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小主,只有您能安抚陛下了。【一更】

回到听雪宫,得知此事与自家小主无关,听雪宫上下都松了口气。

说句欢声笑语,喜笑颜开都不为过。

就连不经意*飞落屋檐上的喜鹊,都跟着啾啾叫了两声,为这份喜悦增添了几分灵动。

姜云冉给众人都发了赏钱,特地表扬了青黛、紫叶、钱小多和刘晓瑞,晚上叫膳的时候,又让紫叶多置办了一桌席面,一起庆祝听雪宫的劫后余生。

这边厢,听雪宫欢声笑语,那边厢,长春宫沉寂如夜。

暂且不说西配殿的苏宝林如何,只看东配殿,都让人手脚冰凉,不敢大声造次。

黄昏一过,华灯初上,整个东配殿便彻底沉寂下来,无人敢大声言语。

由外到里,所有宫人皆低眉顺眼,素手静立。

素雪一身浅蓝色的崭新宫装,垂眸静吸,谨慎守在寝殿门前,安静听着里面的声音。

邢姑姑的声音很轻,很浅,但素雪听得认真,还是听到了只言片语。

“娘娘,今日之事可大可小,娘娘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只听啪的一声,阮含珍又摔了茶盏。

她总是这般,脾气上来,手里无论捏着什么东西,都能直接掼在地上。

若身边有宫人,那就更是找到了借口。

比如茶盏若是碎了,她就会责罚宫人跪在地上捡,割破了手,擦破了皮,她反而更畅快。

她最爱看无辜的宫人为难,爱看他们痛哭流涕,跪地祈求。

似乎只有那样,她才觉得自己高高在上。

曾经……她就这样欺辱过素雨。

素雪呼吸清浅,努力把自己融入幽暗的阴影中。

“怎么会不放在心上?”

阮含珍听着已经愤怒至极。

“本来咱们筹谋多日,就为了今日检举立功,说不定能借此机会顺利登位。”

“可现在,什么都没了,还要被陛下怪罪!反而让那贱人捡了大便宜!”

毕竟,上面的高位妃嫔位置所余不多,如今只余淑妃、贤妃、贵嫔及昭仪、婕妤各一,若她不早早登上九嫔份位,怕是名额越来越少,即便那时候她再得宠,没有位置便于事无补。

毕竟,前朝皆有旧例,阮含珍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未雨绸缪。

她自幼便是阮府的掌上明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哪怕她曾重病不起,父母也没有放弃她。

遍寻名医,悉心医治,才让她恢复如初。

除了两次生病,她一身都顺遂如愿,如今入宫,却要低人一头。

这让阮含珍时时刻刻都忍着,愤怒着,总想着赶紧摆脱这个什么宝林的份位,最好一步登天。

邢姑姑从小侍奉她长大,最是知道她的脾气,便温言哄劝:“陛下最终不还是没有重罚,不过闭门思过十日,简直不痛不痒,娘娘何必太过吃心?”

“别提这事,提起来我就恶心!”

“那贱人早就死了!死了啊!!”

邢姑姑心中叹息,所幸此刻就在长春宫,她便也任由阮含珍发泄。

今日发泄出来,明日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死了,死了,早死了,”邢姑姑劝道,“娘娘可知,陛下反复提起,怕也不是心中对那贱人有什么留恋,只是想要重用老爷,抬举阮氏,找一个借口罢了。”

“这是好事啊!”

阮含珍面色稍霁。

她怎会不知呢?

如今父亲可是陛下重用的近臣,再立功几件,怕是就能登阁拜相,入主凌烟阁了。

之前让阮含璋先入宫,也是这样打算,毕竟若是阮家妃嫔死在了宫里,宫中总要宽宥几分。

捏着人命,一切都更好谈。

可是,那贱人死了,又来了一个更贱的。

阮含珍攥紧手心,她咬牙切齿:“今日,倒是让那低贱的婢子抢了先机,她那种榆木脑袋,如何能想到那些事端?我怎么就不信呢?”

本来阮含珍以为自己已经足够聪明,才能在这些微末细节里发现端倪,她今日这般利落便上报给徐德妃,就是为了抢先一步。

熟料姜云冉居然比她还要早发现蹊跷,直接上禀到了陛下面前。

这一下,无论她发现的是真是假,都不重要了,因为她不是第一个检举的人。

邢姑姑也明白阮含珍为何那样针对姜云冉,毕竟,姜云冉是踩着她上位的。

每逢瞧见姜云冉,阮含珍就如同吃了苍蝇那般,心绪总是被她勾着走。

这不是好现象。

尤其那姜云冉对他们家小姐也有敌意,总是故意引诱小姐生气发狂,这是她日日跟在身边,寸步不离,若是她哪一日不在了呢?

邢姑姑根本不敢想。

她忙道:“娘娘,您太关注她了,她不过就是个采女,出身又低,以后成不了气候。”

“再说,她就是这桩案子的涉案人之一,若是这都想不明白,那如何能在中秋宫宴上全身而退呢?”

邢姑姑轻轻揉捏阮含珍的风池穴,让她放松下来。

“娘娘,以后您不要理她,你越给她好脸,她越要得寸进尺。”

“便就冷着,淡着,等她再无恩宠,咱们再动手,岂不是轻而易举?”

阮含珍紧紧扣着手指,咬牙切齿:“我忍不了她!”

邢姑姑在心里叹气。

小姐从小被娇宠,哪里吃过这样的亏?不过两月,已经两次折在那贱人手里,每次都要被陛下训斥,她想起来都心疼。

思及此,邢姑姑凑到阮含珍身边,低声道:“娘娘,事到如今,只有让夫人入宫了。”

这一夜,宫中还算风平浪静。

次日清晨,尚宫局的刘姑姑就颠颠来了听雪宫。

她不仅送来了阮宝林娘娘的“俸禄”,还另有皇帝陛下的赏赐,夸奖她心思细腻,协助破案有功,另又给德妃寻到了救治机会,可谓是功劳无双。

不仅皇帝,包括仁慧太后、皇贵太妃、姚贵妃和徐德妃,都命人送来了赏赐。

这其中,徐德妃给的赏赐最多最重。

姜云冉看着堆满了院子的赏赐,笑颜如花,心情舒畅至极。

她大手一挥,大方给了刘姑姑重赐,并道:“姑姑,我之前在织绣局当差的时候,得了甄姑姑和红袖姑娘的关照,如今日子好过,也很惦念她们,你帮我把赏赐一起送到,多谢了。”

一晃神,五日匆匆而逝。

院中四季桂叶子由绿转黄,逐渐被冬日的寒冷渲染。

东风扫落叶,星霜尤再来。

花坛里的花木都换成了冬青,四季常绿,点亮了萧瑟的风景。

姜云冉一早就叫人煮了银耳雪梨羹,自己则慢条斯理做着荷包。

她之前答应过要给景华琰再送两个荷包,前些时候送了一个,准备今日再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