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2/2页)
元娘纵使比同龄人要多点聪颖,更俏皮一些,可依旧简单淳朴。没有高门的弯弯绕绕,所思所言是家中人欢喜,忧心考不中会沮丧。
这般不掺杂家族、权势的话语,浅显简单,却也叫人沉甸甸的心思也跟着松散开。
魏观仍旧身姿端正地站着,端的是谦谦君子的温润气度,但却和素日里对外人淡漠客套的浅笑不同,眼中多了些真切的笑意,望着元娘的眼神是珍视爱重的。若能叫她永远开怀,他甘愿费尽心思。
“我会尽早考中。”他道。
而且,必定得是一甲。
只有前几名才能授京官,往后数几乎都要外放。她与家里人一块在宁州受苦多年,彼此情谊深厚,若是一成亲就分别,只怕要伤心许久。
元娘顺势夸了他几句,接着便放宽心开始问他最初提的事,那蛐蛐是怎么编的,还会不会*编其他的玩意。
魏观却破天荒停顿了一息,分了心神。
方才想到成亲外放,免不得思虑起住处,其实,若是成婚后住在她家,也合宜。
魏家规矩重,她定是会不自在的,而且免不得想念亲人。
此举并非没有先例。
若是怕旁人非议,也可以在她家附近买一座小院,下人不必太多,只要能伺候好她便可。而搪塞人的理由也是现成的,他若是前三名授官,按往例应是大理评事,大理寺在利仁坊,与元娘家所在的敦义坊十分近,仅一桥之隔。
她纵然是日日回去,也是无妨。
州西瓦子也在近旁,他可以常常陪她去逛勾栏,看杂剧听诸宫调。
其实马行街要更热闹,满街的食肆,她更爱去那,但总嫌远。住了利仁坊,离马行街还是远得很,但可以乘马车,或是差遣下人去买。
那马车内便要放些闲书或是解闷的玩具,免得她无聊。
这些事不能细想,因着魏观是事无巨细的脾性,又比元娘大许多,不自觉便开始操心起来,这一想是想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