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最后一次。(第3/5页)
“上个月,一康公司发了一套洗护用品,让我们给敏敏送过去。这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说她哥哥假好心。怎么会是假好心?从小到大,一康一直很关心这个妹妹。”
“为什么要这样想?”游父嗓音嘶哑,“敏敏一念之差,害了她自己。”
波波不知道大人为什么都哭了,他不解地抬起头,看了好久,用小手笨拙地擦去妈妈脸颊上的泪痕。
温秋抱着孩子走进房间,重新打开抽屉。
首饰盒里坠着珍珠的淡紫色发卡,原本是要送给游敏敏的礼物。
几天前打开这个丝绒小盒子时,温秋讽刺敏敏不识好歹,这样阴暗的性格,就算被水鬼缠身也不奇怪。可今天再次看着这枚发卡,她的心情截然不同。
说不出来是什么感受,如果她早知道敏敏会走到这一步……
也许,会多给她一些温柔与包容。
温秋将这枚发卡轻轻捏在手心。
脑海中,那道身影变得越来越清晰。
十九岁的女孩,人生才刚刚开始,生命却就这样戛然而止。
离开游敏敏的哥嫂家时,曾咏珊眼圈泛红。
她太感性了,莫sir曾多次找她谈话,提醒她办案时要保持专业。可感性是她的缺点,同样也是她的优点,正因为如此,曾咏珊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些藏在案件背后的痛苦与挣扎。
“游敏敏成了这个家无解的难题。”
“她的离开,对她自己而言会是解脱吗?”
她的死,真会让家人愧疚一生吗?
“那只是她自己的选择。”曾咏珊垂着眸,“实际上,哥哥爱她,爸爸妈妈也爱她。”
祝晴驻足回望这一节节楼梯。
调查所示,游敏敏几乎每周都会去哥嫂家吃饭。
如果真的不渴望爱,她可以不去的。
那些日子,踏上每一个阶梯时,她在想些什么?
……
一步步走来,重案B组的成员们仿佛走完游敏敏短暂的一生。
她的生命早已在数日前落幕,而这起案件,也即将画上句点。
祝晴最后一次整理死者的证物袋。
她的指尖,抚过日记本上那些或深或浅的字迹。
纸张在眼前掠过——
“三月十九日,晴。流浪狗过马路居然会看红绿灯。”
“四月十三日,大雨。这样的天气真不想出门,但客人点名要我帮忙找唱片。”
“五月七日,阴。天气闷热,夏天快到了。”
日记本里,除了对家人的怨怼、对吹水辉的患得患失外,还记录着她琐碎的日常。
游敏敏也曾鲜活地存在过,可当祝晴见到她时,只剩浴桶中那张仰面朝天的苍白面容。
“咏珊。”祝晴突然开口,“你觉得,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死的?”
曾咏珊转着笔,轻叹道:“是从发现哥哥一家和父母其乐融融,自己却像个外人开始?”
日记里,游敏敏曾经提过,她局促地站在门口,看见哥嫂一家和爸爸妈妈笑作一团。见她来了,他们连忙起身将她迎进屋。
他们似乎是欢迎她的,但笑容却僵硬又刻意。
“还是发现吹水辉从来没有爱过她开始?那些甜言蜜语,只是为了骗她的钱。”
“甚至,把她当成免费的保姆。”
“又或者,只是单纯觉得活着没意思了。”曾咏珊无奈地耸肩,“谁知道呢?”
在这起最初被定性为谋杀的案件里,游敏敏从来不是完美的受害者。
她性格阴郁,在旁人眼中就像一颗可有可无的尘埃。如今确认为自杀后,同事们更是在私下议论她的不是。
“那可是她亲哥。”豪仔将散文集和她的毕业照收进证物袋,“要不是他对红酒过敏,不就真成杀人犯了?”
”更何况,他们确实有过争执,爷爷葬礼上那么多亲戚都看见了。“徐家乐瞥一眼散文集的封面,“客户出国,酒吧老板和服务生无法确定游一康不在场证明的准确时间,再加上那篇被撕走的日记和红酒瓶上的DNA,她这是铁了心要陷害亲哥啊。”
众人唏嘘不已。
游敏敏不是完美的受害者,但只差一点点,就制造了一起完美的谋杀案。
“太极端了,我们能分析她的行为动机,但实在无法理解,更谈不上同情。”
“那可是她亲哥,家里还有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如果真的蒙冤入狱,这个家就毁了。就因为她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就要拉所有人陪葬?”
“她哥真是倒了大霉,幸好现在真相大白,回去得用柚子叶去去晦气。”
曾咏珊拧起眉:“人都走了,嘴上积点德吧。”
“哪里说错了?因为游敏敏死了,就死者为大?她这是栽赃嫁祸啊!”
“太恶毒了,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要害她哥成为杀人犯?”
黎叔笑了一声:“说得好像她哥真要坐牢似的,当我们警察是摆设?”
“还有闲心聊天?”莫振邦从办公室里出来,语气比前两日轻松了许多,“就算是自杀案,也得按程序结案。‘鬼来电’闹得满城风雨,公众都在等我们的交代。”
“翁sir会出面回应的。”
“这两天都没见他梳油头,肯定是没想到案子这么快就破了。”
莫振邦没理会年轻人的调侃。
自杀案结案需要完备手续,他让经验丰富的黎叔带着新人完成。
“死亡证明书、警方调查报告。”
“还有遗书,不过这个案子没有。”
“以及精神健康评估记录,心理医生有保密协议,擅自透露病人的病情可能会面临投诉和诉讼,我需要申请披露令,到时候你们一起带过去。”
这是祝晴第一次完整跟进自杀案结案流程。
除了上述文件外,还需要补充证据,如自杀辅助工具尼龙绳、药瓶酒瓶,复检过后的酒瓶DNA等物证,还有游一康DNA比对记录等等……
“最后是目击者证词。”莫振邦补充道,“这案子特殊,要连同那通电台电话一起归档。”
同事们议论纷纷。
证据已经确凿,周二当天见过死者的唱片行隔壁店员和茶楼阿姐都能证实她情绪低落。
祝晴认真记录着结案要点。
小孙坐在电脑前,调出游敏敏的电台连线原始录音。
悠远的声音回荡在CID办公室里。
文职珍姐打了个寒颤,搓一搓自己的手臂。
“主持人,我是游敏敏,我死了。”
“我是游敏敏,我死了。”
“西环尾角街17号的浴桶,我死在这里。”
最后一次,她让全香江听众记住了自己的名字。
……
祝晴到家的时候,放放小朋友也才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