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番外02【镜子】(第2/3页)

领到属于自己的田地只是一个开始,起初没人能断定未来的生活会变好,也许过不了多久便会出现很多类似徐家那样的豪强,想方设法从百姓们手中夺走他们的土地。

但是这一次官府确实变得不一样。

从一开始严格按照户等制施行不同档次的赋税征收,到各地兴修水利和灌溉设施,再到官府帮助百姓改进农具和耕种方法,从而可以缓慢提升粮食的产量,虽然百姓们还未达到每天都可以放开肚皮吃饭的程度,至少比以前三天两头饿肚子的状况要好一些。

薛南亭沉吟道:“按照老丈的说法,现在是什么都好,再也不曾出现以前的坏事?”

“倒也没有那么好。”

杜旺下意识朝门外看了一眼,然后压低声音道:“前年县里有人想要加税,说是县衙开支太大,结果不出两个月,那个提议的刘县丞就被抓去府城的大牢关起来了。后来府衙贴出告示,将那个刘县丞贪赃枉法的事情说得清清楚楚。”

薛南亭饶有兴致地问道:“是府衙的官儿发现这件事的吗?”

“老汉不是很清楚。”

杜旺摇摇头,继而道:“不过这些年每过几个月能看到生人出现,有来自京城的官儿,也有府衙的官儿,他们会深入田间地头,跟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聊各种事儿,比如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官差们有没有乱来,县太爷做得怎么样等等,那个刘县丞的问题好像就是这样捅出来的。”

他看着若有所思的薛南亭,赔笑道:“要不是贵人不年轻,老汉还以为您也是朝廷派来的监察御史呢。”

说到这儿,薛南亭已经明白杜旺为何敢一五一十详细道来,以前肯定有过各级御史来这里寻访民情,而且不是走马观花,是能够切实地帮百姓解决问题,所以像杜旺这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对官府已经产生极为难得的信任。

这一刻曾为宰执的薛南亭大为动容。

他继续陪杜旺聊了一阵,最后让随从用自带的食材下厨,和杜旺吃了一顿便饭,又留下十两银子表示感谢,随即继续启程往西。

四天后,这辆马车终于进入东庆府城。

薛南亭在城内逛了三天,然后才让亲随去府衙通传一声。

等到东庆知府薛若谷亲自出来迎接的时候,薛南亭险些没有认出自己的长子。

和四年前相比,时年三十六岁的薛若谷竟然像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年男人,不复当年的谦谦君子模样。

他皮肤粗糙眼眶微凹,身上的官服洗得发白,看起来颇为落拓,唯一让薛南亭感到欣慰的地方在于精气神还不错,眼神不似曾经的温润平和,多了几分锐利之意。

突然见到一别多年的老父亲,薛若谷难掩激动,连忙叩首行礼道:“不孝子叩见父亲!”

“快起来。”薛南亭有些触动,轻叹道:“你这几年应该也不容易。”

薛若谷站起身来,勉强笑道:“回父亲,儿身为朝廷命官不敢懈怠,唯有尽心尽力。”

薛南亭端详着他瘦削的面庞道:“好,你没有让为父失望。”

来到后宅正堂入座,薛若谷赶忙让妻儿前来拜见父亲,自然又是一阵唏嘘。

等他的妻儿退下,父子二人对面而坐,却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薛南亭环顾着室内简朴的陈设,缓缓打开话匣子:“莫要对太后心怀怨望,她已经尽力而为,只是人力总有穷尽之时。在那个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悬崖的环境中,她只能做出当时最合理最安全的选择。”

“父亲,我怎敢怨怼太后?”

薛若谷坦然地看着薛南亭,平静地说道:“自从四年前离开京城来到这里,我便在思考这件事的是非对错。”

薛南亭便问道:“可有所得?”

“起初我确实很苦恼,因为从高宗皇帝到哲宗皇帝,他们都对我寄予厚望,而我却不能略尽绵力守护李氏皇族的江山基业。我恨自己行事不密,也恨自己能力浅薄,无法为天家做些实事,最终落得一个仓惶下场的结局。”

说起四年前那桩突如其来的变故,薛若谷隐隐露出苦涩之意,然后摇头道:“我本以为太后贬谪我出京只是临时的处置,后续我肯定会迎来当今天子的打击报复,却没想到他对我不闻不问,那时候我才明白,他从未将我当成过对手,当然我也确实没有资格成为他的对手。刚开始那几个月我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时任灵州刺史高汝励高大人并未就此弹劾我,他只是带着我去各地村镇走了一遭。”

薛南亭神情复杂地看着他。

他这个长子从小到大顺风顺水,几乎没有经受过曲折坎坷,幼年便有神童之名,不到二十岁便高中殿试榜眼,再之后更是先后得到前齐两任帝王的青睐,一直任着清贵官职,直到宁太后将其贬谪出京。

表面上东庆知府和国子监司业品级相同,但官场上的老油条都知道这样的调动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在那一刻开始薛若谷此生再无宣麻拜相的可能。

面对这样的落差,薛若谷心中的压力和怨恨可想而知,薛南亭担心他变得更加偏激,只能继续晾着他,偶尔寄来几封书信聊做宽慰。

薛若谷继续说道:“我跟着高大人足足走了三个多月,足迹踏遍东庆府每一处疆域,我看到了百姓最真实的生活,也逐渐领悟新政的意义所在。最后高大人对我说,朝廷不养闲人,他看在您的面子上不弹劾我,但我必须做出决定,要么立刻主动挂印辞官,要么就在这个知府的位置上做出一些成绩,向朝廷和世人证明我不是一个只能依靠父辈遮风挡雨的废物。”

这确实是高汝励的说话风格。

薛南亭喟然道:“所以这几年你拼命想要做出成绩。”

薛若谷的眼神在这一刻变得明亮起来:“父亲,河西行省一共十二府,去年年底各府考评,东庆府位居第三。”

“我知道,离京前便听彦弼兄提过,这一个多月我在东庆府境内转悠,亲眼看到百姓们的生活确实有了不小的改善,虽然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功劳,但是从为官来看,你做得很不错。”

薛南亭微微颔首,又问道:“往后有什么打算?”

薛若谷沉默了一阵儿,随即释然道:“父亲,当今天子并未追究我的罪责,也未将我贬为庶民,依旧默许我担任东庆知府,这便已是极大的恩典。我想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尽忠职守,不论十年二十年,只要能看到新政大行、百姓生活变得更好,或许我此生就不算白活。”

薛南亭轻叹道:“如此也好。”