枝听着就感觉熟悉。

直到和她们一行人道别,林巧枝绕到新家属院到后面,再往西走,果然看到熟悉的人。

钟晴,钟记者。

钟晴见她也高兴,还给她看相机里拍的照片:“怎么样,是不是拍得很不错?”

劳动人民积极昂扬的劲儿,飞扬在拖拉机驶过扬起的大片黄土上,轰响在操纵钢铁机械向上冲坡里。

“拍得真好。”林巧枝低头看完,笑着看她,“钟记者,自始如一啊。”

“新闻阵地,可不能放弃。”钟晴把相机收一下,边整理着,“要是我们不发声,很快就会有人替我们发声了,替我们贴上标签,标签的约束很快就会变成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

相机收好,她轻轻拍了拍:“这就很好。”她们就是要走入各行各业,要掌握发声的权利。

又看向林巧枝,有点遗憾:“其实我还蛮想采访你的,可惜现在不行喽。”

林巧枝笑笑:“我最近可没干什么,也没什么好采访的。”

钟晴不信,但也知道不能再问了,于是笑笑:“这批自发选出来的女拖拉机手,就很有采访林工的价值嘛。”

“嗯?”林巧枝一愣。

钟晴深深地看着她,道:“人是时代的产物,时代是先驱奋斗的结果。”

***

林巧枝这边感觉一切井然有序。

代表团却是有点着急上火了,最终还是杰西靠着提高20%的大手笔预算,得到了和林巧枝见面的机会。

主要还是林巧枝也想了解欧洲果园这块的技术,尤其对方还来自西方比较先进的农机制造企业。

在林巧枝配合下,杰西感觉技术沟通得十分流畅顺利,在融洽的气氛下,他的情绪也高涨起来。

沟通到一个比较深入的地步,他不禁问:“你觉得这个能完成吗?”

毕竟还是两种很不同的应用场景,这个改装肯定是不容易的,杰西已经做好了林巧枝给出否定答案的预期。

林巧枝却是点头应道:“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