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三合一】朕来问你一个答案。

薄胎玉书煨咕嘟嘟冒着水汽。

不多时,玉泉山采回的泉水便煮沸,倒入青瓷茶壶中,茶叶便在滚水中飞舞。

悠然的茉莉香片香气馥郁芬芳,让人心情随之平静。

两人很快便在茶香中平复情绪,说起了正事。

“眼看小年在即,陛下预备如何处置姚贵妃?”

景华琰依旧是那副无波无澜的表情,他道:“此事,须得谈过再议。”

他这样说,那么对于姚贵妃的处置,要看姚贵妃如何辩驳了。

姜云冉呼了口气。

她入宫以来,一直觉得姚贵妃是这宫里最聪明的人。

她不争不抢,只努力做好自己的差事,恭谨自持,沉默寡言。

这些年来,姚贵妃先诞育大公主,后又协理六宫事,名声极佳,颇得宗室和朝臣赞誉。

加之其姚氏出身,其实前朝宗室之中,时不时就会有人议论,是否要立她为后。

对于此,仁慧太后自是乐见其成,姚家也在后面推波助澜。

唯有姚贵妃不声不响,从不主动争取。

之前永宁公主的生辰宴,就是最好的例子。

姚贵妃宁愿忤逆太后,也不愿意做那出头鸟。

所以姜云冉才觉得,姚贵妃是个聪明人。

“或许,结果会如陛下所愿。”

姜云冉这样说了一句。

景华琰看向她,眸子里有询问之意,姜云冉却浅浅笑了,没有解释。

她顿了顿,又才说:“陛下,如今宫中采买,各宫和司局皆有抱怨,各宫所要之物会耽搁几日甚至十数日,而各司局因要做账簿拟定采买事宜,忙得团团转,一时之间,确实彼此有些迟滞。”

原来有司务局,司务局是先买后送,虽然都是按照往年旧例准备宫中一应之物,但也正是这一权柄,让司务局越来越嚣张,贪墨巨甚。

空账挂的越来越多,国库耗费越来越重,然而打开事务局库房,却空空如也,并无琳琅满目。

现在宫中改革宫规,先要后买,这拟买期间就有时间出入,各宫一时之间都不适应。

景华琰道:“朕知晓,就连梁三泰都说如今司礼监忙得很,他的几个徒弟忙不过来。”

司礼监最重要的就是负责皇帝起居,宫中行走事务,乾元宫要用的东西,那必是一等一的重要。

就连司礼监都有些疲于奔命,显然这个新规有着天然的缺陷。

姜云冉若有所思:“如此看来,还需要更改。”

政令是人定,也是人为,不可能因困难就倒行逆施,退步不前,必要找出改革之法,方才能把不合理之处全部改进。

景华琰看向她,眼眸中慢慢有了笑意。

“此事,交由你来做,如何?”

姜云冉有些吃惊:“我?”

景华琰颔首,道:“我已经同太后商议妥当,姚贵妃不便继续参与宫规拟定,由你接替姚贵妃。”

这个时间卡的非常好。

姚贵妃的“问题”,宫中暂时不知,但仁慧太后和姚相必然已经知情,这种情况下,姚家一定会松口答应。

另一个,景华琰同仁慧太后的确不算亲厚,但两人多年相处,到底知晓彼此的性格作风,景华琰但凡开口,仁慧太后无有不从。

大凡事情,她都不会故意驳了景华琰的面子,甚至会非常通情达理,让皇帝放心无忧。

因此,这件大事,就这样简单轻松决定了。

甚至姜云冉这个当事人都不知情,就又被安排了新差事。

姜云冉抿了一下嘴。

眼波流转之间,手指轻轻点在了景华琰的胸膛上。

“陛下,臣妾这个年关可真忙。”

“哎呀,”姜云冉道,“本来陛下允诺臣妾,臣妾如今好不容易成了贵嫔,本来应该吃香喝辣,作威作福,怎么堆积了这么多差事?”

“臣妾的命好苦啊。”

景华琰忍俊不禁。

他握住姜云冉的手,在手心里轻轻握着。

“爱妃的命可一点都不苦,”他低下头,在姜云冉耳边问,“待过了年,你想要什么份位?”

这还差不多。

姜云冉眨了一下眼睛,这才道:“我就知道,陛下大方得很,总不会叫我吃亏。”

“什么份位都可,只要陛下给,那臣妾便接着。”

姜贵嫔可精得很。

景华琰顿了一下,这才笑了起来。

“好,那朕就当真随意给了。”

一年光阴如水流失,伸手去抓,什么都痕迹都不能留下。

一切皆如镜花水月,风过无痕。

然而越是临近年关,岁月却又仿佛被拉长了身影,每一日都过得无比漫长。

在姜云冉意料之中,她去寿康宫拜见太后,太后也很慈爱地让她一起议论,务必把此番差事都布置顺畅。

一起处置采买宫事的,除了几位贵人,还有三位尚宫及小柳公公,另外还有宗人府和户部两名官员。

这两名官员姜云冉都曾见过。

一位是白鹤书院的得意门生江清鸣,另一位则是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丰鸿轻。

不过数月未见,两人皆已高升。

丰鸿轻任户部郎中,升为正五品,而江清鸣则任户部员外郎,是为从五品。

两人都是景华琰新提拔上来的青年才俊,之前主要负责岁银改税之事,恰逢宫中改制采买,两人临时调任,协助仁慧太后等一起拟定新法。

因都见过,姜云冉倒是并不显得局促生疏,一到寿康宫便开始忙碌,接连提出好几点需要改进之处。

仁慧太后同皇贵太妃对视一眼,两人相视一笑。

仁慧太后颇为满意:“你这孩子别看非世家大族出身,却通透得很,有时候能别出心裁,跳出囹圄。”

“倒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姜云冉腼腆一笑:“多谢太后娘娘夸奖。”

皇贵太妃也跟着笑了,她显得有些疲惫,说话自然边有些随意。

“你这样子,可真像我们以前认识的一个故人……”

说到这里,贵太妃碰了一下她的手,皇贵太妃才回过神来,笑道:“聪明的人,总是一般无二。”

还有一日就是小年,仁慧太后倒是体恤,只让姜云冉忙了一个上午,就放她回去了。

“如今你倒是成了大忙人。”

另一边,临芳宫中,大公主正在园子里跑。

她生于元徽四年六月,至今已有一岁半,生得粉雕玉琢,尤其像景华琰。

她生得好,养得也好,从小健健康康,少有病痛。

只一岁多的年纪,却已经很是强健,这会儿在院子里疯跑,小宫女们都追不上她。

姚贵妃坐在庭院中,身边放着暖炉,手里有一搭没一搭做着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